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名言

2024-11-24 16:04   geyange.com

1.脸红是美德的颜色。 泰云纳

2.人血都是一种颜色。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3.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战国・屈原《渔父》。颜色:主要指面容。憔悴(qiǎocuì樵脆):瘦弱萎靡的样子。形容:兼指面容及形体。枯槁(gǎo搞):枯瘦羸弱。这两句大意是:面容灰暗萎靡,形体干枯瘦弱。这两句中,“颜色”与“形容”义近,“憔悴”与“枯槁”义近,两句连用,极言人面黄肌瘦、形销骨立,从面目到神情都疲惫不堪,萎靡不振。可用于描写某些人经过艰难困苦的生活折磨或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的外貌。

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渔父》

4.芙蓉好颜色,可惜不禁霜。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

5.不挟美人归,壮士无颜色。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6.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战国・墨子《墨子・尚贤中》。党:袒护。偏:偏爱,偏私。嬖(bi避):宠爱。颜色:指女色。这几句大意是:不袒护自己的父兄,对有钱有势的人不讲私情,不宠爱女色。这种待人处世的态度,体现了公正无私的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可以借用以表彰那些公正的掌权者。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尚贤中》

7.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yí移):本义是象声词,形容人们不耐烦或不屑于听别人讲话时发出的声音,相当于今天的“啊、啊”或“嗯、嗯”。颜色:指面容,距:同“拒”,推拒。本句大意是:傲慢自大、不屑于听闻的声音和面容,会把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这句话可化用以表现某些人态度傲慢,不屑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别人讲话时虽“嗯嗯”、“啊啊”勉强应付,实际上很不耐烦的情况。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告子下》

8.花到三春颜色清,月过十五光明少。

元・王和卿《自叹》.三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这两句大意是:花到了晚春的时侯,花润叶朗的颜色褪了:月亮过了满月的十五,它的光亮度就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感伤时光流逝、万物盛衰之道不可抗拒的名句。诗文并不直言其事,直抒胸臆,而是采用了比兴手法,以“花”与“月”在时光中的变迁来说明人生道理,文曲意深,委婉含蓄,有意有象,诗味盎然。

元代散曲家 王和卿 《自叹》

9.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白居易《长恨歌》。这两句大意是:她回眸顾盼之间,向君王微微一笑,顿时产生出无限娇媚,宫中所有的美人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了。这是白居易描写杨玉环初选入宫时的动人景象。诗人善于选取最富于表现力的细节,突出人物极其美丽的神态特点,并用“六宫粉黛”加以衬托,这样就把一个绝代佳人的形象成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可用来描写宫中美女,也可学习这种烘托渲染(也称“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长恨歌》

10.碧树调余老更红,强将颜色慰飘蓬。

明・李东阳《红叶》。强(qiǎng抢):勉强。飘蓬:随风飘转的蓬草。这两句大意是:碧绿的枫树到了秋天渐渐凋零,残留的叶子到老时颜色变得更加鲜红,它不顾自己的衰老,还勉力拿这通红的颜色去安慰那随风飘转的蓬草。枫树虽老而色不衰,不但色不衰,反倒“老更红”。尤为可贵的是:“调余”的枫树不但自己毫无衰飒之态,而且还以自己仅有的老红去安慰飘蓬。诗人笔下的老枫树形象显得可爱、可敬!可用来描写秋天的枫树,也可以用来赞美那些人老志不衰,用“余热”作奉献,关心体贴别人的老人的可贵精神。

明代诗人 李东阳 《红叶》

11.君看金尽失颜色,壮士灰心不丈夫。

汉・马臻《前结交行》 不丈夫:不是男子汉。 金尽失颜色:钱财散尽就遭到冷落。

东汉水利专家 马臻 《前结交行》

12.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1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正气满乾坤。元代诗人 画家 王冕 《墨梅》

14.所有的颜色你是数不过来的,但是应该会分辨它们。前苏联作家 阿・巴巴耶娃

15.乌龙还是第二道最好,涩尽甘回,带着晨曦般的颜色。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林清玄 《玫瑰海岸》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