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扬和批评的名言名句 批评名言

2023-04-17 11:10   geyange.com

关于表扬和批评的名言名句

关于表扬和批评的名言名句

批评名言批评经典语录共收录关于批评的名言73条

从善如流。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从:跟随。善:正确的。如流:如顺流而下,比喻快。本句大意是: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这句已成习见的成语,在生活中使用率高,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成公八年》

批评易,模仿难。 批评名言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画家 宙克西斯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见《孟子・公孙丑上》。本句大意是:别人告诉他有过失他就觉得高兴。这本是孟子称赞孔子弟子子路的话,原文是:“子路~,禹闻善言则拜。”知过才能改过,改过才能免祸,所以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时,子路觉得高兴。后人把这句话简化为“闻过则喜”,经常引用,可作为自我修养的要求,也可用以赞扬乐于听取批评的人。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

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这两句大意是:隔着一层雾看花,朦朦胧胧,像中间隔了一层似的。这是作者化用了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来花似雾中看”的诗意,杜甫原是形容老眼昏花,王国维化用来品评姜白石的写景之作。这句话可用于文学批评,也常用来比喻对事物看不清晰。

国学大师 王国维 《人间词话》

批评家是预料奇迹的人。 亨尼克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关于批评的名言

见《孟子・离娄上》。不虞:意料不到。求全:要求完美无缺。这两句大意是:有意料不到的赞美,也有过于苛求的责备。此二句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毁誉的。“不虞之誉”是指自已未曾意料到的赞美,是突如其来的称誉,自然应非常高兴。而“求全之毁”是指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的批评和指责,如言过其实,求全责备,自然令人非常不愉快。孟子在这两种现象前以肯定的语气词“有”暗示人们一各种各样的毁誉都有,应有各种心理准备。可以此二句说明应正确对待毁誉,“有不虞之誉”时,切勿过于兴奋;遇“求全之毁”对,切勿太生气。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离娄上》

接受批评,不犯二次过错。管理培训专家 余世维

坦率是批评最灿烂的宝石。英国犹太政治家 迪斯雷里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陈毅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批评名言

汉・卫宏《诗大序》。这两句大意是:说话的人没有罪过,听话的人值得作为警戒。此二句指出“言者”、“闻者”应持有的态度。在作者看来,言者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应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闻者足戒。两者的关系中,闻者最为关键,只有闻者足以戒,言者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否则,动辄抓辫子,打棍子,甚至捕风捉影,无限上纲,有谁还敢说一句话?在人民内部进行批评,批评者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了错误时意见也是无罪的,不可责怪他;被批评者即使没有错误,也可以从批评者的意见中得到教益,引为鉴戒。白居易《与元九书》把~浓缩为“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二者意思相同。以此二句作为领导人的座右铭,十分恰切。

东汉学者 卫宏 《诗大序》

缄默有时就是最严厉的批评。 伯斯顿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法国诗人 儒贝尔

人们在批评的筛子里寻找一切奥秘。英国诗人 史文朋

批评家的表总要比别人的快五分钟。 关于批评的名言法国文学家 圣伯夫

敢于在杰作堆里问津的才是好批评家。法国作家 法朗士

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楼玄传》。这两句大意是:兴建国家的君主乐意听取别人谈说自己的过错,荒乱无道的君主则乐意听别人对自己的赞誉。连两句可借以“告诫领导者要乐意听取别人的批评,不能只喜欢听别人的赞誉。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楼玄传》

对同时代的人的批评不叫批评,叫交谈。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 勒梅特

扳着面孔批评人,不如身体力行教育人。 批评名言章军

巧妙地置疑是一个优秀批评家的重要特征。美国诗人 拉・洛詹尔

批评是一个批评家以分享艺术家名声垢艺术。美国戏剧评论家 乔・琼・内森

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前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 关于批评的名言福尔克斯

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俄国哲学家 别林斯基

一个人的心灵隐藏在他的作品中,批评却把它拉到亮处。 伊本・加比洛尔

批评不是一个趣味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谁的趣味的问题。 批评名言詹姆斯・格兰德

最枯燥无味的作品也无法抵挡批评家找出它迷人之处的决心。美国作家、教育家 哈罗德・罗森堡

在各种艺术日臻完美的同时,批评艺术也在以同样的速度发展着。英国政治家 伯克

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 列宁

一切真正的天才,都能够蔑视诽谤;他们天生的特长,使批评家不能信口开河。 关于批评的名言俄国作家 克雷洛夫

我很早就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美国作家 爱默生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法国哲学家 狄德罗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批评名言

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面刺:当面指责。寡人:古代诸侯对下的自称。上书:上奏章。谏:直言规劝。谤讥:指责议论别人的过错。市朝:众人会集之处。这几句大意是: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奏章直言劝讳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这几句是齐威王下令求谏的话。“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以则很著名的故事。邹忌从几件生活小事中悟出:平时说他的好话的人,不是偏受他,害怕他,就是有求于他。因此劝齐威王不要像他受蒙蔽一样尽听阿谀奉承之词。齐威王觉得邹忌讲得很有道理,就下令群臣史民~。齐威王敢于悬赏求谏,表现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家的襟怀与风度,值得后世的政治家借鉴。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齐策一》

我认为批评不分善意批评和恶意批评的,你一定要善意的批评实际上就等于是不让人批评。当代作家 王朔

读一切深邃的书都应该如是:第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第二,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批评。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郭沫若

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法国哲学家 狄德罗

害虫叮人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因为它们要维持生命。批评家也一样他们需要我们的血而不是痛苦。 关于批评的名言德国哲学家 尼采

他素来善于说俏皮话,谈吐不凡,批评中肯。……显然,天才之火是有的,然而被各式俗务埋没了。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契诃夫

批评没有能力达到艺术的高度。艺术进入了一定高度,除了它自己,其他表现形式都无法企及的境界。 杰依・查普曼

虚荣心强的人,时而批评自己,时而夸赞自己,藉此从中渔利,谦虚的人却自始至终不为自己吭一声。法国古典文学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 拉・封丹

批评呀,激烈的争论中不会产生什么东西。尊重,学习,吸收对方的优点,这都是需要互相的,我是这么想。 批评名言日本演员 矢野浩二

人总是这样的,恨别人太富有,也嫌别人一穷二白没出息。举凡别人的优缺点在茶余饭后皆是话题,当自己多有权利去批评似的!台湾言情小说作家 席绢 《上错花轿嫁对郎》

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余秋雨 《书海茫茫》

警察最不怕的人是被判了死刑的人,最害怕的是内人。警察最哭笑不得的事是,他刚刚批评教育释放的小偷把他的自行车给偷走了。先锋小说家,剧作家 墨白

批评家像作家一样是独立的观点表达者,只不过作家是拿自己当素材,而批评家是拿作家当素材,都是观点在先,接着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 关于批评的名言当代作家 王朔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做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傅雷

批评一个人的人格好坏,不但得看这个人已经作过的事,还得看他的目的和冲动;好坏的真正依据,不是已成事实的行为,却是未成事实的意向。英国诗人,小说家 哈代

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前苏联作家 伊・谢・科恩 《自我论》

一分钟一秒种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批评名言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 徐特立 《徐特立教育文集》

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 徐特立 《徐特立教育文集》

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地质学家 李四光

Animals are such agreeable friends ――they ask no questions, they pass no criticisms. ――George Eliot

动物是极容易相处的,它们从不提问,也从不会批评。英国诗人 艾略特

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卖白菜》,记述了我少年时期和我母亲赶集卖白菜的一次经历,当时我多算了一个买菜的老太太一毛钱,受到了我母亲的严厉批评。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至今想起来我心里还是非常惭愧。 关于批评的名言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感谢曹先生的理解,感谢网友的批评。微博的社会意义不须我说,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即便从文学的角度,假以时日,依然可能产生传世作品。唐诗的绝句,五言20字,七言28字,依然产生了许多传世之作,何况140字的微博。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法庭采访记者描写报告的时候,总是极力用一般通用的文雅口吻;可是批评家先生们严厉批评我们这些既非强盗又非窃贼的人的时候,却使出这么可爱的辞藻,例如“流氓”“小狗”“小娃娃”……。我们哪方面不如一个被告呢?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契诃夫

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我们应该这样要求自己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可贵的。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记者是一个普通的人,人都容易犯错误,能够自知无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思考,同时接受思想市场的检验,才能尽可能地避免错误。所以感谢批评者,哪怕是过激的批评。希望不要因为对我个人的善意,演变成对批评者无底线的攻击。 批评名言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一点声明》

有挺我的,也有批评我的,还有完全的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的,这些我都忽略不计。还有对我艺术上的批评,比如说我的语言局限,说我的小说立意不高,存在很多地方的重复,我觉得艺术的批评反而是对我的帮助,会让我今后的创作提高警惕,避免这些错误。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在大人物的名字前面,都是什么样的奴颜婢膝啊;而问题一牵涉到刚开始写作的人,又摆出父辈的架子不屑的口气嘟嚷起来了!所有这些批评家,又是马屁精又是胆小鬼。他们既不称赞,也不敢斥骂,只顾在一个可怜的灰色的中心点上转来转去。要紧提他们不相信自己。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契诃夫

我四十岁前已经干了不少事:卓越卖了、金山上市了、天使投资也不错,但我迷茫了:18岁的理想一直没有实现,觉得心里不踏实,计划悄悄干他一年半载的,如果输了,这辈子就彻底踏实了。这样创办了小米,十五个月过去了,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出来了,请大家批评吧。天使投资人 雷军

老罗每每在课堂上痛心疾首地批评“万恶的中小学教育”,说中学教育有两大悲哀:一是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变态的中年妇女当教导主任,逼得他“每天在杀人和不杀人的念头之间徘徊”;二是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好色的男体育老师,“一上课就让男生玩球,自己领女生做游戏”。 关于批评的名言牛博网创始人 罗永浩

人越来越老,就应该有更多清醒的自省。过去我们批评别人,我们拿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然后义愤填膺地进行抨击。人老了以后,就应该回头向自我的内心来进行观照,看看你在骂别人时,是否同时也在骂自己。看到很多黑暗的现象,要想一想,你是否也充当过制造黑暗的帮凶?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为什么恰恰到了老年,人才注意到自己的感受,批评自己的行动呢?为什么年轻的时候就不管这些?到了老年,就是没有这一套也已经够难受的了。……年轻的时候整个生活不留痕迹地滑过去,几乎没触动思想,可是到了老年,每一个极小的感受都像钉子那样钉在头脑里,引起一大堆问题。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契诃夫

我不懂。我不明白。因为我认识好些个汉学家对中国文学很感兴趣。他们有的也是自己翻译文学作品。但是问题是:不懂中文的、需要依靠译文的西方读者能不能欣赏中文文学作品?当然要看译文的质量。所以翻译家的责任是非常重的。我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批评过中国的外文出版社所出的那些当代小说或者古代小说,那时的翻译质量不够好。

记者:您能否分析一下,为什么不少中国作家认为汉学家不可能懂得中文文学,他们为什么这样想?

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 马悦然

官场里流传的真理、领导的逻辑:领导说让你看着办,不是不让你办,而是让你抓紧办;领导说再想想,不是他没想好,而是要你别再想了;领导征求你的意见,不是真的广开言路,而是在寻求同谋;领导找你吃饭,不是让你品评美食,而是让你去买单;领导表扬你,不是因为你真干的好,而是在笼络人心;领导批评你,不是你真的有什么过错,而是提醒你别站错队伍。 批评名言海派清口创始人 周立波

面对庞大的网络,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想法都可以在上面说,包括很多对我尖刻的嘲讽、挖苦,尽管听了让我不舒服,但是我想还是有它的道理。所以不论是批评还是赞扬也好,都是对我有利的――就像把我放到社会的显微镜下,我看到这个人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叫‘莫言’的写作者,我似乎变成了一个旁观者,看到大家都在指指点点进行评价,所以这样的机会我千载难逢,必将会受益终身。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我个人拍电影,我告诉你,我还从来不管你文化界怎么批评,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拍,你就是把我骂到老,我也还这样。因为(这是)我个人作品,我要是按照众说纷纭来修订,我也太没那个了。人都爱听好话,铺天盖地的批评时,我也不是说笑什么的,但时间一长,我也把这个事儿看明白了―你个儿大,不打你打谁啊,一定要有个个儿大的挨打嘛。今天不是我,是王艺谋,他们一样要打,要用新的力量、新的观念打你,就像我们历史上打谢晋一样,我觉得这是必然的。所以,如果是个人创作,我从来不管,就按自己的意思去做。中国电影导演 张艺谋

有时候一些小导演,被骂了很沮丧,打电话给我,我就劝他:你说首都文艺界有多少人?三千?五千?就这么些人把你骂了,你就这么沮丧?我老这么劝他们。不过啊,别说三五千人,在首都文艺界,有那么三五十人笔耕不辍地骂你,就能把你判死刑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特别清楚,就是这么三五十个人要跟你较劲,你干嘛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己完了?何况,这三五十个人本身还有心态问题,他是不是客观?还拉帮结派呢!所以,我压根就不信这个!在中国骂人是最容易的,批评是最容易的,张口就来,太简单不过了。所以我自己从来不当回事,我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很清楚事情是怎样的。你不狂妄,有自知之明,也知道自己所有的优点和缺点,这是很重要的。而且你没有非分之想,你也不渴望额外的回报,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所谓“活明白”里的。中国电影导演 张艺谋

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说自己对时代的把握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你说那些批评家,他们也把握了这个时代的核心精神了吗?也未必。无论一个人的眼界多么宽阔,实际上也是很片面的。每个人的价值观,自己都认为正确无比,实际上也是相对的。当然我不是强调相对论,我们要求一个作家去完全把握社会,这是一个奢望。但是,我们可以要求一个作家尽可能地去从时代精神中提炼出一种核心的、具有相对普遍性的东西,这个要求还是不过分的,就是这个东西也很难办。究竟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现在经常强调人文关怀、慈悲、忏悔,慢慢变成了口号,甚至变成一个打人的棒子。我写了忏悔,我以为写得很深刻。但也有人说你这忏悔是种片面的理解,你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忏悔。你和我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忏悔。他说托尔斯泰啊、陀思妥耶夫斯基啊。但是我觉得他们也不是和现在的社会那么合拍,也是陈旧的东西。所以一个作家只能写出一个相对正确的东西。 关于批评的名言

人物周刊:很多访谈中,您这一代作家都表达了对自身写作的充足信心,但也有人曾谨慎地表明了自己对把握时代经验的力不从心,不知您有没有相似感觉?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我这个撤退实际上也是一种作家的用语,实际是向民间文化里面搜取创作资源,从个人经验里面寻找创作灵感,这是我从1987年开始就非常明确的一个追求,到了《檀香刑》,所谓的“大踏步”,直接汲取民间的这种通俗戏曲的样式放入小说中。《檀香刑》是一个典型的把小说和戏剧嫁接的文本,里头有很多寓意和民间戏曲,例如传统的“茂腔”,我如果直接这样称呼会影响了我的构思,为了避嫌,改成“猫腔”的话我就可以随意写了。“撤退”是军事术语,文学创作上用它来描述其实很不准确,就像时尚一样,什么叫时尚?什么叫前卫?什么叫后卫?50年前的服装,中山服,现在我们穿了,也很先锋,如果我们现在有人穿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装、长袍,又变得很前卫很后现代了,文学创作也是这样,无所谓古和洋,无所谓先锋和后卫。现实主义的写法,前面的高山已经不可逾越了,对我们来讲,在小说的形式上追求点新意。《生死疲劳》形式上有一点章回体,写作时会很方便,这一章要写什么,读者阅读也很方便。我看到批评家讽刺我,雕虫小技。

人物周刊:您说,《檀香刑》是一次“大踏步的撤退”,《生死疲劳》也是某种撤退,这种“撤退”与“回归”会一直进行下去吗?您心中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什么是座右铭?“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镜铭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面“纸镜”,上书“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铭如其人,周恩来一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桌铭 少年时代的鲁迅酷爱读书。一次,他上学迟到了几分钟,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并不因家里有事迟到而原谅自己,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珍惜光阴,刻苦攻读。他曾说:“时间就是生命!”砚铭 陈毅曾请人在自己心爱的砚盒上刻了这样17个字:“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干事,自强不息。”陈毅的一生以高风亮节的品质为其铭文留下了注脚。尺铭 蒲松龄将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对联刻在镇尺之上,激励自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信心,被称为“尺铭”。棺铭 中国近代文学家林琴南,自幼十分刻苦,勤奋好学,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还翻译了170多部外国文学著作。他曾在居室的墙上画了一口棺材,旁边写道:“读书则生,不则入棺。”这奇怪的“棺”铭,就是林琴南用心激励自己发愤苦学的座右铭。 《名人座右铭》 《名人座右铭》

1993年,我刚刚走进《东方时空》,制片人时间告诉我:“有两件事是忌讳,不能做。一是要坚决去掉形容词,二是不要叫被采访对象为老师。”为什么要去掉形容词?我们是做新闻的,而形容词的作用是修饰,生活不需要修饰,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新闻都该客观地反映生活原貌,而不是用形容词来粉饰太平或刻意打压。为什么不许叫被采访者为老师?因为我们不能把观众提前预设为学生,电视不是让观众来听课,我们与观众,我们与被采访者,观众与被采访者,都该是一种平视并平等的关系。于是,我记住了,一记就是十几年,不一定都做得到,起码时常反省。时间长了,又有所悟,感觉这两个要求不仅是在说如何做电视做新闻,或许对社会也有用,当然,也与做人有关。然而,时常让人疑惑的是,这两个提醒,对于今天很多年轻的同行来说,依然新鲜,显然,它在当下还有价值。没办法,形容词在新闻里总是随处可见,“老师”的称谓被进一步泛滥着,而可怕的是,打算制止并修正的人却少了。也许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许是大家都更实际或更麻木,于是,时代经常被热烈地赞美并形容着。不是时代有多糟糕,而是更好的时代应当听得到更多的批评和忧患,听得到监督中的理想,听得到面对批评与监督时,时代特有的坚强与自信。我们不是时代的学生,时代更不该是我们求学时为得高分而写下的虚假作文。看样,十几年过去,依然有必要旧话重提。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白岩松

名人名言分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