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喝茶》主要内容 《喝茶》里的学问
更多知识点请关注茶人老武视频号~
“鲁迅在写作时,习惯随时喝茶,又要开水。”
——周作人《关于鲁迅二三事》
喝茶一事,乃中国人发明创造,近五千年的茶史,大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无论你是古代士大夫,还是当代小白领,都是其中的参加者和享受者,很多茶情茶事宜古宜今。
一月十七日,“往鼎香村买茗二斤,二元”;四月十三日,“上午至中山公园四宜轩。遇玄同,遂茗谈至晚归”;五月二日,“下午往中央公园饮茗,并观中日绘画展览会”;五月六日,“晚买茗一斤,一元;酒酿一盆,一角”……
大文豪鲁迅是酷爱喝茶的,常常在日记中和文章中记述了不少饮茶之事、饮茶之道,平时喜欢与朋友到北京的茶楼去交谈。
1933年10月,文学家鲁迅创散文《喝茶》,本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10月2日《申报》,栏目为“自由谈”。文章描述了作者对品茶的一些心得感受,如今读来篇幅不长也颇有意思。
喝茶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当我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风雨阴晴,都给他一种刺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于是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自卫。假如没有,则即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倒地。但这痛觉如果细腻锐敏起来呢,则不但衣服上有一根小刺就觉得,连衣服上的接缝,线结,布毛都要觉得,倘不穿“无缝天衣”,他便要终日如芒刺在身,活不下去了。但假装锐敏的,自然不在此例。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首先要声明的是,通篇下来落笔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并非是鲁迅不懂茶不会喝茶,而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一些“迎秋、悲秋、哀秋、责秋”的病态文学也占据了报刊版面,对此鲁迅深为不满,遂作此文进行嘲讽和批判,旨在表达自己只想做个喝茶的“粗人”,而不愿成为无病呻吟的“文人”,不愧是白话体鼻祖。 抛去反讽意味来看,从散文中也不难看出鲁迅喝茶的见地以及民国时期的喝茶趋势,有的放在当代来看也一样适用。
“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
喝茶时,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样的茶,水温,同样的人,盖碗扬香明显,而紫砂水似乎更涩。关于茶具的选择上,用茶壶还是盖碗争议颇多,鲁迅认为好茶需用盖碗,茶壶为次,虽然也常使用(周作人写鲁迅喝茶是“茶壶照例只是急需”),所以盖碗确实比茶壶更适合饮茶吗?
盖碗又被称为“三才杯”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盖碗泡茶,喝茶时盖不易滑落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同时也在口味上恰到好处。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盖碗泡茶,喝茶先闻香,既有仪式感,又能对茶多一分了解,而用壶泡茶,就没有闻盖香一说。另外盖碗泡茶时,可以更快更顺畅倒出茶汤。并且,就连底部剩下的些许茶水,也能倾倒干净。
除了不利于察色、观形,也不利于茶汤浓淡的调节。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会下降而色败香散。即使被视为泡茶好手的紫砂壶,双气孔结构的特性也会吸收茶味,影响口感。
而盖碗是瓷器,不夺香、不透气,能把茶叶的所有优缺点都淋漓尽致地展现。方便茶人全方位了解茶叶的品质,试茶、品饮都很实用。
“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不知道鲁迅买的“每两洋二角”的降价茶叶是什么品种,但对好茶的概括倒确是精炼——“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
茶无好坏,适口为宜。茶叶是按不同工艺、用不同等级的原料制作出来的,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口感,不同的口感适宜不同的人。但无论何种茶,总有大众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好茶的基本要素必须具备以下五点:汤色清透、润口好、回甘好、气味醇正、香气持久。
汤色清透——茶汤必须是清透明亮。
润口好——用普通的小型茶杯,三杯入口必须是舌头生津。
回甘好——饮用后,喉咙须有该类茶特有气息的回甘。
气味醇正——不同品类的茶有不一样的气味特性,气味的醇正程度决定其品质高低。
香气持久——香气的持久程度是判别其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由此看来,“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无疑了。
“龙井芽茶,珠兰窨片”
从文中语境不难看出,龙井芽茶、珠兰窨片就是鲁迅所处时代的珍贵好茶。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有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三种,除了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的茶叶叫作西湖龙井外,其它两地产的俗称为浙江龙井茶。
茶叶是一芽一叶或二叶,由古代茶农创制于宋代,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西湖龙井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
西湖龙井按照产地不同,又有“狮(狮峰)、龙(龙井)、云(云栖)、虎(虎跑)、梅(梅家坞)”五个品牌,各自在产地小环境和炒制技巧上略有差异,导致茶叶品质各具特色,其中狮字龙井品质最佳,每年的清明前珍品都奇货可居。
因为采摘时间不同,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龙井都是爱茶人争相追捧的珍贵名茶。
而“珠兰窨片”却式微。现在在茶界比较常见于“窨”的是茉莉花茶,而珠兰窨片其实就是珠兰花茶,也属于花茶类。窨制是一种利用茶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香花吐香能力让茶胚吸收香味的过程。
珠兰花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明代时就有出产,据《歙县志》记载:“清道光,琳村肖氏在闽为官,返里后始栽珠兰,初为观赏,后以窨花。”清《花镜》载:“真珠兰……好清者,每取其蕊,以焙茶叶甚妙。”
珠兰的花期自4月上旬至7月,一般于午后开放,如果适时进行窨茶,可以充分吸收花香,达到最佳的品质。花茶色泽墨绿油润,花粒黄中透绿,香气清纯隽永,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淡黄透明,叶底黄绿细嫩,香气较之茉莉花茶还要浓郁,清新的感觉略逊于茉莉花,却比茉莉花茶更为耐泡。
珠兰花茶的红火时光延续至上个世纪50-60年代,后来便衰落了。甚至在过去的几十年,几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近年来才逐渐重回大众视野。
不只是珠兰花茶,就连花茶中发展最好的茉莉花茶在茶圈也难以舒身,很多人对于花茶这一种类存在极大的偏见。可曾想过连鲁迅都将珠兰花茶奉为珍贵,不管是从制作工艺或历史还是口感上,它们都值得受到更多的尊重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