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名言
鸟名言
1.鸟有比肩行。唐代诗人 刘叉
2.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池草抽新碧]。本句大意是:春光就在繁花深处的鸟语声中。在姹紫嫣红、五颜六色的花丛深处,在悠扬宛转、悦耳动听的鸟语声中,人才最能体会到春天的存在,所以词人说“~”。可用来表现春天的喧闹和生机。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陈亮 《南歌子》
3.鸟穷则搏,兽穷则噬。
春秋・孙子《孙子兵法・军争篇》陈嗥注。穷:陷于绝境,没有出路。噬(shi释):咬。这两句大意是:鸟逼急了就要啄人,兽逼急了就要咬人。这两句说明“困兽犹斗”的道理,以此比喻在战争中对敌人不要逼得太紧,穷追不舍,否则敌人会和你拼命,使你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对此,兵法上叫“穷寇匆追”。《荀子・哀公》有“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之句,与~同义。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兵法・军争篇》
4.穷鸟入怀,仁人所悯。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5.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评书表演艺术大师 单田芳
6.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战国・庄周《庄子・庚桑楚》。厌:厌恶,引申为“嫌”。这两句大意是:鸟兽不嫌山高,鱼鳖不嫌水深。战国・庄周《庄子》的原文是:“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罔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故~。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其本意是告诉人们:巨兽离山,不免遭到罗网;大鱼失水,蝼蚁也能侵害。鸟兽不厌高,鱼鳌不厌深,都是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以保护自己,所以人也应该有一个“不厌深眇”的藏身之地。按照庄周的理解,这个藏身之地就是隐遁于山林之间。这个意思本不足取,现在可以反其意而用之,以~比喻人也应该寻找一个适合于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以便发挥才智,干出一番事业来。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庚桑楚》
7.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西晋・陈寿《三国志》三国・阮籍《咏怀诗》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8.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漠漠:形容天气微雨,水气氤氲。帆来重:帆经雨后湿而重。鸟去迟:飞鸟入雨,振翅不速,故称“鸟去迟’。这两句大意是:在迷蒙的微雨中,来船的帆显得很沉重;在苍茫的暮色里,远去的鸟飞得很迟缓。这两句写江上暮雨景色。诗句把烟雨、暮色、重帆、迟鸟铺写渲染,交织成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这正与诗人伤离惜别的情怀相吻合,那沉重的来帆,迟飞的归鸟,正是远行人和送行人沉重心情的写照。这两句可用来描绘江上暮雨景色,也可用以烘托沉重抑郁的心境,其铺写渲染的艺术手法也可借鉴。
唐代诗人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曹》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这两句大意是:月亮从东边的山头出来,皎洁的月色惊醒了栖息在山林中的鸟,时不对地从春涧中传出鸣叫声。这两句用了一种特殊的手法写山林之静:正因为静,所以山鸟不是被声音惊醒,而是被“月出”惊醒;正因为静,所以春涧中啁啾(zhōujīu周究)的鸟鸣声听得格外清楚。在一定的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所表达的正是以动寓静、动中见静的艺术辩证法。这两句可用以描写山林月夜之明朗宁静,更要注意学习这种动中见静的表现手法。
唐代诗人 王维 《鸟鸣涧》
10.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唐・王维《木兰柴(zhài砦)》。余照:夕阳之光。这两句大意是:秋山收敛了落日的余光,鸟儿前飞后逐结伴归来。诗句把秋山、夕照、飞鸟组成一幅图象,从地上到空中,富有立体感,景物多姿多彩,秀丽而有生气。可用以写山野秋日暮景。
唐代诗人 王维 《木兰柴》
11.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唐・王维《从岐王过扬氏别业应教》。歧王:唐睿宗第四子李范,初封郑王,继改卫王,后改封岐王。别业:犹别墅。应教:魏晋以来,人臣以文字与天子属和曰“应召”,与太子相属和“应令”,与诸王相属和曰“应教”。这两句大意是:(作者随岐王游杨氏别业,饮酒谈天)因坐得久了,树上啼鸟换了,地下落花多了.不觉游兴阑珊,倦意袭人。两句诗写出一片闲适之情。《艇斋诗话》说:前人诗言落花有思致者三:王维“~”。李嘉v“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荆公“细数落花应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诗句所表现的意境,读者需细细体味。
唐代诗人 王维 《从岐王过扬氏别业应教》
12.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
唐・王建《夜闻子规》。这两句大意是:杜鹃不停地啼叫,到早晨它的嘴应该啼破了。杜鹃鸣叫时,声如啼哭,《本草纲目》引《本草拾遗》曰:“人言此鸟(指杜鹃)啼至血出乃止。”这里的杜鹃又是在夜间“啼不歇”,更给人以悲苦之感。诗人设想说,像这样叫到第二天早晨,只怕要把嘴叫“穿”了吧!可用来写杜鹃悲切的啼声。
唐代诗人 王建 《夜闻子规》
13.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唐・李白《清溪行》。清溪:在宣州。度:越过。这两句大意是游人在清溪泛舟,宛若行于明镜之中;鸟儿在山峦飞翔,恰如越过一道道屏风。这两句写溪水之清澈和两岸山峦之秀美,两个比喻都很贴切而又新颖别致。可用来描写山青水秀的美丽风光。
唐代诗人 李白 《清溪行》
1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疆李凝幽居》。本句大意是:在月光下,僧人敲着庙门,这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原诗是写作者访问朋友李凝的经过.“僧”指诗人贾岛自已。“敲”字用得很成功,不仅能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而且也可唤起读者的听觉感受,从而收到寓静于声,反宏环境幽静的艺术效果。据说,作者起初用“推”字,又想改为“敲”字,当时正骑着驴走在路上,只顾在驴背上做着手势斟酌到底用“推”还是用“敲”.不觉撞入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中。韩愈问明缘由,建议贾岛连用“敲”字。这就是“推敲。~词的来历。后人常用“推敲”表现反复斟酌,寻求最佳选择的心理活动;贾岛字斟句酌的精神也传为佳话,常被引用为炼字的例句,并启示人们写作时必须一丝不苛。
唐代诗人 贾岛 《疆李凝幽居》
15.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碎:细碎嘈杂,形容鸟儿众多。重:重复交叠,形容花枝繁茂。这两句大意是:薰风和暖,群鸟的鸣声细碎喧闹;日升中天,繁花的影子重叠交错。这两句可用于表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三春景物。
唐代诗人 杜荀鹤 《春宫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