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教学名言
《劝学》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劝学》获奖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一篇高中文言课文――荀子的《劝学》。下面我将就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文言文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文质优美,在写法上非常独特,比兴写法、比喻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作者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通假字等,可结合本课课后练习完成这一单元要求。
二、说重点难点目标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故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将本文的基础目标确定为:
基础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2.了解通假字的定义,积累10个通假字。
3.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独立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养成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
1.了解荀子对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 :
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设想:
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释题,简介作者,初读课文,感知教材,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简析课文,总结文言知识,积累五个实词,熟读成诵,能准确默写蕴含深厚的'名句。进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
三、说教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以学生自读为主,贯以串讲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用原文语句作答,译出较难的文言句子,改变教师串将到底的做法,在质疑启发时,力求达到引而愤,愤则启、导则悱、悱则发的效果,始终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四、说学法指导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五、说教学程序
没有创新,就没有语文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中的情感愉悦的过程,是学生求知欲望被不断激发的过程。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1.布置课前作业,课外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警句,每人不少于三条。
2.交流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兴趣,也可以积累素材。
3.学生读。一读掌握句读,结合课前预习。二读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教材;三读提出疑难问题,重点实词、虚词点拨讲析;四读研究性学习,五读迁移提升。这当中要注意以“三为”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强调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4.反馈练习。(投影出示相关阅读训练材料)
5.归纳总结:这节课以阅读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五步阅读法为实践模式,是一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古文课。
6.板书设计。(投影)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荀子的《劝学》,下面我将就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
《劝学》位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qut;获得教养的途径&qut;这一专题,和韩愈的《师说》构成了&qut;求学之道&qut;这一模块.
《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的散文.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qut;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qut;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qut;于,者,而&qut;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学习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文中20多个比喻句的内在含义.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浅议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理解统一起来.
新课标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劝学》是新课标规定的诵读篇目之一.
难点:里的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一篇说理性很强的,如果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但这篇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 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达20个比喻句,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
四,说教法
1,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
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2,朗读式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
五,说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古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而注重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课前作业,课外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警句,每人不少于三条.交流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兴趣,也可以积累素材.
(二),简介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书上注释1)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教师和学生补充)
新课标: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有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三),学生读(五步阅读法)
1,一读掌握句读,结合课前预习;
2,二读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教材;
3,三读提出疑难问题,重点实词,虚词点拨讲析;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复习初中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qut;于&qut;,&qut;者&qut;,&qut;而&qut;的用法.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四)读研究性学习;
第一步:找观点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比喻句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
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三个分论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比喻句,以此为线索能更快地背诵全文.
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小组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以组为单位提问,交流)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qut;青&qut;&qut;冰&qut;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用&qut;轮&qut;&qut;木&qut;&qut;金&qut;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qut;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qut;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3)&qut;登高而招&qut;&qut;顺风而呼&qut;&qut;假舆马&qut;&qut;假舟揖&qut;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qut;臂非加长&qut;&qut;声非加疾&qut;&qut;非利足&qut;&qut;非能水&qut;
(五)读迁移巩固
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写一篇劝学的小议论文,注意运用比喻论证.(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
学习的意义提高改变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为主线.强调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归纳总结
这节课以阅读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五步阅读法为实践模式,是一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古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