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出自(我们最终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

2024-03-15 22:05   geyange.com

人总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出自

最几年网络上一直在流行一句话:为什么我们最终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在知乎上随便一搜,满屏皆是。上一期的奇葩说也针对‘我们变成自己讨厌的人是坏事吗?’进行了辩论。可见这一问题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思考。

今天,在此,本人就对此分享一下自己的见解。

我们最终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不妨先让我们在心底里打一个问号。

在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假设:认为自己最终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这种个体大多是由于自己的自我认知不够全面,不能接受最真实的自己,跟个体的成熟度有关。接下来请思考以下问题:

1、 ‘我们’到底是指谁?

2、 这个观点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3、 如何定义讨厌的人?

4、如果我们终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那么其原因又是什么?

首先,第一个问题中,‘我们’涉及抽样群体,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到底是那个群体在讨论这个问题,或是认为自己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呢。在网络上回答这一问题的是80后,90后,而参与奇葩说辩论的成员大多是80后。这些群体之所以会关心自己最终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与他们特定的承认环境有关,更与他们特定的年龄阶段有关。正如那句:谁的青春不迷茫。处在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正式走上社会到自己打拼奋斗,成家立业逐渐稳定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群体本身就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如果想从整个社会群体看待这一问题,就必须将抽样群体扩大化,采用分层抽样,例如25-35岁为一个年两阶段,50-60为一个抽样群体。这样抽样群体就是其中一个自变量,分为两个水平。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我们之前做的假设,认为自己最终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这种个体大多是由于自己的自我认知不够全面,不能接受最真实的自己,跟个体的成熟度有关。因此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群体较年龄在50-60岁之间的群体会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终将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或是更加关注这一问题。

其次,讨厌的人,如何定义讨厌呢?如果讨厌的定义模糊不清,我们该如何去评判?事实上,很多网友在自己认为自己变成讨厌的人的时候,并不清楚讨厌的定义,以前讨厌的东西,现在看还讨厌吗?那么如果现在不讨厌了,这个时候怎么称之为‘讨厌’呢?讨厌是因为自己得不到羡慕、嫉妒而讨厌,还是本身就不喜欢?反问自己,如果是这样,那就够不成讨厌。

最终将讨厌设定为:这是一种情绪,可以是对某物、某种特质、某种行为。我们可以做一个调查问卷,将令人讨厌的特质与行为按讨厌程度进行排序。

此外,令人讨厌的人,到底何种程度算是令人讨厌的人,如何去衡量呢?

个体成熟度在这里是另外一个自变量,以量表的形式测量。

个体对‘讨厌’的定义,以及何种程度才能算的上是令人讨厌的人是被试对‘最终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的评价,也就是因变量。

最后,如果成为了自己所讨厌的人,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段令人唏嘘的经历,这个经历是不是导致其改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想这会给每个人更多的思考,关于人性,关于自己,关于成长,关于世界的精彩之处——不同。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原因是非常重要的额外变量,如果说是这些原因导致的个体成为最讨厌的人,但是,在这里我们却无法控制原因。如果想深究原因就可能涉及到回溯研究。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考虑这个问题。

由于个体的成熟度与年龄、社会阅历有关,在这里最好是进行追踪研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进行交叉研究。

此次研究分为两组:25-35岁为一组,50-60岁为一组,测量被试的自我认知与成熟认知分数,以及被试认为自己是否成为最讨厌的人的测量量表:被调查者的年龄信息,对讨厌的特征与行为让受调查者评判,调查者对于自己最终是否成为了自己所讨厌的人进行回复,以及给出自己的原因。

这样自变量有两个:年龄,自我认知水平:高、低。

统计分析:年龄与自我认知水平存在相关吗?年龄与被试的认知分数做相关。

将被试分为两组的最终‘讨厌’测验得分进行双样本t检验,看两组是否有显著差异。

如果被试的自我认知分数是与年龄有关,且在50-60岁的认知分数高于25-35岁的认知分数。且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我们的假设就成立,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可能是源于25-35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可能与自我认知有关。还是不能准确地界定最真实的自己,不能成熟的认知自己。

附注: 图片源于网上下载,感谢提供图片素材的网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