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戴森名言

2024-12-17 22:51   geyange.com

最近看到很多年轻人,遇到问题就怪大环境,遇到失败就躺平。

这样的心态,比失败本身还可怕。

其实人生从来没有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战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征。

如果你也觉得人生太难,我向你推荐一本“人生指南”——《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

詹姆斯·戴森

詹姆斯·戴森是谁?

大家应该听说过戴森——这家全球科技公司。

戴森出品,必是惊艳世界的跨时代产品。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产品背后的发明者,正是戴森公司的创始者兼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

如今,他将自己历经50余年的创造和发明事物的故事全盘托出。

这本书,不仅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也道出了他为人处事的心得。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

他说:

“我的故事并不是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我甚至没有接受过成为工程师或科学家的训练。

然而,我身上有一股冲劲儿,不喜欢遵守惯例,爱挑战权威,且对一切质疑置若罔闻。

同时,我也做好了从一次又一次失败中寻找突破的准备。

如果像我这样起步晚的人都能成功,这肯定会鼓励其他人。”

认真读完这本书,你会明白:

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被失败打败。

“我们应该欢迎失败,而不是避免失败。”

扪心自问。

挑战一件事,你能承受多少次的失败。

俗话说:事不过三。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尝试三次还看不到希望,大部分的人可能就放弃了。

可是对于詹姆斯来说,失败的次数,完全不是要不要继续的条件。

如何把事情做成,如何把问题解决,才是做事的核心。

为了发明一个满意的吸尘器,他设定的目标是:

没有尘袋,吸力更强,清洁能力能到达微米灰尘,还能将灰尘和空气分开。

目标很多,难度很高,甚至连当时的专家也说不可能。

如果未来有人能做到,那为什么不是现在的我们呢?

于是詹姆斯在自家的废弃马库里,用简陋的设备,开始了失败之旅。

詹姆斯·戴森在马库的机械车间

是的,失败之旅。

如果发明的终点是成功,那到达终点前漫长的道路,都是由失败踩出来的。

他满身灰尘,满身债务,仍然乐此不彼。

每次只调整一个细节,改进了之后再调整下一个。

发明一个新事物,不能只靠着灵感凭空捏造,灵感也要被验证。

只有用穷举法,尽可能排除那些错误选项。

总有一天,那个对的才能被找到。

历经4年,5126个失败的原型机,詹姆斯才成功发明出了“气旋分离”的吸尘器。

詹姆斯·戴森与G-force吸尘器

他凭什么这么坚定呢?

他说:

“我们走的是朝圣者的苦旅,而非迈向成功的捷径。

我在一生之中不断经历失败,也不懈地努力解决问题,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

成王败寇。

成功者屹立巅峰,令众人瞩目。

失败者也许仅差成功分毫,却注定将承受对于自信的磨砺,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面对。

于是,挑战问题可能带来的错误、带来的失败,就成了我们最害怕的事。

但是詹姆斯说:

“我们确实应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但我们也应该自由地犯错误。”

所以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不断改进,永不满足”

吸尘器不是詹姆斯的第一件发明作品。

上一个,是球轮手推车。

他在装修的时候发现,家里用的独轮车,实在太难用了。

独轮车满载时很难转向,而且有侧翻的危险。

这让詹姆斯,格外愤怒。

因为这种独轮车,自从罗马人发明了之后,几乎没有变化过。

所有人想都没想,就选择了适应独轮车的难用。

但是詹姆斯不愿意适应,他要让难用的独轮车,不再难用。

他从零开始,重新思考和设计独轮手推车。

建筑工人专用版球轮手推车

零部件材料的选择、推车设计和安装、生产和制造,每一个环节,都困难重重。

但最终,这个球轮手推车设计出来了,也成功解决了之前独轮车的所有问题。

这不是球轮手推车故事的终点。

因为商业模式的问题,球轮手推车并没有广泛推广,也没有给詹姆斯带来经济上的收益。

反而让他丢掉了公司,背上了一大笔债务。

对于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工程师来说,创业失败的问题,也只是一个问题而已。

下一次,一定能够改进。

他说:

“一个工程师来说,创造的冲动、改进事物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是无法改变的。

工程师应该有不断学习的欲望,敢于踏入未知世界的勇气,以及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

赋闲在家,他发现了当时家用吸尘器的不便之处。

当时,他家里用的是市面上最好的胡佛牌吸尘器。

但他真正用起来的时候发现,这个吸尘器声音巨大,还没有什么吸力,根本清理不干净灰尘。

而且,吸尘器还有一个巨大的灰尘袋,用来过滤灰尘,存储灰尘。

有的时候,灰尘袋显示满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满。

只是因为灰尘袋的排气孔被堵住了,所以袋子里的压力爆表。

作为一个消费者,更是作为一位工程师,詹姆斯又一次怒不可遏。

他敏锐感知到:他的怒气,来源于创造的冲动、改进事物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他珍惜每一个让他不舒服,并且能产生改进欲望的问题。

这是作为一位工程师、一位发明家的工作动力。

这也是这个世界日新月异,越来越好的基石。

于是,如今享誉世界的“戴森吸尘器”才有机会问世。

詹姆斯·戴森与DC01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中这样写道:

“不断改进,这是至关重要的。永不满足是工程师应该有的感觉。”

但詹姆斯总结了一生解决问题的经验,然后告诉我们:

“在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也经历了一个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过程。”

如果我们能把这种精神带入到自己的人生,也许就能从“习得性无助”的淤泥中拔出来一点,开始培养自己的“习得性改进”。

每次只改进一点,但每次的小成功都是确切的自信。

量变产生质变,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那个能解决问题的人。

改变世界,并不遥远。

“年轻人要相信自己,永远乐观”

1929年,建筑界奇才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凭借“会飞的房子”开启未来;

1941年,航空先驱弗兰克·惠特尔(Frank Whittle)创造了英国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发明之一,喷气式发动机并翱翔天际;

1953年,Mini汽车之父亚历克 ·伊西戈尼斯( Alec Issigonis)开启 “甲壳虫时代”;

纵观世界发展史,很多重要的发明皆源于发现创造。

这些伟大发明家背后鼓舞人心的发明故事,皆令年轻的詹姆斯热血沸腾,

1983年,经历5126次失败后的他发明气旋分离吸尘器,就此改变世界的清洁方式。 

而如今,他希望自己和这些伟大发明家的故事能够鼓励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

正如《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所说:

“发明在今天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年轻人热衷于拯救地球、改善环境,并积极寻找治疗威胁生命的疾病的方法。”

时代的进步,其实全靠一代年轻人。

詹姆斯也同样认为,解决问题是年轻人天生所擅长的事。

因为他们没有经验,也没有开创发明的束缚,没有固执的惯性思维。

乐观自信的年轻人,有勇气去尝试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也有热情去投入到他们感兴趣的领域之中。

詹姆斯年轻时候,就是这样。

上学时,他的同桌看出他对户外运动的热爱,建议他做一名房地产经纪人或者外科医生。

当他去见了剑桥的一位房地产经纪人,被告知他应该成为一名艺术家。

他还去了圣乔治医院面试,那里的人依然建议他从事艺术相关的行业。

至此,已经有两个人给到他相同的建议。

于是,自然而然地,他便想:“我应该成为一名艺术家。”

最后他选择了家具设计专业,又在导师休·卡森爵士的鼓励下转向了室内设计专业,还涉及了建筑设计。

杰出的结构工程师托尼·亨特,也是詹姆斯当时的课程老师,教会他“结构就是建筑”, 詹姆斯开始为纯粹的结构和设计工程感到无比兴奋。

但是詹姆斯从来没有因为迷茫而止步,没有因为挫折而胆怯。

大三的时候,因为帮杰里米成功设计可以在水上滑行的滑雪板,又参与了水上卡车的设计制作。

他成功担任杰里米了执掌的工程有限公司新海事部门的负责人,毕业后又成为这个部门的总经理,年薪2500英镑。

詹姆斯·戴森和杰里米·弗莱一起建造脚踏游船

从迷茫到年少有成,其实就隔了一个平台。

有些年轻人敢于登上平台,施展自己的包袱和能力。

但有些年轻人,其实不敢,他们怕的就是自己的年轻。

詹姆斯从来没有因为年龄而质疑过自己的能力,因为他的能力不是从资历中而来,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他说:

“如果你想开创和发明新技术,你需要踏入未知的领域,而在这个领域,经验可能是一个障碍。”

融合的实践操作,广泛的兴趣涉猎,让詹姆斯受益终生。

然而,詹姆斯悲哀的发现,学校不教创造力,也不强调解决问题的精神。

但是人才,只能从教育中而来。

他说:

“只要能通过教育鼓励孩子们投身发明、工程和制造行业,后代的孩子们就会对从事相关职业、过上发明创造的生活充满激情。”

戴森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

2002年,詹姆斯·戴森基金会成立,只有一个宗旨:激励下一代工程师。

2005年,戴森设计大奖成立,鼓励全世界的大学生都能用发明来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时至今日,戴森设计大奖进入中国已迈入第7个年头,大奖为那些极具创新思考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国际舞台。

迄今为止,詹姆斯·戴森已经激励1万多名中国大学生用创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今年的戴森设计大奖也已于3月16日正式启幕,向对发明怀揣热情的年轻工程师们发出新一轮的邀请。

2017年,戴森工程技术学院成立,学生一毕业,就会成为专业的工程师,用自己的发明创造,为世界解决问题。

詹姆斯作为时代的前驱者,他相信年轻人,愿意给年轻人提供机会。

这个机会,也许是一个年轻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许是这个世界改变的契机。

只有年轻人获得机会,未来才能如期、如愿而来。

感谢失败,不是鸡汤,而是方法

詹姆斯48岁之前,一直处于负债中。

屡屡创业失败,每每负债累累。

但是在《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里,你看不到一丝负面情绪。

更多得是,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恩,和对失败教训的总结。

詹姆斯从一个差点上不起学的单亲贫困家庭,到世界一流的工程师、发明家。

前半程的人生低谷,和大多数人的命运都差不多:没钱、没路走,没希望。

但是后半程从低谷反弹出来的高度,却和大多数人都不相同。

其中的区别,就是在低谷的心态,和走出低谷的方法。

他说:

“我喜欢这种在刀尖上跳舞的生活,不断参与商业竞争,经营生意。

我热衷于开发新技术,并与身边这支优秀而富有创造力的团队通力合作。

如果我们失败了,‘被淹死总比做个笨蛋强’。”

抱怨生活,那只能说明你的无能,强者从来不抱怨生活。

与其抱怨失败,不如接受它,并解决它。

詹姆斯·戴森与畅销世界的戴森Supersonic吹风机

赢了,失败就成了垫脚石。

输了,又排除了一个错误的道路。

只要在路上,每一步都算数,早晚都会成功。

《发明:詹姆斯戴森的创造之旅》,是戴森·詹姆斯过往至今不断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

看完这本书,你不一定学会发明创造,但一定能获得面对失败的勇气。

别害怕失败,别轻易说放弃。

坚持热爱,才能等到长风破浪之时。

你的东风,正在朝你赶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