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英文(历史上有哪些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典故)
怎么会有“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说法?这个说法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原来是这样的。吕洞宾是“八仙”之一,相传精通儒、道、佛三教。在他身上,很好的体现了三者的结合。他最终得道,反映了道士的最高愿望;成仙后又发愿感化众生,堪有儒家“兼济天下“之志:生平乐善好施,又是佛教“施舍”思想的反映。
在他身上有很多民间往事,其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讲的是他和好友互相指助的故事。
“狗咬“是“苟杳”的谐音,据说吕洞宾未得道之时,有个同乡叫苟杳。苟杳早年失去父母,但为人耿直,读书勤奋。吕洞宾很欣赏他的人品和才气,便与他结为异姓兄弟。
这日,吕洞宾家来了位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便想把妹妹许配给他。
吕洞宾担心苟杳年纪轻轻的因贪恋美色而失去上进心,就赶忙帮他拒绝。但苟杳听说这家小姐十分温柔貌美,就坚持要应允。
吕洞宾无奈,只好说:“你娶亲也行,不过你这新娘子我可要先睡三宿”。
面对如此无理要求,苟杳寄人篱下,只好忍气吞声。
结婚头三天,吕洞宾根本不碰新娘子,整晚只是读书,第二天天明便离开。等到第四天晚上,等到苟杳走进洞房的时候,新娘子早红了眼睛,哭得跟个泪人一样:“官人,新婚大喜都三天了,你对我有什么不满意的吗?你怎么都不理我啊!”这下苟杳被问得目瞪口呆,搞了半天二人才明白,原来这是吕洞宾的恶作剧来捉弄二人。
后来苟杳考取功名到京城任职。吕家家大业大的,却在一场大火毁于一旦,一家人只好在破茅屋中度日。吕洞宾无奈,只好向昔时的好友苟杳求助。谁知来到苟杳家半个月,苟杳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谈帮忙之事。吕洞宾以为苟杳已无情义,便失望的离开了。回到家一看家里新房已经被苟杳派人盖好了,而且还送了很多金银财宝,夫妻俩都很高兴。
苟杳和吕洞宾都是好人,能够在彼此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但又都喜欢作弄别人,如果因为这样,你们要把他俩当成坏人就大错特错了。于是有“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说。只不过“苟查”音同“狗咬”,后来便讹传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