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法的名人名言(执法名言)

2023-03-31 06:26   geyange.com

严格执法的名人名言

严格执法的名人名言

执法名言执法经典语录共收录关于执法的名言9条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有豺狼正在道路前方,为何折返去逮捉狐狸呢?比喻有巨盗枭首在位,却只敢拿宵小之徒试刀。比喻坏人集团权势熏天,监管部门不敢捋其锋芒,只敢对无背景的小股势力下手。〖成语故事〗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1年),外戚梁冀总揽朝廷兵权,一个妹妹是当朝太后,另一个妹妹还是顺帝皇后,内宠正盛,梁氏一家又姻亲满朝,盘根错节,把东汉朝局弄得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皇帝为了装装样子,诏遣八位使臣行巡天下,罚惩奸佞,奖掖清忠。这八位时称“八俊”的使臣大多是天下闻名的宿儒,只有张纲年纪最轻,官位最低。其余七人受命上路,张纲衔命出洛阳,叹道:“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遂将车轮埋于都亭,起草弹劾梁冀的奏章,弹劾梁冀“肆无忌惮、贪污受贿、多树诌谀、陷害忠良”等十五项大罪。书奏,“京师震竦”,百官惴惴。东汉顺帝知道张纲的忠直,但毕竟梁冀是血脉皇亲,加上梁冀亲党互相庇护隐瞒,最后一切都不了了之。

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 荀悦 《汉纪・平帝纪》

冤者获信,死者无憾。 执法名言

宋・苏轼《宋子仪大理寺丞》。信(shen伸):通“伸”,伸冤昭雪。憾:遗恨。这两句大意是:让含冤受屈的人得到昭雪,让死去的人没有遗恨。此二句是说:断案必须明察重据,量刑必须轻重适度。执法者必须依法断案,不以亲贵而卖法,不以私仇而加刑,尤其在判处死刑时,更应慎之又慎,做到确凿无误,这样才能使死者感到罪有应得,死而无憾。如果发生了冤假错案,出现了冤狱,一定要重新审理,使含冤受屈的人得以平反昭雪。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宋子仪大理寺丞》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见宋・欧阳修《司门员外郎李公谨等蘑勘改官制》。这两句大意是:政令必须讲信用,法律必须要执行。政令若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了不算,何以取信于民?法律若想得到民众的拥护,必须做到执法从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这两句说明执法要严格,政令要取信于民。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司门员外郎李公谨等蘑勘改官制》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这两句大意是人死不能复生,因此执法量刑时,尤其对判死刑的,应尽量宽大简约。吴兢说:“赏罚不可轻行”(《贞观政要・择官》).关系到生死的重刑,更是不可轻行。因此用法必须审慎,执法必须宽简,明察重据,以免出现差错。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

必原情以定罪,不阿意以侮法。

唐・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原:推求,追究。阿:屈从,迎合。这两句大意是:必须追究实情来确定罪过大小,不迎合别人的意图侮弄法律。此二句说得十分深刻。前句说定罪必须注重证据,注重调查研究.不能想当然或只听片面之辞;后句说必须保证法律的独立性,不怕行政干预,不迎合别人意图,敢于抵制上司的无理要求,这样才能作到依法办案,维护法律的尊严。可以此二句说明执法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断案,排除外界的干扰。

唐代诗人 王维 《裴仆射济州遗爱碑》

行赏不遗仇雠,用戮不违亲戚。 关于执法的名言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裴松之注引孔衍《汉魏春秋》。遗:遗弃。戮(lu路):刑罚。违:避免。这两句大意是:该奖赏的连自己的仇人也不能漏掉,应判刑的就是自已的亲戚也不能避免。《左传・昭公五年》有“为政眷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之说,提出“为政者”不应如何,此二句则提出“为政者”应该如何。“应“与“不应”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同一命题,即为政者当秉公刑赏,不得以个人恩怨为转移。果能如此,人们自然会心悦诚服。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使为恶者不得幸免,疑似者有所辩明。

宋・欧阳修《春秋论下》。幸免:侥幸脱罪。疑似:有怀疑而不能确定。这两句大意是:(调查研究,严格执法)使为恶者不能侥幸漏网,案情可疑的得以明辨是非。调查研究,严格执法,是判案量刑的根本。只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能使为恶者不存侥幸,老老实实服罪认输;才能使疑案得到澄清,狱中无含冤受屈之人。此二句说明公平执法的必要。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春秋论下》

在个人的案件中或是他所看到的案件中不能有疏忽,因此执法从来不能疏忽。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戳。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益时:有利于当世。怠慢:轻慢。输情:承认自已的过失。游辞巧饰:巧言掩罪。这几句大意是:尽忠于国,有益于时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一定奖赏;触犯法律,怠慢职守的人,就是自己的亲戚也一定要处罚;服罪认错,承认过失的人,即使罪恶较大,也可减释;文过饰非,巧言掩罪的人,即使罪恶较轻,也一定杀掉。前两句表现了作者秉公执法,执法必严的观点,只有“诛不避贵,赏不遗贱”(《晏子春秋・问上》),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善于区别对待的策略思想,这样作有利于争取罪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使诡诈之人不敢耍奸施巧。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名人名言分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