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求道的名言 道家的名言名句

2024-02-01 13:02   geyange.com

关于求道的名言

道家的名言名句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有很多的名言名句流传至今,影响广泛。

道家的名言名句最

1) 神者妙而不测谓之神,心者神也,神者心也,心扰则神动,神动则心浮,心浮则欲生,欲生则伤神,伤神则失道,人能调伏其心,内安其神,外除其欲,则自然清静。

2)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5) 吾者我也,此明太上自言,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此故亦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之意也。老君匠成天地,开辟乾坤,变化万物,不言我为,缘道法自然,不能名号,一则从有入无或从无入有,隐显无方,存亡自在。岂有常名之称焉。故经云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又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6)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7)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8)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10)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2) 道生一,生命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3) 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14) 人为贵,还需行天道。

15) 者道之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关于道家的名言名句

1)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5)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心,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 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月也,月者大道之用也。

7)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8) 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9) 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10)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2)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3) 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4)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1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家的名言名句大全

1)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3)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5)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6)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9)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0)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1)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2)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3)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4)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5)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6)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7)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8)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9)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0)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