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启示(双减的启示——浅谈在双减政策下如何避坑)

2024-03-20 01:34   geyange.com

双减政策的启示

重病须用猛药攻。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这个问题催生了大量的教培机构,而教培的发展又反向激化了这一问题,带领家有儿女的家庭全面进入内卷时代。

中小学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习负担过重。学校繁重的课业负担,课后奔忙的课外补习,挤压了孩子的所有自由时间。导致的结果就是青少年抑郁率高攀不下,中国教育培养不出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人才。同时,校外培训消耗了家长们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加上孩子的各种不配合和心里不适,多少家庭每天鸡飞狗跳。如此局面下,疲于养孩子的父母们怎敢生二胎?于是,教育问题已经危及国本。

为了医治中国教育的沉疴旧疾,这次双减政策可谓既具战略高度,又有实施广度。整个政策的主要思路是双管齐下:同时对学校和校外机构采取严格治理措施,从而保障“双减”政策能够发挥最大效能。

一、双减:哪家欢喜,哪家愁?

面对这如火如荼的旨在减少课业负担和教培负担的双减政策,老百姓们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大家品一品哪些人喜,哪些人愁,再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应对。

喜的是两类人:一类是家里有矿,继续想通过补课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因为这种双减政策,很多优秀教师被端了饭碗,总有胆儿大的,如果信息对接上,这些家庭自然把优质资源收入囊中。即使教培再如何被打压,人家高价聘请私教上门,悄无声息地进行,政府也不见得能管得了。如果普通家庭继续跟进,内卷就会愈演愈烈,这就完全背离了双减政策的初衷,其实也偏离了未来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另一类呢,是孩子学习比较得法,自律,本来也不靠课外班,他们会借此机会脱颖而出,在学业上突飞猛进。

愁的呢,主要是之前大量依赖课外培训,不管是图个心里安慰,还是真的取得学业进步的情况。目前这类家长不在少数,突然间教育培训机构全部关门,发愁的问题有两个:没有课外班了,学业怎么办?之前上课外班的时间,现在用来做什么呢?

不管是以上哪种情况,我们都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远的角度来看双减政策。既然国家把这次全面清理教培市场的政策放在绝对的战略高度,关乎着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可持续性发展,那我们一定要从全人成长、终身成长的角度来配合这项政策的实施。

二、出了教培坑,莫入其它坑

这几年教培全面带领全中华儿女进入内卷时代,多少家庭进了一个深坑而不自知,或者是自知是坑,被迫往里跳。如今国家重拳出击,大力填坑,目前看很可能出了教培的坑,又自然陷入别的坑,难以自拔。

大家不妨转身看看双减之后身边父母的两个极端反应:欢天喜地,以为从此教育归学校,父母在家可以高枕无忧;抑或是父母重新翻出教科书,从课外班老师手中接过教鞭,亲自上阵辅导功课。话说这两个坑一点不比教培的坑浅,一旦踏进去估计没谁能拽得出来,只能越陷越深。

双减政策的具体措施貌似有极大的合理性:1)关掉所有教培机构,没有了课外班的选择,就没有攀比,让孩子老老实实在学校学习,省下了银子;禁止家长批改作业,又省下了时间,于是父母可以踏踏实实在家继续造人;2)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作业质量,减少低效作业,延长课后托管时间,完善课后服务。

但是只有在学校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开展良好的课后服务,让学生能有老师教,而且效果好,才能让家长不再为“孩子没地方去”“孩子学业上不去”的担心,不再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习”发愁。然而,让教育完全回归学校,不仅有赖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要全面改革教学评价系统以及学校课后辅导能力的提升。这几条,哪一条不都是经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也没有见到长足的进步?

在这个仍然是分数为王、高考仍是多数人选择的时代,如何能单凭几句话画饼充饥呢?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就单单拿学校的课后社团来说,又有多少能够比得上校外培训机构呢?所以,关掉教培机构容易,一刀切的做法,让我们成功地隔天就看到整个市场被蒸发掉,可是要提高学校的吸引力,还真的需要更具卓识远见的措施和支持政策。

这次双减有个明确的工作进度安排: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我们一定不要傻乎乎地把全部希望都寄托给学校。如果说把孩子完全交给教培是推卸责任的表现,希望学校完全承担教育任务也是太傻太天真。大家不妨也制定一个一年计划或三年计划,试着培养一个自律自驱的孩子,用好的方法和好的资源,配合或超越学校进度,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迎接更好的未来。

前面讲了第一个坑是傻乎乎地配合,对孩子完全放手。那么,第二个坑就是家长亲自上阵。在康妈学堂答疑工作中,我们每周收集到大量的教育相关问题,有关于英语原版听读、母语精读或写作、日常的时间管理与情绪管理等。分析总结这些问题,很多大同小异,多数都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也就是底层基础出了问题。亲自上阵变身老师的家长,着实勇气和毅力可嘉,基本上属于愿意为孩子的未来付出一切的那类牺牲型父母。但我可以放心地说,这种牺牲的回报率超低,很可能使得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无法培养真心热爱学习、勇于自我负责的孩子,因此可以断定这是自掘坟墓的行为。

学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和孩子一定要设好彼此的界限。在孩子的学业上,孩子应该永远是主导者,家长的作用是搭建脚手架,协助孩子步步进阶,但绝不是代劳,而仅仅是辅助性地提供学习资源与方法或者是心理上的认可与鼓励。如果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业细节,那就是抢了孩子的事情。当学业的责任转移到了家长身上,那么孩子不管在家长的帮助下取得了多少成绩,这些功劳都激发不了孩子的成就感和学习热情,如果学业发生了退步,孩子也不会觉得这是自己的原因,大概率是家长辅导不力。

在我看来,家长如果亲力亲为帮着对答案、改错、讲题等等,孩子哪怕拿100分,也比不上那些靠着自己的能力主动学习考85分的孩子。学习是终身的事情,我们要通过日常的引导培养孩子为自己负责、愿意终身学习的能力,切不可只盯着当下。这就是双减政策的目的之一:避免短视化和功利性。

我认识不少过度参与孩子学业的父母,结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值得引以为戒。例如,有个孩子从小到大,每晚写作业妈妈都陪在边上,不会的题,妈妈就给讲解,时不时还提醒坐姿、握笔什么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初三。因为妈妈的帮助,孩子中考优秀,考入了十一中学的高中,到了高中一下放飞了自我,学业一落千丈,孩子从此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沦为了差等生。

还有一个孩子,小时候非常伶俐可爱、活泼开朗。从四岁起就各种课外班,而且妈妈每晚都安排一个小时课程,自己给孩子讲课,不是识字,就是算术。现在孩子八岁,学业上英语和数学差不多达到初中水平,但是平常一点生气都没有:目光呆滞,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看到生人也总是躲在妈妈的身后。

三、家长怎么做,双减才无忧?

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到底培养孩子怎样的能力?双减政策如此果断决绝,我们一定要搞懂背后的逻辑。双减减负只是表面的表现,真正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让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解放天性,只有解放了天性,孩子们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那些真正感兴趣、愿意做且能做好的事儿。

所以呢,这个过程中家长把自己应该做的、能做的做到位了,其他方面就是顺势而为,顺水推舟,孩子的幸福未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具体怎么做呢,家长还是要从学科规律、认知规律和亲子关系/自主性培养方面加强学习,对于孩子不是完全放手,放任不管;而是授之以渔,建立好关系的基础上提供资源和方法,让家庭进入良性循环。

在我看来,当下的双减政策下,家庭自助是唯一的出路。千万不要以为将孩子完全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或者是自己亲身教学,就能让孩子学业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家长了解如何引导孩子自学,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自主性才是最最根本的解决方案。

当然,家庭自助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安全依恋关系是人一生的基础。“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也就是说,亲子关系好了,孩子的配合度就会很高,家长也更容易和颜悦色地与孩子交流,这样孩子的安全感强,做什么事情就更自信,也更愿意承担责任。也就是说,要想学业好,首先还得搞定亲子关系。

开启家庭自助前,建议先给家庭做一个评估,比如感觉一下自己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如何,每天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多少;孩子的学习习惯如何,学习效率如何;孩子现在英语和母语学科大致在什么程度,可以对应读什么书,需要配合做哪些学得的内容;数学学科是与体制内相比大体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家长找好对应的资源,然后跟孩子一起做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里包括孩子与家长各自负责的内容,然后搭建好脚手架,用小步子原理一步步引导孩子自学,完成赶超。

我坚信良好的家庭自助式学习,不仅仅能培养孩子的自驱力,而且切实让孩子在学业上脱颖而出,从而获得的喜悦和成就感使得他们更能自信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同时,除了提供学科规律、认知规律和亲子关系/自主性培养,康妈学堂鼓励孩子劳动、运动。用科学的方法育儿,不仅能让孩子在学业上有突破,还有了很多时间做家务和做运动。我相信这样的家庭自助形式能让孩子成长为更有担当、更快乐健康,内心丰富、有幸福力的人。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康妈学堂相遇,一起学习。通过掌握学科规律、认知规律和亲子关系/自主性培养的方法,来带领孩子走上全人成长之路,与孩子在人生的巅峰相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