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草的名言

2024-04-27 13:23   geyange.com

描写草的名言

草的名言

46.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园柳变鸣禽:园中的柳树上,鸣叫的禽鸟变换了种类。这两句大意是:池塘边生出了绿茸茸的春草,园中的柳树开始泛青,树上啼叫的鸟儿也与秋冬时不同了。这两句从春草的初生和啼鸟的更换着眼,捕捉到了春天最初的踪迹,不仅概括地描绘出初春景象,而且表达了诗人的新鲜感觉。语言清新质朴,自然天成,不愧为历代备受推崇的名句。可用于表现初春景色。

东晋末年诗人 谢灵运 《登池上楼》

47.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南朝・齐・谢I《和徐都曹出新亭渚》。日华:太阳的光影。风光:“光风”的倒文,指雨后草叶清洁,日光照射如有光泽。这两句大意是:日光在江面上闪动,微风吹来,草上也浮动着它的光泽。诗句描绘出一幅雨后江渚阳光闪耀,草清气爽的迷人景色。一“动”一“浮”,相互辉映,使江渚仿佛成了光的世界。这两句可用来描写江河岸渚雨后的秀丽风光。

南朝齐诗人 谢I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48.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

南朝・齐・孔稚《旦发青林》。两句大意是:野草丛生,夹杂着新旧颜色,山岩里留着从冬到夏的寒霜。两句诗是写作者于高山密林中所见到的景象。古今草色相杂,说明这里人迹罕至;冬夏霜雪相因,说明这里地势高峻。诗人为了突出人少和山高这两个特点,在描写角度的选择上是有独到之处的。“杂”和“留”两个动词也用得非常出色。可用来形容地势高、人烟少的深山老林。

南朝齐骈文家 孔稚 《旦发青林》

49.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南朝・粱・何逊《酬范记室云》。风光:花草的光泽在风中闪动,如风之有光。蕊:花心。日色:太阳的光影。这两句大意是:鲜花的光泽在微风中轻轻闪动,太阳的光影随着摇曳的花枝散乱地洒在地面。写微风中的花色日影,生动有致,可与谢I的名句“日华川上,风光草际浮”比美。可用来描写清风丽日中花草色态。

南朝梁诗人 何逊 《酬范记室云》

50.草低金城露,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草低:指衰草枯萎低垂。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木下:树叶凋零下落。玉门:在今甘肃敦煌西。这两句大意是:金城的寒露和玉门的秋风,凋谢了边地的草木。这两句可用来形容西北边地的秋色。

南朝文学家 范云 《别诗》

51.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南朝・陈・阴铿《渡青草湖》。沅水:即沅江,源于贵州,经湖南沅陵,桃源等县,北注洞庭湖。桃花色:桃源县在沅扛左岸。“桃花色”是由陶渊明《桃花源记》冲“落英缤纷”的描写而引起的联想。湘流:湘江,源于广西,是湖南最大的河流,北注洞庭湖。传说舜的二妃娥皇女英溺于湘水,后成湘水之神。杜若:香草名,《楚辞》中《湘君》、《湘夫人》有“采芳洲兮杜若”、“汀洲兮杜若”之名句,“杜若香”即由此引起的联想。这两句大意是:沅水泛出桃花的颜色,湘水流过杜若的清香。这是写青草湖的江流水色。运用传说,典故和美妙的联想描写水色,不仅使江水染上绚丽的色彩,洋溢着浓郁的香昧,同时还蒙上一层神秘的气氛,引人遐想。这种写景手法可资借鉴。

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诗人、文学家 阴铿 《渡青草湖》

52.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明・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奇》卷一。草索:草绳。这两句大意是: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见像蛇样子的草绳就感到害怕。这是两句口头习用的俗语,又作“一次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蛇的样子很可怕,被毒蛇咬过的人有生命之忧,更常常胆战心惊,心有余悸。所以,以后别说再遇到蛇,就是看到类似蛇的样子的绳索,就引起条件反射,惊惧色变,避之未恐不及。用~比喻受过惊吓的人胆小怕事的心态,形象而贴切。这两句话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口头上,使用率很高。

明代文学家 凌鞒 《初刻拍案惊奇》

5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诗《孟珠》。这两句大意是:阳春时光的二月、三月,春草是碧绿的,春水也是碧绿的。这两句可用来描写新春美景,也可用来抒发人们陶醉于春日绿草茵茵、碧水涣涣的大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

《乐府诗》 《孟珠》

54.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见唐・李白《古风》其十九。豺狼:指安禄山叛党和投降安禄山的人。冠缨:官帽,这里借指官吏。缨,帽带。这两句大意是:血流遍地,腥污野草,安禄山叛党及从逆的人却踏着人民的血迹,都成了官员。~两句写出安史之乱战祸之惨和中原人民伤亡之多,表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沉痛心情和对叛军降臣的极大憎恨。

唐代诗人 李白 《古风》

55.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见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远处的芳草。晴翠:指太阳光下的绿草。这两句大意是:远处碧绿的芳草在阳光下一直蔓延到古道,连接着荒城。以“远芳”、“晴翠”形容春草茂盛,清香可嗅,秀色可见,同时也形容原野的阔远和春日的和煦,蕴蓄丰富。用“侵”、“接”两个动词刻画芳草蔓延,不断滋生的景象,尤为妥贴生动,“古道”、“荒城”,也由于青草的滋生而恢复了青春。可用来描写原野上的无边的绿草。

唐代诗人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56.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见宋・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县西南,是当时宋、金对峙的前沿阵地,狂胡:猖狂的异族入侵者,这里指金人。这两句大意是:骑上战马击退猖狂的敌人,下了战马起草杀敌的文书。南宋的爱国作家陆游在这里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能驰骋疆场,运筹帷幄的文武全才的将领形象,他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实现书剑报国的夙愿。可是,“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qú,意为瘦)儒”,在投降派当道的南宋,陆游的愿望终究落空了,但他的著名诗句却与世长存,为他表白心迹.也为后世文坛留下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观大散关图有感》

57.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这两句大意是: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春秋时代,吴越进行战争,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派人与吴国议和,以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复仇雪耻。当时吴王夫差想答应吴国的请求,谋臣伍员坚决反对,说“~”,若违天意而长寇雠,一旦吴国强大起来将后悔。“去疾莫如尽”后世演化为“除恶务尽”的成语,说明对坏人坏事务必斩草除根,切不可姑息养奸,留下无穷的后患。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哀公元年》

5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陋室铭》

59.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唐代诗人 孟郊 《上河阳李大夫》

60.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汉魏间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