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唐诗三百首解读书如许多,这版最是入心)

2024-02-21 05:57   geyange.com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

为本是学诗初阶的《唐诗三百首》加上一道牢靠的扶手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学官蘅塘退士为唐诗初学者选编的一部童蒙读本,由于对唐诗主体风貌把握准确,选诗通俗纯正、易记易诵,被认为是唐诗初级读本首选。

《唐诗三百首全解》是唐诗专家赵昌平的心血之作,从注释、语译、赏析三端细剖诗人锻思。注释部分点明字意、出典,语译部分贯通诗脉、再现诗境,赏析部分介绍相关文化背景与诗史演变轨迹,揭示诗歌机构之精妙、意蕴之丰富。

作者说

或许因为在唐诗学界小有创获,常有年轻人来问学。中学生向我谈起他们的困惑:虽然读了不少选本,但中考、高考时,面对一首陌生的诗,往往仍无所措手足。

青年学人以他们的诗学论文寄我提意见,可惜其常见的通病是由于误读文本,而使立论变成空中楼阁。

这种情况在我所经目的大量来稿与硕博论文中也屡见不鲜。对于以上种种,我开出的药方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味:下功夫去读通,而读通的首务是要知道“诗是怎样写成的”

这自然需要掌握一些诗学的基本知识,对此,我已在海外版原序中有所提挈,并在解诗时随机而发作了讲析。这里仅想就时下流行的说法:“读诗只须凭感觉印象,不必详究”,再絮叨几句。这说法也有些来头,即所谓“以禅喻诗”。南宗禅倡言以心印心,单刀直入,了然顿悟。这通于诗学,便是传统的点评。应当说精到的点评是读诗的高境界,然而略知禅理者又都明白,心印、顿悟,本须有历久的“积学”为前提

舍积学而论印心、顿悟,其不堕入“狂禅”恶道者几希。传统点评精到处不少,但狂禅般的痴人说梦更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评者读不懂某诗,便斥为伪作。我们那位谪仙人李白的不少名篇,比如入选本书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曾遭此厄运。以作诗为日课的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读者,如一味谈感觉印象而无视“积学”,其效果当可想而知。

这道理也简单,老杜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可见,企望以浮躁之心去印合精微的诗心,要不出错也难。也因此,这个详解本的目的就在于,希望为本是学诗初阶的《唐诗三百首》,加上一道比较牢靠的扶手,使之能更好地发挥入门阶梯的作用

——赵昌平

赵昌平,著名出版人、文史专家,主攻唐诗学及中国古典诗论。早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林庚、施蛰存、马茂元等名家。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特聘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古籍整理研究和传统文化推广,在唐诗研究与普及方面贡献尤多。代表作有《赵昌平自选集》《李白诗评选》《唐诗三百首全解》等。

读者说

豆瓣读者 沐桑邑: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代是诗的盛世。唐代诗人的心灵世界更是充溢着才情与性灵。当我们于漫漫无边的历史暗夜中,借助微渺的星光寻觅那个朝代的四时风物、那些诗人的精神碎片之时,一本恰合时宜的唐诗赏析读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赵昌平老师解读的这本复旦版《唐诗三百首全解》在我看来即是一部兼具实用性、知识性与鉴赏性的经典读本,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赵老师以其深厚的学识功底、独到的点评感悟、优美的审美意蕴将如何读诗的体会介绍给读者,“诗要熟读,从中以我心去感悟诗心。”

本书的语译和赏析部分甚悦我心。译文古雅娟美且通俗易懂,能帮助初读者加深对原诗的理解。赏析部分将诗歌风格、精神内涵、艺术造诣等声情并茂地阐释,仿佛带着读者沉浸于唐诗的世界中,与诗人把酒言欢共叙桑麻、肝胆相照互为知己。

带着对生命的求索,去读唐诗吧,去尽情感受那种由哲学思考和思想探索转换而成的诗意美。天地悠悠,气象辽阔,哪怕世事落寞,也不要放弃对理想的深切向往。

豆瓣读者 浑然天陈:

当代对该作的解读作品不下数十种,各家的评论观点与赏析角度不尽相同,令初次接触《唐诗三百首》的读者在选择时有些不知所措。本书注释得当,语译优美,评析深刻,是一本上乘之作,作为初学唐诗者的入门之阶非常合适

赵昌平先生的解读最大特色在于“赏析”部分,其风格融前人精华而能独出己意,对诗作的创作背景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还原,对诗篇艺术特点的分析也切中肯綮。他尤其擅长使用比较读法,通过对比,不仅深切地了解了诗歌本身,而且对诗史的演变轨迹与派别的流变历程能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此外,解读文字本身古雅隽永,与诗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微博读者 蒹葭已白:

读这本书的状态我很喜欢。先把它放在餐桌上,每天吃饭前后,看上三五页,后来放到阳台的小书桌上,看其他书累的时候读上几首,这样陆陆续续两个多月,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编排有注释、译文、赏析,即使是初读者也很适合。在看到五言七言绝句的时候,读到了很多熟悉的诗,有些是还没有识字时爸爸就教给我的,有些是小学中学课本里的,这些诗里不仅有诗意还有回忆。更可贵的是,以往读诗时有些不求甚解想当然的谬误在这次的细读中也纠正了。其实,唐诗三百首没有读完的一天,只有常读常新

微博读者 周家渡Q智贤:

一本绝好的唐诗三百首全解本,很妙,比常见的版本都要好,容我多看几天再隆重推介给你们!

微博读者 沿啄啄:

在零零星星地背唐诗三百首,小时候没干,但是现在想干,那就补上。记忆力一直是弱项,这也没关系,架不住喜欢。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很早就买了,是我见过的版本里面最扎实的,最近又买一本,放在枕边和手边。从五言律诗的中段往后背,越背越喜欢,已经背34首了。#读不停蹄#

微博读者 玉腕圆:

《唐诗三百首全解》是戴建业教授推荐过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他说作者赵昌平是真正懂诗的人。我此前只在图书馆读过这一版,自己没有。这次的几本书是图书馆老师送我的新年礼物,很惊喜含着这一本。我也觉得在读过的所有唐三百鉴赏或解析中,这版最入心

微博读者 群青山和:

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蘅塘退士,名孙洙,清朝人,先中举,后又成进士当学官。他编写这本书本是为了给当时孩童的诗歌启蒙,而这本《唐诗三百首》也成了一百多年后的孩子们的必读系列。

编者赵昌平提到在这个图文盛行的年代,他依旧坚持做纯文字的书,是因为他希望所有孩子们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他认为如何能够抛开浅印象,那就是要多读、多学、深入了解一首诗的背景故事。

这册《唐诗三百首》的选诗非常专业。孙洙摒弃了宋调,而专注于唐调,并且选择了大部分盛唐时期的诗歌。因为盛唐时期的诗歌显然到达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比起其他注本,这册《唐诗三百首》在一些细节上更为精进。比如典故出处、作者身世、山川地理等等。

再看内容,每首诗分别为诗文、注释、语译与赏析四个部分。在学校学诗,往往只是背诵诗文,而现在更想了解创作背景与隐喻,在这本书中能学到很多。

个人计划在2023年看完这本书,打算仔细看,而不是泛读。认真学完三百首诗后,眼界会不会不一样呢?拭目以待吧!

京东读者:

赵昌平的解释清楚明了又留给读者解读空间,而且更多传授赏析诗词的方法,值得购买。

唐诗三百首,买了许多个版本,但这一本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的,讲解很详细,排版很好,字迹印刷得很清晰,每一首诗有原文、注释、语译和赏析几个部分,写得很到位,值得拥有。

在我买过的这么多唐诗三百首里,这一版本的《唐诗三百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注释精准,译文贴切,赏析深刻,把每一首诗掰开了揉碎了讲解,扫清了阅读理解的所有障碍,生动展示了唐诗之美,非常适合零基础的古诗爱好者阅读

这套典藏版质量非常好,内容翔实,以唐诗三百首为底版,里面增加了注释,语译,赏析。很多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都能注解得很到位,读来令人恍然大悟。诗词作为中华文字精华之作,本来就需要精读,细读,这套书正是最佳版本,值得推荐

字大,行距宽,看起来不累,解释清晰,到位,印刷和封面也很精致漂亮,适合学诗初阶的人,是给他们一道比较牢靠的扶手,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解者赵昌平先生的最大成就就是他对唐诗的研究,深入浅出,文笔流畅。

学者推荐

本书为赵昌平平生最为用力之著,生前曾数度增订,于世所习诵之三百唐诗,从注释、语译、赏析三端展开解读。注释为释语辞、人物、地名及制度事件,兼及诗歌写作时间及始末;语译则以现代汉语重写诗意,传达原诗之曲折语意及隐藏寄托;赏析则偏重揭示诗作之技法渊源,内在结构,揭示其精神所在及艺术造诣。全书取宏用博,深入浅出,分析独到,文笔流丽,可为研玩赏读经典唐诗之良师益友。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古典文学研究的方法多样,但能够全面掌握的学者并不多。昌平兄既能做年谱考证及别集注释等文献整理工作,又能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探寻更深的内涵,提炼出规律性的问题。

——葛晓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昌平先生一向文笔省净,风格内敛,翻译绝句或律诗,都有说不出的熨帖、恰当。

——戴燕(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唐诗三百首全解》,不会解诗也窥见门径!

——莫砺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赵昌平先生最有成就的是他对唐诗的研究,他是改革开放后走进出版界的一位杰出的学者型编辑。

——高克勤(古籍出版整理专家)

书 摘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月下独酌》组诗四首,这是第一首。从其三之“三月咸阳

城”句看,应作于李白开元中与天宝初二次入长安期间(长安古称咸阳)。酌,斟酒、饮

酒。

三人:指月、我(李白)、影。

既:本。解:懂得。

徒:空,徒然。

将:与、和。音平声。

及:趁着。

无情:忘情,是道家所说的泯去是非、得失、物我等区分,超然于一切之上的精神状态。语出《庄子·德充符》。

期:期会,约会。邈:杳远。云汉:银河。水势盛称汉,银河在天而广阔,所以称云汉。这里泛指天上仙境。

【语译】

花间独坐,一壶酒,我自斟自饮,无人来相亲。高举酒杯,我邀约明月共饮;明月相照,投映出我的身影——月、我、影,不也就凑成了三人?可月儿本不会把酒饮,影儿也只是空随我的身。没奈何,且将月、影作游伴,及时行乐啊,莫辜负三月阳春美景。我纵情歌唱,月儿似徘徊动情;我起身舞蹈,影儿竟翩翩起步。月和影,共交欢——趁我此时还“清醒”;须知酩酊大醉后,又不知何处将你们追寻。世上一切都忘情,忘了你,忘了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飞升银河里,逍遥游,永相亲……

【赏析】

李白自称“酒中仙”,酒,是他不离左右的朋友。他乐时以酒助兴,愁时以酒消忧,甚至借酒作颠,侮弄权贵,平视帝王。酒更是他诗才的催化剂,所以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

本诗就是以饮酒为线索展开的。李白抱负极大,自比姜子牙、诸葛亮,却没能遇到“周文王”和“刘皇叔”,二入长安都未得重用。“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月下独酌》之三),然而三月过后,繁花又将怎样?盛年一去,人生又会如何?虽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但狂饮不正是为了销愁吗?骨子里是愁,却偏要说乐;明明孤独无知音,却偏要说得热闹非凡。于别人是难事,但在李白,只要有酒,便能挥笔即来。

全诗分四层:首四句点题并写在月明花好之夜饮酒。“独”饮而无人“相亲”,不免寂寞。这时,忽见月光照身,身影又投向地上,于是寂寞中忽生奇想,要邀月,对影,凑成三人。

五至八句承邀月对影而来,引出及时行乐的想法。诗人有情邀请月和影,然而月儿不见举杯,影子也只是空学着我的样子。诗人的孤独感排遣不去,于是他执拗地想,你虽无情,我偏多情,姑且与不饮不语的月和影为伴,开怀痛饮。人生为乐须及时,切不可辜负了良辰美景。从这种执拗之态中,不是仿佛可见诗人已颇有几分酒意了吗?

九至十二句承上“行乐须及春”直写下来,更见醉态:想到人生当及时行乐,诗人兴致勃然,不但自斟自酌,而且载歌载舞。这时奇景忽开,那不饮不语的月和影,竟然有情有知起来。“歌”“舞”两字互文。“歌”兼含“舞”意,“舞”兼含“歌”意。诗人酒意朦胧中感到明月在随着自己的歌舞前后移步,身影也凑趣似地翩翩起舞。他正欣喜若狂,却忽然想到“醒”时“月”“影”与我同欢,然而大“醉”后,二者不是又将离我而去吗?于是不觉又悲从中来。

最后两句从低沉中振起,醉中遐想,呼应开头,结出诗旨。经过了“月”“影”和我交欢共舞的热闹,诗人再也不愿忍受“醉后各分散”的冷清。怎么办呢?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庄子所说的“无情”。“无情”即“忘情”,忘掉一切利害,忘掉自身的存在;忘掉了自身,不也就没有你我、彼此之分了吗?不也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万物同一了吗?不也就无所谓分离了吗?于是他对月和影说:不要紧,干脆让我们把自己都忘了,长相聚,不分离。离开这繁华尘嚣的“人间世”,飞升到九天中、银河里,永作那绝对自由的“逍遥游”。

全诗以月明花好之夜为背景,以独饮为线索,层层展开我与“月”与“影”的关系,来抒发心中的孤独无知音之感。“月”照“我”而有“影”,孤独的我是三者的中心,因此题为“月下独酌”。

新版“中华经典全解·典藏”丛书

新版“中华经典全解·典藏”丛书

唐诗三百首全解 赵昌平 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蔡义江 解

元曲三百首全解 史良昭 解

宋诗三百首全解 李梦生 解

千家诗全解 李梦生 解

婉约词全解 惠淇源 解

汉魏六朝文选解 汪耀明 解

元杂剧选解 陈云发 解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