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诗句默写填空题 高考文言名篇《师说》理解性默写满分训练

2024-01-28 23:41   geyange.com

师说诗句默写填空题

​1、韩愈在《师说》中写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从师的错误认识:“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种认识受了以官爵高下来区分门第的观念的影响。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样的,即“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韩愈在《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6.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反问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说明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一切知识的,人人都有疑惑,所以老师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7.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岀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8.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是一样的。

9.韩愈在《师说》中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有过精彩的论述,这就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0.韩愈在《师说》一文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 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韩愈的《师说》中打破老师的神秘地位,客观地表述了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两句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2,《师说》把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做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3.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4.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如果像韩愈《师说》中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的话,就会像文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5.“没有人是天生懂得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意思一致。

16.《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7.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8.《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9.《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笑求师者的原因是:“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0.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21.《师说》中,韩愈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了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的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2.韩愈在《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2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24.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5.《师说》中韩愈辩证地说明师生关系,这几句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6.《师说》中韩愈认为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7.《师说》中韩愈运用古今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8.《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9.韩愈在《师说》中将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做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0.《师说》中韩愈认为向老师学习,重在学习道理而不应关注老师年龄的句子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1.《师说》中韩愈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的从师风尚与士大夫之类的耻学于师做对比,进而肯定尊师重道的正确态度。

32.《师说》中韩愈引用古圣人言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既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也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原则。

33.韩愈用来说明写作《师说》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作为寄赠的原因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4.《师说》中韩愈认为人生来都有疑惑,因此,强调从师学习的必要性的句子是:“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5.《师说》中韩愈认为选择老师关键看他是否懂得道理,因此,运用反问句提出择师的态度应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6.《师说》中的“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学习的荒谬心态。

37.《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作者运用动作、神态的描写方法,把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荒唐表现刻画得淋漓尽致。

38.《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认为“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诱因,并从反面与第一段从师学习的原则的论述前后呼应。

39.《师说》中作者运用慨叹的语气提出士大夫之族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见识的句子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40.《师说》中“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两句,表明懂得道理,先后不同,专业各异,擅长不同,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师生的辩证关系。

41.《师说》中韩愈之所以赞许李蟠,不仅因为他“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更因为他具有虚心从师学习的态度。

42.韩愈在《师说》中用设问的方式指出不从师的危害,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性的句子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3.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为什么年纪小的人也可以为师的一句是:“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44.《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差距的原因。先说古代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再说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多,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