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怎么理解(康德: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2023-04-22 11:29   geyange.com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怎么理解

刻在康德的墓碑上的一段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的文字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

德文原文是:Zwei Dinge erfuellen das Gemue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je oe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aeftigt:der bestirnte Himmel ue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康德的墓碑

英文翻译是: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the more often and steadily we reflect upon them: 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康德是世界公认的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深深影响着近代西方哲学。他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他的“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著作。

康德,1724年出生在柯尼斯堡,1746年离开大学,他一辈子没有结过婚,也一辈子没有离开过他居住的小城——柯尼斯堡。

康德的墓志铭,开启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心智,走在了探索大自然和人自身巨大无穷性的大道上。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

己之所欲,施之与人

人们通常相信人是有情感的自私动物,但为什么人事实上被教育出了道德意向?假如人没有接受道德教育的禀赋的话,一切善良意志都将是假的,人们只是为了某种利益而表面上遵守着道德法则,但随时准备抛弃它。如果我们把道德法则作为我们行动的一面旗号,但并不是出于主观的动机或意向,那么我们的行动并没有道德性,只是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似乎是理性的,但在我们的理性面前,我们必然又会在自己眼里成为反复无常、唯利是图的小人,而丝毫不感到自己人格的尊严。我们成了投机分子,哪怕是遵守道德法则,也只是别有用心,只要利益需要,我们随时可以抛弃道德法则。但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所以,人性中有道德禀赋。

No one likes it when their feelings get hurt. 没有人希望受伤,身体上和心灵上。

The most familiar version of the Golden Rule says, “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 你愿意别人怎样对你,你也要怎样对人。

The Golden Rule is sometimes stated in a negative way: don't treat others in a way that you would not like to be treate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Now the man of perfect virtue, wishing to be established himself, seeks also to establish others; wishing to be enlarged himself, he seeks also to enlarge others.

道德律与理性中的不矛盾律是一致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