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道理论据(道理论据与道理论证)

2023-03-31 15:11   geyange.com

名人名言道理论据

道理论据与道理论证

道理论据,是一种论据,一种印证论点的证据。道理论据常常由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公理、定理、推论、科学结论、经典名著节选出来的理性论述来充当。其存在的形式是哲理形式,其内在本质是理性。而事实论据是以事件或现象作为存在形式,内在本质是理性。这是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本质的区别。

道理论证是一种论证方法,又称讲道理。只要作者想讲道理,就离不开道理论证——在议论文中,所有直接讲道理的部分,都是在进行道理论证。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篇议论文,作者运用道理论据来说理,肯定要同步运用道理论证;作者运用了道理论证,却不一定必然运用道理论据。

然而在现在的教学和考试中,很多老师和命题人把道理论据和道理论证混为一谈,统一命题——在他们的眼里,运用道理论据来论证观点,必然运用道理论证——这是正确的;反过来,只要作者运用道理论证,就必然运用道理论据,不使用道理论论据,就没有运用道理论证——这是错误的。

一.对道理论据的正确认识

(一)道理论据包括的形式

名言、警句、哲理句、谚语、俗语、公理、定理、定律、公式、推论、科学实验考查结论、经典述著节选出来的经典理论或经验。

(二)对道理论据的错误认识种类

1.运用道理论据外必须使用引号——这是错误的。有些时候,不用引号,也可以直接运用道理论据。

2.从经典述著里引用的东西,都是道理论据——这是错误的。从经典述著中因出的哲理、经验、结论是道理论据;引用的现象、故事、事件是事实论据。

3.引用故事充当论据,在叙事过程中,因为主要人物说了一个哲理句,就把这个论据定性为道理论据,或者是双重身份——既是事实论据,又是道理论据——这是错的。因为整体引用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不是单纯的一句话——一句具有哲理意义的话,同时又因为这其中的哲理句,只是构成事件的一个细节,为记述故事或事件服务,因此我们判定这个论据的性质时,应当从整体上来判定,它是一个事实论据。就如一棵树,我们对它进行定性时,既不能因为它长着树叶,就把它定性为树叶,也不能把它同时定性为树和树叶一样——定性要看整体,它就是一棵树。

4.把字面说理的成语典故判定为道理论据——这是错的。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典故从字面上看,陈述的是“入虎穴”和“得虎子”之间的关系,要表达的含义是——只有深入虎穴,才能得到虎子,这显然是一个逻辑判断,是一个非常显见的道理,因此有很多人便把这个典故判定为道理论据,这是错的。成语典故是对特定历史故事的高度概括,它的本质是一个事件,因此成语典故不是道理论据,而是事实论据。

二、道理论证的几种形式

(一)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

(二)针对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核心部分加以强调的部分。

(三)运用已知条件,推理未知结论的整体推理过程。

(四)针对论点,指出或强调观点的内涵或外延,避免误解,确保论证逻辑严密的部分。

(五)进行归纳总结,阐述结论的部分。

例如:

智慧决定成败。(1)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谚语;(2)智慧总是强于力量,古罗马费德鲁斯在《寓言》中的断言;(3)爱民治国,能无智乎?生于春秋时代的老子,曾这样语气沉重地反问;(4)兵贵智而不贵力,《宋史.傅辑传》所做的结论掷地有声。(5)可见,小至纷繁琐碎的生活,大到治国强兵之道,智慧无一不是先决要素。曹冲浮船称象,孙膑围魏救赵,高斯独占鳌头。(6)智慧之手,帮助这些思维纵横的人实现了能别人所不能为、救别人所不能救、达别人所不能达的人生境界。(7)做事离不开方法,欲成就丰功伟业,必须先有超越常人之法,而智慧是生成捷径、技巧的土壤,是事半功倍之花盛开的阳光雨露。(8)然而需要提示的是,智慧只是决定成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再好的途径,抛开了实践,舍弃了奋斗,也是一纸空话。这里说的智慧决定成败,是强调开启智慧头脑的重要性,并不否定其他决定因素对成败的影响和决定作用。(9)一个人想成就点什么,一个人想达成某个目标,单靠蛮干是不可取的,开动脑筋会缩短通向成功的路。

在这一段论述中:

(1)、(2)、(3)、(4)属于引用道理论据来论证观点的道理论证;

(5)、(6)属于剖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进行局部总结类型的道理论证;

(7)属于推理形式的道理论证;

(8)强调指出式的道理论证;

(9)属于总结全段或全篇,阐述结论性的道理论证。

准确把握什么是道理论据、什么是道理论证,明确道理论据、道理论证的形式,无论对我们现在要掌握的议论文阅读,还是未来我们要完成的高水平的议论文写作,都有着重要的奠基意义。这一讲的目的,一是为了拨乱反正,明确道理论据和道理论证的内涵和外延,消除理解误区;二是为了确保我们在完成议论文阅读解题任务时,能够理解得更准确、更透彻,表达得更清晰、更完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