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子女听父母的话(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听家长的话)
做家长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不想听你的话时,哪怕你说的再有道理,对他再有帮助,他也不会理你一丝一毫,让你干着急没办法。
前一段时间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孩子都不考虑家长的感受》,结果几乎变成了吐槽家长的大会,无数的回答讲述了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忽视孩子的感受,强迫他们接受自己的意见,造成了一生的阴影,也让他们无法和原生家庭和解。
从这些控诉中可以看出,被控制被强迫的听话,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痛苦。当孩子逐渐长大后,他们回馈给家庭的同样是冷漠,拒绝交流甚至忽视亲情。
那么,孩子到底该不该听家长的话?他们为什么要听家长的话?
如果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它不仅是个体逐渐成熟的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价值,这使他们将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且创造价值。
而父母的一项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社会化。怎么实现这项功能呢?
我们做父母的,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品质灌输给孩子,比如说,要有礼貌,待人友善,勇敢,独立和上进等等。通过向孩子灌输我们认为重要的品质或者能力,引导孩子变成我们希望中的样子,或者学习我们认为重要的生存本领。
而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又是我们的父母传达给我们的,它代表了当时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当我们用同样的标准来期待我们的孩子时,我们就是在对孩子进行社会化的努力。
当孩子肯顺从父母的意见,赞同父母的观点时,社会化的过程就会顺利,平和,家庭关系也会和谐,从而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心理学称此为“良性社会化“。
所以可见,孩子愿意听家长的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里指的是正常的,合理的,帮助孩子成长的建议和要求。那些非正常无理的要求暂不在本文考虑范围内)
如何让孩子更加愿意听从自己?我想这是家长应当修习的一门课,这里给你一些建议
1. 想要孩子顺从自己,首先要先学会顺从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帕博和迈克比(Parpal and Maccoby)曾经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让一组妈妈每天晚上和她们3-4岁的孩子玩10-15分钟,这段时间里,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想玩的任何玩具或游戏。
而妈妈们要按照孩子的指示去积极参与,模仿孩子的行为,而不能发表任何评价性的意见,连表扬都不可以。
一个星期之后,他们观察到,妈妈按照要求和孩子玩的这一组,比起其他的组,孩子更愿意服从父母的要求。
简单说,你顺从了孩子,孩子会更顺从你。他从你的行为中明白,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互相顺从,带来的是愉悦和肯定。比对抗和拧巴的感觉要好多了。
生活里的很多事情,尤其是无关紧要的事,比如出门穿什么衣服,喜欢吃哪样菜,玩具怎么摆放,孩子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习惯,如果我们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自己少发表意见。那么将来遇到一些重要决定的时候,孩子就会更听从你的意见。
2. 肯定和承认孩子,会让孩子更崇拜你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有些家长,热衷于“挫折教育“。就是孩子干啥都能挑出点毛病来,这样不行那样没出息,还美其名曰为了让孩子”更坚强“。
代表人物就是前一段时间被吐槽得很厉害”小包总“杨烁,以及他的”诈尸“式育儿,直接被各育儿公众号批评为”毁掉一个孩子,这样就够了“
看把孩子难的
美国耶鲁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临床儿童心理治疗专家巴里什(Kenneth Barish)认为,儿童天生就敬仰和崇拜自己的父母,认为他们的父母无所不能。这个现象在越小的孩子身上就越明显。他称这种现象为“儿童对父母的理想化“
虽然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理想化会逐渐幻灭,孩子会意识到其实父母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但巴里什指出,持续地保持某种程度的“理想化“对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是很必要的。
孩子虽然天生就崇拜自己的父母,但怎么能让孩子一直崇拜你敬仰你,这就是我们父母需要做的功课了。
在保持父母权威性这方面,很多人用错了方法,觉得权威就该高高在上,总是批评讲道理,孩子有了成绩也不表扬,害怕孩子骄傲。总觉得不教训孩子几句,就维持不了权威的地位。
然而,这其实是与人的社会化理论背道而驰的。社会化理论认为
儿童会寻求他崇拜的成人的承认和肯定,他们希望父母为他们感到骄傲,父母对孩子的自豪感内化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化影响。崇拜的成人表达对儿童的自豪,激发了儿童感觉自己独特并重要的良好感受。于是,这种感受内化为一种预期,促进了儿童对成人要求的接纳,成为失望,沮丧及面对诱惑时的支持力量。
也就是说,赞扬和肯定孩子,孩子就会感到特别自豪,这种发自内心的感觉让他们快乐和满足。孩子会更加认可你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变得越来越崇拜,敬仰和尊重你。
当然啦,他们也会更乐于顺从他们所崇拜的人,发自内心地希望得到更多的赞扬和肯定。
这种心情很好理解,就好比你跟了一个喜欢鼓励下属,能够发动下属积极性的领导,你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从而更认可他的领导能力,也愿意积极配合他;
相反,一个整天板着脸,动不动就挑错,甚至让你背锅的领导只能打击你的工作积极性,让你消极怠工或者干脆跟他对着干。这样的领导也不具备任何权威性。
想让孩子认可你,你就要认可孩子。当他做了正确的事情时,一定要不吝表扬和肯定,这样他才会向你的价值观靠拢。千万别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崇拜你,尊敬你,就滥用权威,随便的指责和贬低,到时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又能怪谁呢?
3. 别把控制性顺从等同于发自内心的顺从
有些父母会说:“哪需要这么麻烦,我说啥我家孩子都得听”,他们认为孩子听父母话是天经地义,不听话的小孩都是家里没教育好。而他们的孩子,往往都是不敢违抗父母的意见,显得顺从听话。
我的一个朋友,是那种在家里说一不二妈妈,她一发脾气,两个孩子都只敢溜墙边走。姐姐性格内向,尤其害怕妈妈,只要妈妈说的不管愿不愿意都会照做。连我朋友都说:“我家老大可听话了”
然而,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妈妈的要求和批评越来越多。有一次她和外婆偷偷说,想要自杀,说反正爸爸妈妈也不会关心。朋友吓得赶紧安抚孩子,停了所有的课外班和作业,不敢再强行要求孩子。还抹着泪和我说:“你说这孩子平时闷声不吭的,怎么就会有这么吓人的想法”。
心理学把自觉自愿的,伴随着自豪感的顺从,称之为”约束型顺从“,而把顺从来源于父母的持续性控制,称之为”情境性顺从“。
这两种情况看起来都是以孩子的顺从为结果,但其实在对孩子自我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
心理学家科汉斯卡(Kochanska)经过实验观察,指出,尤其是男孩,会将他们体验到的渴望,热情和约束型顺从并入他们未来的道德观里,就是什么是“好“孩子的观念中,形成了独立的道德自我。而情境性顺从的孩子,因为没有内化这些道德观念,所以无法构建”道德自我“。
因为家长的控制而顺从的孩子,从未曾真正理解父母传达的价值观或道德观,他们只是听命于父母。他们内在的自我从未被肯定,所以显得非常渺小和脆弱。他们只是担心被批评和指责,目光会一直着眼焦虑,害怕,痛苦情绪的狭小范围内,而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这时孩子的顺从,是以压抑自己为代价的,压抑发展到不能承受的程度,就会爆发出来。就像我朋友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痛苦地想要自杀。更可悲的是作为亲妈,却一点也不了解孩子在想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知乎上那么多网友痛斥原生家庭的压抑,诉说“懂事”孩子的悲哀和心酸,那一幕幕痛苦场景的描述,都是父母如何看不见孩子,强行要求孩子懂事听话,造成孩子一辈子的痛苦压抑。看得我心惊胆寒,一直在反省自己有没有成为这样的妈妈。
如果你有一个听话顺从的孩子,我不能先恭喜你,因为你得先搞清楚,他到底是因为觉得你对而听你的,还是因为害怕你而听你的。如果是后者,哪就要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以上,是我对孩子如何能够听从家长的一些想法。我认为孩子愿意听家长的话,是一件积极和正确的事,是顺应成长发展和社会化的规律的。
而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够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听从我们。主要采取鼓励,肯定,积极互动的方法。强迫和压抑是不可行的。
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有帮助,就请给我点个赞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