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2033名句(2033》的游戏背景和世界观是怎样的)
在讨论2033的游戏背景之前,要先介绍一下游戏的背景
2002年,俄国记者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开始在网上连载一部关于地铁的灾难小说,饱受网友喜爱。2005年,这些网络连载内容在整理后付梓,是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地铁2033》。
2006年,离开了 GSC Game World (《S.T.A.L.K.E.R.》系列游戏开发商)差不多1年的两个程序员在乌克兰基辅创立了新的游戏公司 4A Games ,并且在3月宣布与格鲁霍夫斯基合作开发游戏。
2009年,根据小说改编的游戏《地铁2033》在德国莱比锡的游戏展上首度公开,次年正式发售。
虽然游戏剧本的首席作者就是小说原作者,但对小说本身的改编已经大到官方自己也只能说是“受小说启发”(Inspired by novel)。
同在2009年,原作者的第二部小说《地铁2034》出版。由作者与网友们共同创作的“地铁世界”迎来了更多新的官方设定。自然,在游戏版《2033》大获好评以后,下一步当然是把小说《2034》改编为游戏。
然而,就在作者在给游戏新作写剧本和对白的过程中,突然构想出了一个更加宏大的世界,继而把接下来的内容交给其他人延续下去。于是,现有的游戏故事在重新整理后,形成了游戏《地铁:最后的曙光》(Last Light),作者自己则带着那“更加宏大的世界”跑去写小说《地铁2035》去了。
游戏版的“地铁世界”与小说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主要是打怪兽,后者更多是人类之间的相互斗争。虽然大体的世界观是有区别的,但故事的源头是共通的。
以下内容主要参考自Last Light里的一些回忆片段、先前发布的真人PV,以及俄文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
有些东西可能会记错了(特别是把小说和游戏弄混了),劳请各位指正。
2013年的7月6日,还是孩子的阿尔焦姆和母亲搭地铁去莫斯科植物园游玩。那时候的莫斯科还是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的。只是谁都不知道下一刻,防空警报拉响,核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突然爆发。
几乎所有人都本能地冲往地铁站,希望能在里面躲过突如其来的空袭。然而地铁站无法容纳太多人。就在某站地面站厅的门完全关上之前,某个站务人员向阿尔焦姆的母亲大喊“快把孩子交给我”。把阿尔焦姆递给他以后,门关上了。再也没人知道此刻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2033年,核战争过去了整整20年。在战争爆发时还在地铁里的人成了莫斯科最后的幸存者,并且在车站与隧道里重新形成了新的社会,以及新的世界:
就像战争前一样,共产主义者和新纳粹主义者又掐起来了。前者形成了“红线”组织,占据着地铁红线(1号线)大部分车站和隧道区间;后者形成了“第四帝国”组织,占据着2/7/9号线换乘处(特维尔-普希金-契诃夫)。双方日常开撕。
地铁5号线环线完全被汉莎同盟控制,与该线路换乘的其他一些站点也是如此。该组织垄断了整个地铁世界里的贸易。至于说贸易的内容,主要是以地下养殖的食用蘑菇(可以代替茶叶,甚至可以酿伏特加)、猪、老鼠等食物,以及各种自制或战前就有的武器,还有就是作为地铁世界硬通货存在的军用子弹。
一些中立人士聚集到了4线换乘站组合“АББА”(全名太长了),形成了“城邦”组织,试图保住站前世界的知识和记忆。该组织还组建了特种部队“斯巴达”用于保卫自身安全。
其余各处还存在一些独立或半独立的车站联合体。
那年,男主阿尔焦姆已经24岁了。他在6号线国经成就展站长大,由当年那个从母亲手中接过自己的大叔抚养成人。那个大叔叫做Alex(阿列克谢?),也被叫做苏霍伊(Sukhoi,可能是姓氏),是该站的站长,同时也是该站所在的一个独立车站共同体的领袖。
某天,他在地铁站这个“家”里闲逛,得知昨晚该站某处哨所遭到变异生物袭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些变异生物被称为“The Dark One”(Чёрные),另外有个更高b格的称呼——“Homo Novus”——“新人类”。
也就是这天,养父Alex的老友——猎人——回来了。一如既往,猎人给阿尔焦姆带来了一张风景明信片。阿尔焦姆基本就是在地铁里长大的,对地面世界的印象极其薄弱,全靠猎人他们带来的这些风景明信片和书籍,让他能想象地面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就在Alex给猎人交代昨晚“The Dark One”袭击事件的时候,另一群变异生物突然对该站发动袭击。然而在将其击退以后,Alex说这不过就是常见的“隧道里的垃圾”,并非制造袭击的那种生物。
听到这样的消息后,猎人决定向其服务的“城邦”组织报告,希望能获得帮助。同时交给了阿尔焦姆一个斯巴达部队的狗牌,说如果我过几天没回来的话,你就以此为信物去“城邦”找我。
几天后,猎人果然音信全无。也就在这时,从国经成就展站去往里加站的商队即将出发,需要招募护卫队员。阿尔焦姆报名了。
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