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十大经典名句原文
议论文写作要求要有理有据,要证明论点,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可以举一个例子(单例),可以举两个例子(对例),也可举多个例子(排比),甚至也可以结合起来灵活应用。下面重点讲解单例和多例的使用技巧。
一、单例详用,证明观点
所谓单例详用,即用一个典型的具体的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语段论点,叙例文字较多,即通常所说的例证法。由于是应用一个论据作为前提来证明观点正确,所以选例必须要典型、真实。方法看似简单,但使用时却最易出现问题,具体问题为:论据不具体,真实性不足;事例不典型,针对性不够。下面,以反、正两例作对比:
例1: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新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他坚持不懈,另一种新元素终于被他发现了。
点评:提到的两位化学家,没有写出他们的姓名,做什么实验,发现一种什么新物质,模糊不清,因此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
点评:该例以一项调研为例,叙述较为详细,数据细节具体,围绕单例分析深刻,揭示出心里不健康、幸福观错误、不能直面缺陷与享受幸福的关系。虽然事例单一,但分析透彻有理。
二、多例详用,构成排比
所谓多例详用,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构成排比的形式证明语段观点,由于事例较多,所以叙例时力求简洁,精炼。巧用排比,可以使内容丰富,文采斐然。
多例排比时,尽可能保持句式的相似,彰显文段气势。以下论证段为例:
例3: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点评:这个语段,以孔子、祖逖、张海迪为例,运用“有了……才有了,也才有了……”的条件句式,较好的论证了“勤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观点,用例部分,结构整齐,气势力强,段落整体彰显出很强的论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