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散步黑塞【精选】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称赞: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
黑塞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一座小城,在一篇自传性的随笔中,他写到,“我从13岁开始就明白这一点:要么当个诗人,其他皆非所愿。”
在世人眼中以长篇小说《草原之狼》、《玻璃球游戏》等文明的黑塞,实际上骨子里是一位诗人,后来他被人们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21岁的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和散文集《午夜后一小时》,但却都未获得公众承认。大约30岁时,他给自己拟了一条墓志铭:
“诗人黑塞长眠于此,他不被人们视为诗人,却被当作消遣小说家受到过誉。”
Im Nebel
Hermann Hesse
雾中
赫尔曼·黑塞
Seltsam, im Nebel zu wandern!
Einsam ist jeder Busch und Stein,
Kein Baum sieht den andern,
Jeder ist allein.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一木一石都很孤独
没有一棵树看到别棵树
棵棵都很孤独
Voll von Freunden war mir die Welt
Als noch mein Leben licht war;
Nun, da der Nebel fällt,
Ist keiner mehr sichtbar.
当我生活在开朗之时
我在世上有许多友人
如今由于大雾弥漫
再也看不到任何人
Wahrlich, keiner ist weise,
Der nicht das Dunkel kennt,
Das unentrinnbar und leise
Von allen ihn trennt.
诚然,没有见过黑暗的人
决不能称做明智之士
无边的黑暗悄悄的
把他的一切人隔离
Seltsam, im Nebel zu wandern!
Leben ist Einsamsein.
Kein Mensch kennt den andern,
Jeder ist allein.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一木一石都很孤独
没有一个人了解别人
人人都很孤独
诗歌《雾中》首次出现于黑塞的小说《秋日徒步之旅》中,在德语国家非常有名,经常被瑞士和德国的中学生读本收录,作为黑塞的早期诗歌,也曾收入多种黑塞诗选,体现了黑塞诗意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特点。
在艺术创作中,黑塞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和德国民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文笔优美细腻,讴歌美,喜欢梦境和幻想,在诗歌的语言中,加入音乐感,黑塞认为,“诗不只是行的建构,更主要的是谱出音乐”,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首诗:“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一木一石都孤独”,“没有一个人了解别人/人人都很孤独”,《雾中》的语言,近乎口语化,采用接近德语民歌的格式,有押韵复沓,反复的唱调,富有音乐感,读来有一种悠扬的顿挫感。
黑塞极为喜欢音乐,他曾说,“肖邦之于他就像瓦格纳之于尼采一样重要”,由此可见,诗人对于肖邦的喜爱。
据1966年的一项统计,有近305位作曲家为黑塞的274首诗谱过曲,而以他的诗谱成的歌曲共有800多首,这或许也是对于热爱音乐的诗人最大的赞誉了吧。
诗歌《雾中》是由黑塞的小说《秋日徒步之旅》主人公,在徒步之旅途中遇到大雾,有感而发吟出。从其表面看,诗歌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孤独。
在一片白茫茫的雾中,一木一石,树与人,人与人,人与自我,似乎都互不相见,一种静默而孤独的感觉在雾中蔓延开来,“棵棵都很孤独”,“人人都很孤独”,这种雾中的体验真奇妙!
诗人是否真的想要传递一种“奇妙”的体验?自然不是,第二段,诗人于大雾之中,想到了这似曾相似的场景:与这些“石”和“树”一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它暗示着,在你阳光明媚,生活明朗之时,身边朋友会趋之若鹜,而待某日突逢大雾,那些所谓的友人,便会纷纷作鸟兽散了,“再也看不到任何人”。
诗人认为,人在本质上都是孤独的,一木一石一树,尚会在大雾中迷失彼此,更何况人呢。只可惜的是,笼罩在人与人之间的雾,不仅使得真诚信任困难重重,也使得人逐渐封锁自己的内心,害怕受到伤害。
而第三段,诗人给出了答案,“诚然,没有见过黑暗的人/决不能称做明智之士”,因为真正智慧之人,必是透视黑暗的人,凝视过深渊的人,才会知道光明与美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黑塞并没有否定黑暗,或者赞扬光明必然到来,因为雾,似黑暗一般,给我们带来的可能是一次审视内心的体验,光明与黑暗,不一定是相对的,而是一起辩证地存在。
这种辩证的思想,在黑塞的小说《德米安》中也有体现,主人公辛克莱从小生活在满了仁爱、慈悲、良善的光明世界,便认为世界从来如此美好。
但当幻梦被击破之后,辛克莱本能地拒绝着,这个充斥着欺骗、利用、堕落的真实世界,却终究越陷越深。
最终,在德米安的引导下,辛克莱逐渐形成新的世界观,踏上了精神蜕变之路,光明与黑暗终于交汇于一体,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得以共存,正是黑塞想要传递的思想。
“没有一个人了解别人/人人都很孤独”,诗歌最后,诗人再次回到雾中,而“孤独”的主体已然从树改换为人,人生而孤独,但也不总是孤独的,有时也充满欢喜,这便是诗人雾中漫步思考之所得,因为光明与黑暗总是相伴而来,
有时在雾中,才能识得生命的本质。
苏苏
祝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