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格律诗吗)

2024-03-03 17:47   geyange.com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在沪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出现过。值得注意的是,部编版教材中将原来沪教版教材中的“竹径通幽处”改成了“曲径通幽处”,“万籁此俱寂”改成了“万籁此都寂”。前一处改动贴合我们后世沿用的“曲径通幽”这一成语,后一处改动则更符合格律诗平仄的要求。

什么是格律诗的平仄呢?古代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普通话的声调一至四声分别对应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入声字分化进前三个声调中。因此我们大致可以把普通话中的一、二声归为平声,三、四声归为仄声。区分平仄还有一个更简洁的语感判断法,声音能拖长而不改其义的一般为平声,不能拖长的一般为仄声。

格律诗中的平仄要求首先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仄是字音能否拖长的关键,双字作为整体音节的能否拖长关键是在后字,因此一般来说平仄论双不论单。句内平仄要避免“三平调”和“孤平”。“三平调”是结尾三字连用平声;音律过平,显得无顿挫太呆板。“孤平”是一句末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音律过促而不畅。这两种平仄形式都是诗家大忌,应尽力避免。诗歌的平仄体现韵律之美,但是诗歌也是语言艺术,也不能因平仄害义。

格律诗中的平仄要求其次是“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句内相间”是指一句诗中的平仄要按一定单位隔开。如果用数字表示七律可以分为2221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和232式(平平仄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平仄仄)。五律减去前两个数字即可。

“联内相对”是格律诗每一联上下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反。联内平仄不相对叫失对,是格律诗的大忌。

“联间相粘”意思是格律诗的相邻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第二句)和下联的出句(第一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联内平仄不相粘,叫失粘,也是格律诗的大忌。

说到这里,大家看出来《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都”字好在哪里了吗? “都”是平声,和上联对句中“人”字平仄相粘,在尾联中与对句中的“磬”字平仄相对,是不是更加符合格律诗的要求呢?

除了讲究平仄之外,格律的偶数句还要压平声韵。

什么是押韵呢?比如tián这个拼音,t是声母,ian是韵母。这个韵母又可以分为韵头i,韵腹a和韵尾n。押韵就是韵母的韵腹和韵尾一致。同学们看一看,这一首诗符合格律诗押韵的要求吗?我们先把韵脚找出来,它们是:林、深、心、音。它们押韵吗?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深字的韵腹和其他三个字不同。这样是不是就不押韵了呢?其实不是的,汉语的语音从古至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格律诗的押韵与否要依据古音。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查询平水韵来判断。深字与其他三字都是属于平水韵中的“侵”韵,这首诗符合格律诗押韵的要求。

格律诗还有对仗的要求。对仗是高度艺术化地运用汉语自身特点的技巧。

对仗有宽窄的分别。窄对如天对地、上对下、名词对名词。窄对显得工整,但是归于追求工整又有死板的缺点,所以要恰当地把握对仗宽窄的分寸。

对仗之中还有一种叫作流水对,表达比普通的对仗更为灵动。所谓流水对,读起来恰如行云流水,自然灵动,似对而不绝其在属对,不觉其对却又完全符合对的要求。本诗中的首联就是标准的流水对。

流水对有流畅之感的关键在于从句法上看,上下句不是并列关系,而多是因果、承接、转折、递进之类关系。这类关系的上下句句义不能独立存在,须连贯起来朗读才觉得完整,有一气呵成之感。

格律诗一般来说颔联和颈联是要对仗的。可是这首诗中的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并不对仗。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首诗的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意思是就像冬天的那个梅花,春天还没有来,其他的花没有开,它首先开放了,就把春色先偷起来它先开放了。就是本来是第二联才应该对仗的,提前对仗了,把第二联的对仗改到第一联,第二联就不对了。

所以,《题破山寺后禅院》是符合格律诗要求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