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信小人谗言的警句(表示不能听信谣言的文言文)
1. 关于不传谣言的古文
诗经·小雅——《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民之讹言,亦孔之将。
念我独兮,忧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惸惸,念我无禄。
民之无辜,并其臣仆。
哀我人斯,于何从禄。
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猴蒸。
民今方殆,视天梦梦。
既克有定,靡人弗胜。
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岗为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维号斯言,有伦有脊。
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天之扤我,如不我克。
彼求我则,如不我得。
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
今兹之正,胡然厉矣。
燎之方扬,宁或灭之。
赫赫周宗,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
其车既载,乃弃尔辅。
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
屡顾尔仆,不输尔载。
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
潜虽伏矣,益孔之炤。
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
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佌佊有屋,蔌蔌方有谷。
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惸独。
2. 求不要听信小人话的文言文句子
巧言令色,鲜矣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离骚》选段: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翻译: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已,早晨进谏晚上又丢官。他们攻击我佩戴惠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我的心情。那些庸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 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 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与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以彼此相安。
3. 形容不要轻信谣言的成语有哪些
1. 讹言惑众: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2. 蜚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3. 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4. 风风雨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5.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6. 流言惑众: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7.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8. 造谣生事:制造谣言,挑起事端。
9. 造谣中伤:制造谣言,陷害别人。
4. 亲人的劝告不听信外人的话用文言文怎么讲
三荣足下,敬禀者:
发此短信时,吾心诚惴惴焉。以余弗知此将扰汝否,亦弗知汝心于吾或存介蒂耶?然无论若何,乞汝毋误吾意。余唯欲以凡友之名而邀汝筵。
苟汝赴约,则余甚乐哉!至京久矣。于职所思良多,亦甚淡然,所明亦众。坦言之,顷日余甚颓然。以无亲友于侧,而无可语之人故耳。
余莫知汝心尚愿为吾友否,然吾心犹欲得汝为友,以与汝语,则余所获素昧之乐故耳。余亦喜汝笑语,故吾心恒以汝为友焉!纵吾曹无缘牵手,然余亦不欲失为汝友之机。余甚愚也,亦钝焉!弗善言谈。或顽鲁而少思。然余为人亦或非汝所见者。唯冀汝毋计前嫌!谅吾愚过!
善哉。止矣!诚冀汝受此约,携人亦可,地址随择!
谨此敬上,恭祈安康!
谢洪兴拜上
5. 以古文表达不要在意流言蜚语怎讲
1、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出自清代查慎行的《三闾祠》 释义: 不要在意世上没有知己,没有哪个庸人是不妒忌有才之人的。 2、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一》 释义: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3、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出自宋代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释义: 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 4、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出自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释义: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有了高超雄健的笔力,做文章时文思如潮、挥洒自如。当时( 唐朝 )的人讥笑庾信传下来的文章,以至于庾信都“害怕”他们了(主要是反话,讥讽讥笑他文章的人)。
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出自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释义: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6. 翻译一篇文言文
三人市虎
三人成虎 ( sān rén chéng hǔ )
【释义】三个人传言市上有虎,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使人信以为真。亦作三人成虎。同另一句成语“曾参 ... 人”的意思差不多(参看“曾参 ... 人”)。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韩非子·内储说》上篇也有记述,故事内容相同,不过它说的是庞恭,不是庞葱。
宋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砾金君自宽。”
庞葱 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5)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
庞葱曰:“夫(7)市之无虎明(8)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9)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11)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至,果不得见。(17)
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7.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 明:明摆 的,明明白白的。
9. 去:距离。
10.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1. 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
12.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
13.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4.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
15.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6. 果:果真
17.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 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 众口铄金、道听途说 、无中生有
【反义词】眼见为实
【灯谜】 大夫制迷
魏国的太子将被送往赵国都城邯郸去作人质。魏王(即魏惠王,或称梁惠王)派庞葱陪送前去。
临别时,庞葱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跑来报告:‘不好了,市上出现一只老虎,正在四处咬人!’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不信。”庞葱说:“如果不一会,又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也说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说:“那我要有点怀疑了。”庞葱说:“如果再过一会,又有第三个人跑来,还是这样说: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这时,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说:“那我当然会相信了。”
庞葱接着道:“市上明明没有老虎,谁也都知道市上不可能出现老虎,然而‘三人言之则成虎’。现在我到赵国去,邯郸(赵国国都)离大梁(魏国国都)要比这儿离市远得多。我去后,议论我的人也一定不止三个,那时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很勉强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陪太子去吧!”庞葱去赵国后不久,果然有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开始魏王不信,后来说他坏话的人多了,魏王竟然相信了。庞葱从邯郸回来后,便果真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再也没被魏王召见。
【实例】古乐府《折杨柳行》有道:“三人成市虎,慈母投机杼。”
《淮南子·说山训》也有“三人成市虎”之语。
汉末,曹操听信谗言,将孔融处死,孔融《临终诗》道:“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浸渍,受水深透,比喻谗言挑拨;胶漆,比喻亲密无间的交情。)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