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及解释 老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阅读

2024-03-15 10:37   geyange.com

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及解释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 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 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 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译文】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彼此相生,难与易的相互成就,长短也是相互比较而出,高下满盈相当,音 和声相互协调而成,前后相随而韵。这自然是大自然的常理,谓之为恒。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 则无不治矣。

【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 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 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 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 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天地不仁爱,将万物看作“刍狗”;国君也不仁爱,把卿大夫看作“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话说多了反而会理屈词穷,不如保守一点,保持一个适当的度。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空虚而灵动的元气是不会灭亡的,这被称为万事万物玄妙的发源地。而这个发源地 的萌生之处,叫做宇宙中生生不息的根源。绵软悠长、若存若亡,作用却是无穷无尽。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就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反而能长 久生存。所以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领先;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 是因为他无私心吗?所以反而能成就他自己。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 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译文】居处停留要懂得地利,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要有深度广度,做事要存仁爱之心,言语要说诚信之语,组织或者国家都需要善于调理,做事情要懂得怎样运用自己的能力,行动要 知道时节的安排。(也就是说,一切都有自然的规律,不需要刻意去争执什么。)(因为不做 无益的争执,)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祸患及身。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 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也”也有版本作“哉”)。

【译文】尽最大的能力去把持、占有,欲望无限扩张,不如得放手处且放手;不断地磨砺捶 打使它锋芒太盛,就不可能保持长久的锋利而极易摧折。黄金美玉、奇珍异宝满满地装了一 屋子,那就没有人能守住它们了;荣华富贵而又不知检点、妄自尊大,就一定会给自己招来 奇祸。大功告成就应该抽身引退,这才是迎合天意的道路啊。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 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 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 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华丽色彩可以乱人眼,美妙激昂的音乐让耳朵减弱听觉,香美的食物让你的口味得 到败坏,纵情打猎会让人心神迷乱发狂不能自控,稀有珍贵的商品,使人产生偷盗,败坏社 会风品和人的品德。因此圣人只求内在的饱腹,而不再乎外在的美观,所以舍后者而取前者。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译文】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 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不知道有他的存在;其次一等,人民亲近并赞美他;再次一等, 人民害怕他;最次一等,人民轻侮他。统治者如果诚信不足,那人民就不会信任他。统治者 应该悠闲自如,不要随意发号施令。这样才能功业成功、事情顺遂,百姓们都说:“我们本 来就是这样的啊。”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淳朴的大道颓废了,才有了所谓的仁义;奸诈的心机出现了,方产生严重的虚伪; 家庭亲属不和睦,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昏乱,才有了所谓的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 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所谓的仁义名誉,人民将恢复 孝慈的本性;抛弃沾光取巧、利欲熏心之风,盗贼将会绝迹。这三点,因为意思空洞不好理 解,所以令其有所从属:清除对人民心灵产生污染的毒素,使人民处在耳闻目睹都是朴素无 邪的环境之中,以保持他们浑厚质朴的天性,减少人民的私心贪欲,抛弃外饰伪学而守其天 性淳朴,可无舍本取末之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译文】众人所畏惧的社会成见与习俗,个人不可能不顾忌。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译文】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底下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 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此,圣人遵循道作为治理天下的范式。不固执己见,方能全面明察;不自以为是, 方能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方能显现功绩;不自高自大,方能有所长进。 正因为他不与客观的当然之道抗争,所以天下无人能和他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

【译文】少主观妄为,而该顺应自然。狂风刮不到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这是谁做的呢?天地。天地暴肆尚且不能长久,又何况人呢!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译文】踮起脚根而立者,不能立久;大步跨行者,不能长行。固执己见者,不能全面明察; 自以为是者,不能是非昭彰;自我夸耀者,不能成全其功;自高自大者,不能有所长进。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

【译文】有个东西浑沌而成,在有天地之前就存在着。它无声而又无形,不靠外力而又永久存在,循环运行,永不休止,可算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我不知它的名字,姑且就把它叫作“道”, 又强称之为“大”。“大”的意思是说它周流不息,周流不息是说它无远不到,因它周流不息, “远”也可称之为“返”。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译文】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人类(生命)的变化发展依赖于大地(地球、生存环境)的变化发展,大地(地球、 生存环境)的变化发展依赖于天(宇宙)的变化发展,天(宇宙)的变化发展依赖于事物变 化发展的规律,事物的变化发展依赖于顺其自然地变化发展。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稳重是抑制轻率的根本,沉静是克制浮躁的主君。轻率就会丧失根本,浮躁就会丧失主宰。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事物强盛过头则将老衰,这叫做不合乎道,不合乎道者,会很快消亡。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兵武,不是祥和的器物,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者尽量不使用。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 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喜庆之事以左为上,凶丧之事以右为上。偏将军位居左,上将军位居右。这就是说, 以丧礼的态度对待用兵。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译文】天地相互作用,降下雨露,民众无须号令就自然能够共同沾受润泽。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译文】创设了体制,人物便各自有了名称。名称有了,便应遵从与名称相符的行止,遵从 与名称相符的行止便无危险。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这就如同天下事物的道理存在于自然之中,这就象似河川溪流共同汇聚于大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

【译文】认识别人的才能和弱点,从而正确地运用和必要地制约、更好地开发,这称为智慧;反观自身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究竟有多大能力,最易失误的是什么,这称为有自知之明。能 够击败敌手,超越他人的功绩,这可以证明你能力卓绝;而能够不断战胜自己的不良欲望、 恶劣习性,超越自我,更上一层楼,才是真正的强者。懂得安于宁静、内心满足、平安喜乐、 祥和自然就是最大的财富。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克服重重险难奋勇前进的人才算有志气。 在任何情况下不忘记自己的根本,不迷失自己的本心,才能长久地保存自己。就算实体遭到 毁灭,精神仍源远流长才是真正的生命长久。

35.将欲歙之,必固(也有版本作“故”)张之;将欲弱之,必固(也有版本作“故”)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也有版本作“故”)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也有版本作“故”)与 之。是谓微明。

【译文】(事物)将趋收敛,必然扩张;将趋衰弱,必然强横;将趋颓废,必然兴盛;将趋 收取,必然施予。这是微妙事物的客观道理。

36.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译文】“道”总是无为的,但是遵循道来治理国家自然会成就了所有的事。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 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 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译文】达到“上德”之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是有“德”;“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 的不离失“德”,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 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便扬着胳膊强迫他人。所以,失 去了“德”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译文】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实际)是忠信不足的产物,且是祸乱的开端。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译文】过去得道的有:天得道才会清明,地得道才会宁静,神得道才会灵验,谷得道才会丰盈,万物得道才能生长,侯王得道才能成为天下的统帅。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皆生之于有形质,有形质之原始却生于无形质。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K。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 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译文】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 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 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道好似峡谷,广大的道好像 不足,刚健的道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 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道本唯一,这唯一之道包含阴阳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而生第三者,第三 者衍生万物。万物都具备阴阳两个方面,客观规律作用于阴阳两个方面使事物达到和谐。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译文】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侯却用此自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人:逞强妄为者没有好结果!我将把此话奉为信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 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不通过训诫而达到教导的目的,不刻意的作为而收获作为的利益,天下很少有人能 够认识到这种高度,更不用说做到了。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译文】名声与生命哪个亲切?生命与财货哪个重要?得取名利与丧失生命哪个有害?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过份贪欲必然会有大的耗费,过份地敛聚必然会有过多的丧失。知道满足就不会遭 致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致危险,这样才可以平安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 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圆满的东西就好象有欠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最充实的东西好象 空虚的一样,可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象是弯曲的一样,最灵巧的东西 好象是笨拙的一样,最好的口才好象是不善言词一样。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