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10则翻译优选172句
孔子语录10则翻译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译文】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5、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7、【译文】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8、名言很多,选择了自己喜欢的50条:
9、我很喜欢这段是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各个阶段中的最好状态,年少时应该积极向上,勤学苦练,“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成年后自立自强,中年时能明白凡事不可强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年老时成熟睿智,豁达大度。
10、【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11、己所不知,而不知者,亦吾所不知也。
12、【译文】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3、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5、孔子的作品有《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是他死后,弟子编写的。
16、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用我家乡话说:就是不认字但肯干还能吃上饭,不识人连饭都吃不上,强调知人识人洞察人性的重要性。
17、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1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9、【译文】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2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1、【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孔子《论语》
2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3、温故而知新
24、孔子的经典语录有很多,这里分享几段我喜欢的:
25、温良恭俭让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7、【孔子语录】有教无类。--出自:孔子《论语》
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语录10则翻译
31、【译文】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32、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儒家崇尚质朴,注重人的实际行动,认为人应当言行一致。
3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6、德不孤,必有邻。
37、【译文】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3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0、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11、见得思义。
41、【译文】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42、【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43、【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子《论语》
4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5、【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4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7、见贤思齐,见不肖而内自省焉。
48、【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出自:孔子《论语》
4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50、【译文】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51、不知生,焉知死。
52、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5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5、朽木不可雕也。
5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7、【译文】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58、每日三省吾身
59、【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孔子《论语》
60、【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出自:孔子《大学》
孔子语录10则翻译
61、【孔子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孔子《论语》
62、这句是孔子流传千古之名句了,奇妙的是这句话随便放之四海都皆适用,永不过时。
6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4、【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孔子《论语》
6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7、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68、有教无类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69、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7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1、【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7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3、聪明人喜欢水,有仁德之人喜欢山;聪明人爱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74、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75、礼仪仁智信
76、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77、【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孔子《论语》
78、【译文】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79、论语这本书就是孔子的语录。我讲几个比较出名的和你说一说吧。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欲仁斯仁至矣,行仁有几其在人乎哉。
8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1、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2、孔子的经典语录还有许多,有不少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幽默智慧,凝练含蓄,这里我只取了沧海一粟,希望我喜欢的各位朋友也喜欢,不喜欢也没什么,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哈哈。
83、【译文】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84、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想法和体会。
85、【译文】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6、【孔子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孔子《论语》
87、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88、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17、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8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90、【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出自:孔子《论语》
孔子语录10则翻译
91、【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出自:孔子《中庸》
92、【译文】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9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4、【译文】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95、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96、【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孔子《论语》
97、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1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9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99、【译文】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10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1、【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出自:孔子《中庸》
10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3、【译文】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4、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轮回;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忠言也能顺耳,七十岁能心随自己的所愿但不触犯规矩。”
10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6、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07、【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出自:孔子《大学》
108、【译文】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109、名不正,则言不顺。
110、我先写三个在《论语》里的三句经典语录,并加以解释。
111、【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孔子《论语》
112、【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孔子《论语》
1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15、【译文】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16、孔子的语录有很多,就是《论语》上都有很多的经典语句,来作为为人处事的标尺,比如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数不胜举。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可不是徒有虚名的!
117、这里讲的是交友的基本准则。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地劝导他,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还一再劝告,只会自取其辱,这里也是一个界线的问题,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同,不必强求。
118、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19、【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出自:孔子《论语》
120、【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孔子《论语》
孔子语录10则翻译
12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24、也就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125、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就停止劝告,不要自取其辱了。”
12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28、【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孔子《论语》
12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3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3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3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我五十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够参透上天的意志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五十岁对立身体处事的原则心中有数,六十岁能正确地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越过规矩。
1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5、【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孔子《中庸》
136、【译文】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37、【译文】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38、【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论语》
139、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坦荡,见之明朗自信,小人经常忧愁悲伤,计较个人利害得失,见之愁眉不展,心机重重。
140、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41、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14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43、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144、【译文】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145、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19、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4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47、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深有体会,一本书读第一遍时可能不太理解作者的意图,但多读几遍后,往往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148、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4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50、【孔子语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孔子《论语》
孔子语录10则翻译
15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2、【译文】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15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54、三人行必有我师
155、朝闻道,夕死可矣。
156、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1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7、.敬鬼神而远之
158、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159、【译文】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60、【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论语》
161、【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论语》
162、【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孔子《论语》
163、未知生,焉知死
16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6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6、我为什么莫名喜欢孔子的这句话,答案见上句
16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8、【译文】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69、【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孔子《论语》
170、【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孔子《论语》
17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2、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20、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孔子.[引用时间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