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名言的课前演讲
名言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撰写一篇好的演讲稿是取得演讲成功的关键。
名言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一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才有成果,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奠基石,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是自学课堂里的老师,是人生航道上的灯塔。勤奋属于珍惜时间、爱惜光阴的人,属于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人。
因为勤奋,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世界童话王子;因为勤奋,巴尔扎克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人间喜剧》;还是因为勤奋,爱迪生才有了一千多种伟大的科学发明,爱恩斯坦才得以创立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中国人才给我们留下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千古美谈。
爱恩斯坦曾经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动力源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也有这么一句话“天才出于勤奋”。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一位凭借勤奋成长的典型。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亲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20xx年,华罗庚被破例录用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图书管理员,这为他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华罗庚旁听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现代数学基础。20xx年,华罗庚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助教。一个从乡间来的青年人,只有初中文化,居然能登上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台,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华罗庚曾写过不少文字向青少年传授治学经验和学习方法,他提出的“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和“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堪称是勉励青少年勤奋学习的至理名言。
正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就应该具有像华罗庚那样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勤奋踏实地将一点一滴的知识掌握,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同学们,这周已是第20周了,期末马上就到了,希望同学们能从名人名言中获取学习的动力,最后,我想再次告诉同学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不怕困难、勤奋刻苦的同学,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
名言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定信念,超越自我》。
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正是有了远大的理想,正是有一种信念,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她,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使她才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帮助她飞上云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理想信念使贫困的人变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烤得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灭了,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
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种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踉跄着,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
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是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心中信念的火把。
同学们,不管你现在的成绩怎么样,不管你现在的基础怎么样,只要坚定信念,超越自我,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你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你就有了生活的动力,你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谢谢大家!
名言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三
尊敬的:
我今天讲的名言是林清玄的一句话:“当我们寻找外在的精神之树时,也要种植内在的精神之树。”
这句话选自林清玄的散文集《清欢》里的《精神树》。我初看到这句话便喜欢上了它,并决定如果我讲名言一定要讲这句话。可是当我准备写演讲稿的时候,却发现很难,想了很久,才找到突破口,便是“精神”。
精神是个很抽象的名词,很难说清它是什么,但也能说它是什么。什么叫精神?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叫精神;邓稼先历时两年零八个月研制成两弹叫精神;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身体瘫痪了仍能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叫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长征精神也叫精神……我们知道精神是什么,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精神吗?
林清玄在文中写道:“我的精神之树,就是对爱与美不断地追寻与确立,并随着岁月的成长,探触更深的思想,望见更高的境界。”林先生有他的精神之树,所以他的生活有目标。可是反观我们现在,玩手机的人多了,看书的人少了;用网络语言的多了,引用名言的少了;站在一边发牢骚的多了,切身关注社稷民生的少了。我们习惯把奢侈叫作浪漫,把经典叫作腐朽,把怪异叫作个性,把颓唐叫作凄美。我们如同一棵墙头草风往哪边吹我们就往哪边倒,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精神之树。
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还有没有真正的精神?是的,我们不缺外在的精神之树,缺的只是内在的精神之树。如果你有精神之树,我祝福你,因为正如纪伯伦所言:“如果你的心灵有通向神圣的完美阶梯,你就像真理花园的百合花,无论你的芳香消失在空中,或消失在人们身上,它消失在何处,就在何处永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