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名言 名人名言

2024-03-20 17:03   geyange.com

全球化 名言

名人名言

中国人素来崇尚权威文化,名家说的话常常被当成金科玉律来使用,但有很多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初衷,迷惑着万千大众。

那么,哪些被误传最为严重呢?想必有不少细心的人早已发现,采纳各方意见加上笔者的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想必爱迪生这话大家都耳熟,因为它是中国人最爱说的“金玉良言”之一。它被广泛地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中,对每个人,几乎都可以用“99%与1%”的悬殊对比来激励他/她上进。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不假,但紧跟着它的后半句是——“1%的灵感远比99%的汗水重要。”

爱迪生老人家完全被我们可爱的国人误读了,其完整的话是:“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话本身没有被偷梁换柱,但教材偏偏漏掉后面最关键的半句话——1%的灵感远比99%的汗水重要。导致全句意义被歪曲。爱迪生承认努力,但更重视灵感。他对天才持一种“有条件承认”的态度,即天才是最重要的,但天才也需要努力。

可中国教材上从来只有“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全面否定灵感的意义,太有“中国特色”了。

“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主张“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按照他的观点,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归根结底要符合自己的本质,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并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被称为现实,只有真正合理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 

黑格尔说的本来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 ,看起来和“存在即合理”没什么区别。仔细推敲,“合理”完全等于“合乎理性的”吗?我们平常所说的“合理”一般指“合乎人情事理的”,而不是“合乎理性的”。中国人“合理”的范围太大了,很多明明不合理的事,也好意思义正言辞地拿出这句“存在即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从幼儿园到大学,各种学校的墙上几乎都有这么一句,实在是太常见了。此金科玉律出自庄子之手,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庄子这句话中,前半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铺垫,后半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己”才是亮点!也就是说,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是——生命有限,不该没玩没了地去追无限的知识。

在中国,处处宣传“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读观,并辅以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等可怕的例子。庄子“不认为一个人能比自然更大”,他一句劝解读书人适可而止的话,却被当成激励年轻人拼命读书的名言。科举改成了高考——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读完出来一看,“哎哟喂,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啊”。“学海无涯苦作舟”了半天才发现,学的都没用,梦想成“全才”的人成了“蠢材”,何其悲哀!果然应了庄子那花后半句。当然,人要掌握一定必要的知识,但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当初为什么会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么一句话?他一宗师级别的身份,不可能没头没脑地对女人开骂。在《史记》里,提到了孔子的卫国之行:“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 

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邀请,到卫国参观学习休养,在这期间,孔老先生发现自己被耍了——人家根本是拿“孔夫子”的身份来抬高自己,并非真正支持他来教化卫国民众。卫灵公的老婆为抬高自己而贬低孔子。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说罢收拾行李离开了卫国。

离开卫国之后,心情难以平复,大发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谁误传了这句话?话说,西汉的时候有位“大儒”董仲舒,大力主张“夫为妻纲”,借孔子的一句话断章取义,害了多少无辜的女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只怪那时没有标点符号,《论语》里记载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两种断句方案:

其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其二,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前者的意思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人民的素质好,就给他们自由宽松的环境;如果人民的素质不好,就要教化他们。”

其实这话前面还有一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结合上下文,发现第二种断句方式更符合逻辑,况且孔老夫子是倡导“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不是吃官饭的,后者才应该是他老人家的本意。第一种断句方式,听着怎么那么有慈禧太后的范儿呢? 

“以德报怨”

长辈一直说,孔老夫子教育我们: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善良感化他。

可我一直觉得,这也太憋屈了。如果有人毫无原因地给了你一记响亮耳光,你却笑意盈盈说:“打得好,你越打我我对你越好”——那得有多伟大的情操!事实上,是我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什么是“直”?就是保持自己的本性,不丧失志向和操守,始终恪守天地和人道的基本规律和法度。孔子的弟子问: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反而对他更好,好不好?孔子回答: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被别人打了,要遵循自己的原则,好好教育他,而不是一味忍让。别人以“德”来待你,需要以“德”回报别人。

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正直的孔老夫子被扭曲成现在这个逆来顺受的“受气包”。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要信仰孔子的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这句被曲解的“以德抱怨”,在中国“被压迫史”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皇帝残暴,“以德抱怨”;地主压榨,“以德抱怨”;八国联军到了首都,还是“以德报怨”,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

试想,如果中国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篡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孔子的原话没被刻意曲解,我们还会有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方式吗? 

“无毒不丈夫”

“无毒不丈夫”,这句话非常搞笑。大丈夫,自然指心胸坦荡、宽厚仁爱的男人,“恶毒”这种丑陋的前缀怎能用以形容“大丈夫”?

来自民间的

谚语本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里边充分运用对仗,一个心胸坦荡、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一句话,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容易读为平声。所以,误传下来变成“无毒不丈夫”这句人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

例子太多了,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有“把事物篡改得面目全非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断章取义”这一伎俩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变本加厉地迷惑群众。

比如,有一次采访中,上海著名笑星周立波慷慨激扬地对记者说:“我不是一个中国人,我还是一个上海人!”结果,第二天出来的消息是——“惊爆!周立波称‘我不是一个中国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