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名言的评论 名言及其评论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那什么样的名言才算得上是经典呢?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点评:自古都是知心难遇,知己难得,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句话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知己”的渴望,为了知己,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在《战国策》原文中,这是晋国人豫让,为自己的知己智伯复仇时说的话,最后刺杀赵襄子未遂,自杀身亡。
2、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点评:狡猾的兔子给自己准备三个藏身的洞穴,只是为了避免丧命而已。这是齐国策士冯谖对孟尝君说的话。他是劝告孟尝君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先要找好退路。
3、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点评:别人如果有恩于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但是自己对别人有恩德,一定不要总惦记着。这句话的道理虽然很浅显,但却不容易做不到。现实是,别人有恩于我们,经常会忘记,尤其是一直对我们施恩的人,比如父母、老师,我们往往都感觉不到;但我们要是对别人有点恩惠,却总想着让人家报答,人家要是不小心忘了,我们心里就感觉很不平衡。
4、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点评:见到兔子了再去放狗,虽然有点紧张,但还不算晚;羊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虽然有些损失,但也不算迟,起码以后不会跑羊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知道错了,马上去改正,还来得及,还不算晚,起码能减少损失。最怕的就是知错不改,固执己见,到时候就会酿成不可估量的祸患。
5、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点评:靠用金钱交的朋友,等你的金钱花完了,朋友也就没有了;因为美丽的容貌才和你谈情说爱的,等你年老色衰了,所谓的爱情也就没有了。这两句话可以作为人生格言,无论交朋友,还是谈情说爱,一定不要太注重金钱和相貌,这些都靠不住,最主要的还是要以心相交。
6、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点评: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如果大家都是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就难免成为竞争对手,就容易相互憎恨。如果大家有共同的痛苦和忧患,就会同病相怜,互相理解,感觉特别亲近,很容易成为知己,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点评:宁可作鸡的嘴巴,也不愿意做牛的屁股。这是人们普遍拥有的一个心理,谁都想自己成立一番事业,谁也不想总跟在别人后面跑,被别人呼来唤去的。记得前几年流行的一句话叫:“宁做饿死狼,不做打工狗 ”,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8、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点评:这句话很经典。告诉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以前的教训和经验,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忘性特别好,记吃不记打,遇到一点诱惑就忘记教训了,这就不可救药了。
9、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点评:能够正大光明,让大家都知道的,就不叫谋略了,所以计谋一旦泄露,这事情也就办不成了。在关键时候,优柔寡断,不能果断的制定计划,这样你的名望就建立不起来。
10、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点评:双胞胎生的孩子,长相一般极为相似,一般只有他们的母亲才能分辨出来;对于一件事情来说,其中的利害得失,常常混淆不清,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11、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降临。 ――亚里士多德点评:你今天所拥有的成就不代表未来也如此,没有人可以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这只是在更好的提醒着你罢了。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评:人,活着应该意气风发,做人间的俊杰;死也要死得悲壮刚烈,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宁可战死也不肯过江回到江东。
13、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孔子。点评: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以谦恭之礼,举止淳化、得体。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人权平等以及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是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财富。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点评:名人有很多,名人也说过很多的话,确不是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名言。只是名人有些话说到人们的心里,大家觉得他说的对于是告诉了别人。一名话说的人多了就成了名言了。
14、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点评:天下这么多的人,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生活啊?当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生活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他就会得到升华进而热爱每一个人。
15、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评论: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评论: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评论: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1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评论: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评论: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2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评论: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2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评论: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2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评论: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2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评论: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2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评论: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25、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评论: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6、十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评论: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27、十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评论: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28、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评论: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9、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评论: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
30、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评论: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31、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评论: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3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评论: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33、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评论: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评论: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3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评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3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评论: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
3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评论: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评论: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39、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评论: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40、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论语・宪问》――评论:一个人如果大言不惭,那么,他一定没有实际去做的志向。
4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评论:《曾子说》鸟将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
4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评论: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4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评论: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4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评论: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4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评论: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量谋划。
4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评论: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4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评论: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4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评论: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
4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评论: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50、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评论: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51、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评论: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5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评论:君子懂得义,小人懂得利。
5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评论: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54、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评论: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5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评论:真像是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
56、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评论:子贡说:过错,人们都看得见;等到他改正了,人们都会仰望他。
5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评论: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5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评论: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5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评论: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6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评论: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61、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评论: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62、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评论:《君子只要认真谨慎,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天下的人都是兄弟。
63、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论语・子路》――评论: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
6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评论:《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6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评论:《对任何事业来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66、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评论: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6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评论: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个方面的政事。
6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篇第一》――评论: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方法也就有了。
6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评论: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70、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评论: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7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评论: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72、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评论:《曾子说》要慎重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追祭祖先,《这样做了》人民地道德就会归复忠厚老实。
7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评论: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好处》,只忧虑自己无能。
7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评论: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75、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评论: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7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评论:发愤时,竟忘记了吃饭;快乐时,便忘记忧愁。简直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
7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评论: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7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评论: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分。
7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评论:年轻人是值得敬服的,怎么知道将来的人们不如现在的人呢?
8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评论: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8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评论: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8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评论: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8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评论: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评论: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85、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评论: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8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评论: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8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评论: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8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评论: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8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评论: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90、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评论: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91、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评论: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92、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评论: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93、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评论: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9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评论: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9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评论: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9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评论: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97、三思而后行。 ――《论语》(评论: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98、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评论: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9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评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00、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评论: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0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评论: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0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评论: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0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一《论语・卫灵公》评论: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0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一一《论语・卫灵公》评论: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0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评论: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10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评论: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07、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评论: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
108、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评论: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109、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评论: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行,就是实际行动。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1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评论: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1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评论: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1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评论: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评论: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1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评论: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评论: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评论: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117、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评论: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1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评论: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1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评论: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2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评论: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12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评论: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12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评论: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12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评论: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124、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评论: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125、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评论: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126、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出自《劝报亲恩篇》。评论: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127、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评论: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128、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出自《劝报亲恩篇》。评论: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29、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评论: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130、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评论: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31、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出自《三国志・魏书》。评论: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32、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评论: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13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评论: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134、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评论: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35、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136、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评论: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37、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评论: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138、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评论: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139、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评论: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140、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出自《家语・弟子行》。评论: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