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引用名言有什么好处(这样引用名人名言)

2023-04-21 07:42   geyange.com

作文中引用名言有什么好处

引用论证是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它属于“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如常用的“某某说……”、“某某曾说……”;另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暗引的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很多巧妙的“暗引”,可以让作文显得更加高级,更有思想内涵,也更有思考深度。

1

正是因为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窗苦读的孤寂和艰辛,才有成功之时“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光无限;正是因为有贾岛锤字连句,精益求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佳话永流后世。正因为有冯友兰潜心研著十余载,一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皇皇巨著方惊现于世。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二法门。

——《202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分析

孟郊的这句诗,“一日看尽长安花”,描绘的是他经过十年寒窗苦读,高中进士之后的得意之态;

贾岛的两句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描绘的是一个诗人苦心孤诣,锤字炼句,精益求精,经过长达三年的琢磨和推敲,终于才写出自己满意的诗句之后的那种喜极而泣的心情;

好在哪?

这些诗句,都暗含了“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这样一层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说,这几句诗都是指向本段的中心论点的,这就是好论据,有针对性的论据,有说服力的论据。

学什么?

从平时学过的文言文、古诗,选取一些自己最有感触的句子,不用整首诗,就找准那么一两句,吃透诗句的精神内核,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就会形成小众而又非常出彩的论据。

出处

《登科后》作者: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题诗后》作者: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2

苏东坡一贬再贬,他在谪贬途中游遍了大半个当时已知的中国。他没有将山川草木揉进苦闷的心境中,更没有因罹患积郁而不敢望山水,他坦率地接纳着这个世界安排给他的变迁,存一身正气笑看世间百态。他那时的坦荡淡泊,自是与美食脱不了干系。至岭南不以鄙远荒芜而悲叹,而是喜啖荔枝不知厌倦;至东坡不以村野粗俗而孤高,而是开锅煮肉与村夫同乐。上可伴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这中间自是少不了以美食为链接。于是谪贬的苦闷仿佛只是小插曲,好好吃饭才是正事,于烹饪中蒸发烦恼,于咀嚼中吞咽苦难。

——高三学生作文

分析

这个片段的引用更加高明,竟然连原诗都没有出现,但是苏东坡的“乐观豁达”,“能屈能伸”、“坦荡淡薄”的处事态度,却都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达。

好在哪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肉”,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诗句、食物,作者表面上在谈吃,实际上却是把对苏轼的理解,从对饮食的态度上升到了处事的哲学。言近旨远,以小见大,提高了作文的思想深度。

学什么

在你已经了解的历史人物当中,有哪些是自己很欣赏的,以及究竟是哪些性格品质吸引了你,让你特别有感触点是什么,可以结合这个人的诗句,做点评和分析,这就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素材。

出处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3

苏东坡谪贬不断,汪曾祺半生跌宕,但他们选择拨开愁闷,接受苦难,然后爱上吃,爱上生活本身,这正是罗曼·罗兰口中的英雄主义——认清生活后依旧热爱生活。

——高三学生作文

分析

作者分别做了一次拆解和一次融合:

第一次把罗曼·罗兰的话拆解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用来对应自己的观点,后半部分用在段落结尾,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比直接引用的效果更好。

第二次,用“这正是……”,把自己的观点和罗曼·罗兰的观点融合了起来,这个暗引让人不易察觉,非常巧妙。

好在哪

拆解+融合,论证有力,主题突出,升华主题。

学什么

对自己了解的名言名句做拆解,并为它们找到对应的写作主题。

出处

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4

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或者泛指那些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咱们学过的很多诗都用过典故:

【1】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姬旦,吃一次饭要很多次吐出自己正在咀嚼的食物,去接见贤士,生怕自己会错过贤能的人。

这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引用了西周时期政治家姬旦重视人才的例证,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2】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却因立场不够鲜明,未能受到封侯的奖赏。

这是唐朝的王勃,引用了西汉时期的冯唐、李广不得志的例证,表达自己虽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遇逆境而壮志更坚;

【3】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这是唐朝的李商隐,引用战国时期庄周梦蝶,和周朝望帝魂化杜鹃鸟的故事,表达自己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幻而已;

【4】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这是唐朝人刘禹锡,引用了晋朝向秀和王质的例证,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及回到家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启示

以上这些,是咱们初、高中课本当中曾经学过的诗句,并不是陌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典故本身就可以作为论据使用,典故的使用,贵在“精”,不在“细”,使用典故,点到为止。

古人用过的例证,我们今天的人再拿来用,当然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议论文写作,也可以继续沿用这些诗句里的典故,不但能为自己的作文增加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而且还能提升对语言文字的精准把控能力。

5

“令人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的这句话,令我“心有戚戚焉”——人们固然不喜欢丑陋,但虚伪和矫饰却更招人反感。

——高二学生作文

分析

作者对名言中的关键词“漂亮面具”做了解释,他把这个词解释为“虚伪和矫饰”,这样,就能够围绕“我们应该摒弃虚伪和矫饰的做事态度”这个论点展开论述了。

启示

结合自己的理解,把名人名言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遍,从而起到点明主题、强调突出的作用。

说到底,所有的引经据典,都建立在对素材透彻理解的前提下,只有精准把握了素材的精神内核,才能灵活巧妙地去使用素材。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