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最著名的十首诗 潘逍遥最著名的三首词

2023-04-04 12:56   geyange.com

潘阆最著名的十首诗

潘阆[làng],字逍遥,号逍遥子,北宋大名人士,他在至道元年进士及第,后因罪亡命他乡,被赦免后到滁州任参军。潘阆一生放荡不羁,颇富传奇色彩,能写词,有《逍遥词》一卷。

《古今词话》中曾经评价潘阆说,“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此言着实不虚,这首《酒泉子·长忆西湖》便是很好的证明:

一、酒泉子·长忆西湖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这首词,是潘逍遥回忆杭州西湖的旖旎风光时写下的,全词情景交融,以白描的手法,简练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调雅致、如在画中的绝妙美景。

首先词人以一个“忆”字领起,那么自然而言便从现实转到回忆。词人回忆在楼上远望的情景,是“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三三两两写渔舟的位置,给人以悠闲自得的感觉,再以小岛的秋景作为背景,两者遥相辉映,交织成了一幅如在仙境中的画面。

下片继续回忆在楼上的见闻,但是从视觉转向了听觉,“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笛声隐约从芦苇丛中传来,这种渺茫悠远、若有若无的笛韵,令人入神,而这时,芦苇丛中突然飞起几只白鹭,当真是空灵无比。于是词人再从回忆转到了现实,想要马上收拾行囊,回到西湖,过着垂钓隐居的生活。词到此处,也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尽的余味,当真是有“出尘之语”也!

二、酒泉子·长忆西山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这首词,以委婉的笔触和多种表现手法,为我们回忆了杭州西山的美景,抒发了词人对于西山胜地的深挚热爱和眷恋之情。

上片仍是以“忆”字领起,直接将读者带入回忆之中。接着以两个地名、两个方位词,将周边的风景点带了出来,第三、四句具体写到冷泉亭。妙在词人所有的景点都不明写其如何美丽,如何雅致,而是以留白的手法,带给人无限想象,写冷泉亭,也只是说“三伏似清秋”,即便是炎热的三伏天,也能像在秋天一样凉爽,如此一笔足见其绝佳的好处,更勾起人无限向往之情。

下片起首两句是想象之景,冷泉亭左侧有呼猿洞,相传晋代有一位高僧曾经在此处养有白猿,这种传说,更增加了西山的灵气。结尾两句,再转回现实,说自己在离开杭州西山后,经常找一些图画来观看,可是看来看去,总是缺少灵山秀气,如此一反衬,便更加突出了西山的美丽和灵秀了。

三、酒泉子·长忆观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独具匠心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以及弄潮儿神乎其技的表演,是潘阆最著名的一首词作。词的上片写观潮的盛况,壮观而又奇伟,下片写弄潮儿的勇气,豪迈而又不羁,手法高超,极具神韵,当真是浑然一体的绝佳之作。

开篇仍是以“忆”字领起,一句话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钱塘江大潮将来时,那万头攒动,人山人海的景象,为下面钱塘江大潮的到来做足了铺垫,继而潮水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词人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将潮水排山倒海而来的景象,渲染的有声有色,惊险而又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下片转而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和矫健身手,纯用白描手法,却极其生动有神韵,读罢令人目为之眩、心为之惊,“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当真是神乎其技了。由于这种惊险生动的回忆常在词人脑中,所以词人虽然离开杭州很久了,但是那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依然频频入梦,每每在梦中将自己惊醒,如此一衬托,又增强了一层惊心动魄的感觉!

如此观潮,当真有吞吐天地的气象,大自然造物的工巧,当真是鬼斧神工,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更是令人佩服之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