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我行的名言(如何评价《笑傲江湖》里的任我行之死)

2024-03-18 21:41   geyange.com

任我行的名言

自古帝皇将相,圣贤豪杰,奸雄大盗,元凶巨恶,莫不有死!

——《笑傲江湖·曲谐》

(注:本人熟读金庸小说研究者刘国重先生著作,本文观点如有与刘国重先生雷同处,不必怀疑,必是受其影响之故)

《笑傲江湖》“曲谐”的结局是金庸生造的,前一回任我行还踌躇满志,安排下种种妙计,偏偏就在“但愿千秋万载,永如今……”的最鼎盛时期,这位文成武德、泽被苍生的圣教主,“薨了”。

倘若金庸不化身催命判官,那么按照剧情走向,结局很可能正如任我行所计划的:

其实在任我行心中,此刻却已另有一番计较,令狐冲剑术虽精,毕竟孤掌难鸣,恒山一派,已不足为患。他挂在心上的,其实是少林与武当两派,心想令狐冲回去,定然向少林与武当求援,这两派也必尽遣高手,上见性峰去相助。他偏偏不攻恒山,却出其不意的突袭武当,再在少室山与武当山之间设下三道厉害的埋伏。武当山与少林寺相距不过数百里,武当有事,自然就近通知少林。这时少林寺的高手一大半已去了恒山,余下的定然倾巢而出,前赴武当相援。那时日月神教一举挑了少林派的根本重地,先将少林寺烧了,然后埋伏尽起,前后夹击,将赴武当应援的少林僧众歼灭,再重重围困武当山,却不即进攻。等到恒山上的少林、武当两派好手得知讯息,千里奔命,赶来武当,日月神教以逸待劳,半路伏击,定可得手。此后攻武当、灭恒山,已是易如反掌了。(三十九-拒盟)

一统江湖,这便是《笑傲江湖》本来的结局,也是可能性最大的结局。

名为“笑傲江湖”,最后却由任我行一统江湖,岂不是“文不对题”?

或许金庸早已拟好,令狐冲和盈盈要“琴箫合奏,笑傲江湖”,谁知写着写着,一统江湖竟成必然趋势,剧情的发展跳出了作者的原计划,书中人物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这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再寻常不过。

如果照这个猜测,那么金庸被迫修改生死簿,全因任我行普天下再无扛手,唯有他老人家亲自出马,赐死任我行,才能将“一统江湖”强行扭转为“笑傲江湖”。这种笔法,现今还有一个专有名词,谓之“剧情杀”。

有这种可能,但不会是根本的原因。

就算《笑傲江湖》写成了“一统江湖”,在一统江湖的背景下,“笑傲江湖”的精神并不会磨灭,恒山一战,令狐冲斯人去矣,其风骨却仍将流传,“笑傲江湖”的主题,说不定更熠熠生辉。

何况还有那么多评论者,总认为悲剧的结局,艺术水准天然更高一些。

金庸选择“笑傲江湖”,更大的可能,就像他在回答杨过小龙女团聚的结局时一样,“不是由于朋友或读者的意见,而是自己同情他二人的爱情,不舍得这样可爱的一对情侣到死不能相会。”

●请问您,《神雕侠侣》「十六年后,在此相聚」的伏笔是早已拟定,还是应读者要求而写?您又如何在长期写作中克服文风可能不一的困扰?(小玉西瓜/新竹)

金庸答: 我写小说,不受读者反应的影响。我要杨过、小龙女团聚,不是由于朋友或读者的意见,而是自己同情他二人的爱情,不舍得这样可爱的一对情侣到死不能相会。文风不一致,以后就要修改,使得统一较好。小说发表后又要修订,是因为重读自己的作品,发觉不满意的地方很多,非改不可。

既然选择“笑傲江湖”的结局,只能对不住岳丈了,任我行非死不可。

为什么任我行非死不可?

难道任我行活着,令狐冲和盈盈这婚就结不成了吗?

有朋友认为,盈盈是任我行独女,父女情深,令狐冲又为任我行出过不少力,翁婿相惜,并无深仇,任我行大可成其好事,岂不美哉?

这种看法,对任我行的误解太深。

看多了武侠小说,难免有想当然的时候,比如一听到小妖女及其老父,就代入黄蓉黄药师、赵敏汝阳王,以为盈盈和任我行也是这般。许多改编的影视剧,也爱在任氏父女的感情上大做文章。

然而实际上呢?

任我行脱困时:

任我行连连点头,叹了口气,道:“唉,此刻我女儿若在我身边,咱们多了一人,也不致如此势孤力弱了。”(二十二·脱困)

少林寺三战时:

任我行道:“我就跟你再打一场,向左使斗余矮子,我女儿女的斗女的,便向宁女侠请教。”(二十七·三战)

任我行谈及爱女,和谈向问天瞧不出多大分别。

令狐冲与任我行有冲突时:

盈盈移步上前,挽住令狐冲的手,道:“爹爹,今日是你重登大位的好日子,何必为这种小事伤神?他加盟本教之事,慢慢再说不迟。”

任我行侧着一只左目,向二人斜睨,鼻中哼了一声,道:“盈盈,你就只要丈夫,不要老父了,是不是?”(三十一·绣花)

他深知盈盈的心意,待任我行率众攻打恒山,将自己杀死之后,她必自杀殉情,此事势所必然,无法劝阻。倘若此刻她能破除世俗之见,肯与自己在这朝阳峰上结成夫妻,同归恒山,得享数日燕尔新婚之乐,然后携手同死。更无余恨。但此举太过惊世骇俗,我浪子令狐冲固可行之不疑,却决非这位拘谨腼腆的任大小姐所肯为,何况这么一来,更令她负了不孝之名。(三十九·拒盟)

令狐冲深知盈盈心意,任我行一统江湖的计划成功,盈盈必自杀殉情,任我行就算不深知女儿心意,但这个结果,他应该也是心里有数的。

然而在任我行心中,一统江湖才是最重要的,盈盈既然“只要丈夫,不要老父”,自杀殉情?也只能由她去了。

再看看汝阳王赵敏父女:

汝阳王转身缓缓走下山去,左右牵过坐骑,他恍如不闻不见,并不上马,走出十余丈,他突然回过身来,说道:“敏敏,你的伤势不碍么?身上带得有钱么?”赵敏含泪点了点头。汝阳王对左右道:“把我的两匹马牵给郡主。”左右卫士答应了,将马牵到赵敏身旁,拥着汝阳王走下山去。(三十四·新妇素手裂红裳)

类似的描写,在任我行父女身上,似乎一次也没见到过。

任我行和令狐冲,惺惺相惜是有的。

初见时:

喝得十几杯酒后,令狐冲觉得这位任教主谈吐豪迈,识见非凡,确是一位平生罕见的大英雄、大豪杰,不由得大是心折,先前见他对付秦伟邦和黄钟公、黑白子,手段未免过份毒辣,但听他谈论了一会后,颇信英雄处事,有不能以常理测度者,心中本来所存的不平之意逐渐淡去。(二十二·脱困)

令狐冲得知任我行死讯时:

任我行一代怪杰,虽然生平恶行不少,但如此下场,亦令人为之叹息。令狐冲对任我行的心情更是奇特,虽憎他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却也不禁佩服他的文武才略,尤其他肆无忌惮、独行其是的性格,倒和自己颇为相投,只不过自己绝无“一统江湖”的野心而已。(四十-曲谐)

任我行对令狐冲,也是推爱非常,多次给令狐冲机会,许以接班人地位,绝非仅仅因他是盈盈的爱侣。

只是这些私人交情,在“一统江湖”的大环境下,可以忽略不计。

在战争的泥沼中,任你同窗好友、手足兄弟,都可能因志向不同而站在彼此的对立面,至死方休,从来也不是有什么私仇。

令狐冲“拒盟”,不愿加入日月神教,就成了一统江湖的敌人,在历史进程的滚滚车轮下,势必和恒山派一起被碾为肉泥,任我行纵有惋惜,也只能留在心里了。

任我行有没有别的死法?

作为最终boss,《笑傲江湖》任由任我行一命呜呼,没有来个“终局之战”,广大读者的期待没有了着落,心生“烂尾”之感,也是人之常情。

一般来说,电视剧的大结局,本应是收视率的巅峰,可是改编《笑傲江湖》,却令从业者煞费苦心,想方设法,总要让最后一集的剧情变得好看些。

有一种思路,就是让登顶五岳派掌门、走向人生巅峰的岳不群,更进一步,和任我行再来一次“比剑夺帅”,争夺武林盟主之位。

可是当上了五岳派掌门的岳不群,真的走向了人生巅峰吗?

《笑傲江湖》一书,对岳不群着墨极多,隐然是江湖上极具分量的一位大人物,这也是误解。

五岳并派之后,泰山派天门道人惨死,嵩山派左冷禅躲了起来,恒山派令狐冲根本不把五岳派当回事,就连岳不群的华山派,不但夫人惨死,女儿女婿也不知所踪。

看似逆天改命的岳不群,在当上五岳派掌门的时候,五岳剑派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虚弱,之后思过崖山洞中一番乱斗,好手更是死伤殆尽,名存实亡。

这样的一个五岳派,根本没有和日月神教叫板的实力。

如果单打独斗,岳不群能打败左冷禅,那么也有机会击败任我行。

可是任我行,堂堂日月神教圣教主,麾下能人好手无数,为什么要屈尊纡贵,跑去和不成气候的五岳派掌门岳不群单挑?

任我行的目标是一统江湖,不是华山论剑,争夺那“天下第一高手”的虚衔,岳不群和任我行单挑的局面,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另一种可能,也是武侠小说最传统的套路,那便是由主角令狐冲出马,刺杀任我行成功,江湖从此重归太平。

令狐冲说不定也听过那句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言:“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武林前辈张无忌如此解读:“我体会这几句话的真意,兵书是驱赶鞑子之用,但若有人一旦手掌大权,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间百姓受其荼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手执倚天长剑,来取暴君首级。统领百万雄兵之人纵然权倾天下,也未必便能当倚天剑之一击。”

套在《笑傲江湖》的故事中,便是任我行作威作福,以暴易暴,江湖豪杰受其荼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令狐冲来取其首级。任我行纵然权倾天下,也未必便能当令狐冲独孤九剑之一击。

看上去是那么回事,却也不可能存在于《笑傲江湖》中。

和岳不群一样,令狐冲确实有胜过任我行的可能,但任我行绝不会闲得无聊,跑去和他单挑。

那么行刺呢?

且看“三战”一回,魔教三巨头面对正教十大好手时,令狐冲的判断:下面十人中,虽不知余下三人是谁,但料想也必与方证、冲虚等身分相若,不是一派掌门,便是绝顶高手。任我行武功再强,最多不过全身而退。向问天是否能够保命脱困,已是难言,盈盈是更加没指望了。

而任我行以众人至亲眷属相威胁时,书中写道:左冷禅、解帮主等无不凛然,情知此人言下无虚,众人拦他是拦不住的,若是杀了他的女儿,他必以毒辣手段相报,自己至亲至爱之人,只怕个个难逃他的毒手,思之不寒而栗。

合正教十大好手之力,尚且拦不住任我行,令狐冲武功再高,任我行就算敌不过,要全身而退,可是一点也不难。

就算令狐冲为了天下苍生,不知耍什么阴谋诡计,终于暗算得手,那又成了盈盈的杀父仇人,一样没法“笑傲江湖”。

何况以令狐冲的性格,他也不会选择这条路,小说最后一回明确写道:

在他内心,又实在不愿和任我行、向问天等人相斗,和盈盈共结连理之望既绝,不知不觉间便生自暴自弃之念,只觉活在世上索然无味,还不如早早死了的干净。此刻见方证等受了风清扬之托,大举来援,精神为之一振,但真要和日月教中这些人拚死相斗,却还是提不起兴致。

《笑傲江湖》后记中说: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

作为结局的重头戏,任我行之死,当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

倘若令狐冲刺杀成功,本来也是政治现象的一种,然而在历史上,似乎很少有因刺杀首脑而最终成事的,普遍现象是,双方矛盾加深,战争扩大,事态更加难以收拾。

令狐冲刺杀了任我行,那么日月神教教众同仇敌忾,势必大开杀戒,一样是血雨腥风、生灵涂炭。

任我行猝死,反而才是一种“普遍现象”,正如方证、冲虚、令狐冲心中同时涌起的那个念头:“自古帝皇将相,圣贤豪杰,奸雄大盗,元凶巨恶,莫不有死!”

在日月神教的体制里,教主掌握着绝对的发展方向,东方不败虽然提出了“一统江湖”的构想,实际却沉迷于“天人化身、万物滋长的要道”,到任我行复辟,终将“一统江湖”落到实处,再等向问天接手,却是“向问天虽是个桀傲不驯的人物,却无吞并正教诸派的野心,数年来江湖上倒也太平无事。”

一代教主一代纲领,继任者上台后,并不跟着前任的脚步推进,而是又鼓捣出自己的一套东西,再“普遍”不过。

这也是最现实的情况,试想,当任我行掌权时,你我作为江湖上的芸芸众生,真如蝼蚁一般,除了听天由命,祈祷他老人家早点往生极乐,确实也没有别的法子。

小说如今的结局,可能是金庸权衡各方面考虑后的做出的最优解,不论个人情感,还是创作意图,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过我也认为,就阅读体验来说,实在难称精彩。

当群豪和令狐冲饮酒之时,任我行只是微笑不语,心中却在细细盘算,在少林与武当之间的三道埋伏该当如何安排;如何佯攻恒山,方能引得少林、武当两派高手前去赴援;攻武当山如何网开一面,好让武当派中有人出外向少林寺求援;又须做得如何似模似样,方能令得对方最工心计之人也瞧不破其中机关。待得令狐冲大醉下山,他破武当、克少林的诸般细节,在心中已然大致盘算就绪。(三十九-拒盟)

再看正魔双方的实力对比:

虽然也有人献议向少林、武当诸派求救,但令狐冲只问得一句:“就算少林、武当两派一齐来救,能挡得住魔教吗?”献议之人便即哑口无言。(四十-曲谐)

如果方证、冲虚的计策成功,也许真能扳回正教的劣势,然而当冲虚忙碌地布置机关炸药时,任我行压根就没准备去恒山,一切尽在圣教主的掌握之中。

在金庸心里,也许希望“一统江湖”的现实和“笑傲江湖”的理想,能够同时在结局里呈现。

因此,虽然选择了大团圆结尾,金庸还是详细写下任我行的心理活动,反复告诉读者,故事原本会走向截然相反的方向。

在这里,又想到了另一种可能的结局:

任我行的一统江湖实现了,令狐冲却侥幸捡得一条性命,托人传话给盈盈说,你我终有再见之日。十多年后,任我行一命归西,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江湖重回群雄逐鹿的割据时代,不再年轻的令狐冲仍牢记着当初的誓言,他来到洛阳绿竹巷中,只听得左首小舍中琴声响起,奏的正是那《有所思》古曲……

其实仔细一想,和现在的结局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金庸删掉了江湖一统的十几年,把这段历史放进了任我行的内心活动中而已。

(2022.1.11)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