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关于水的描述 庄子的水:鉴于止水

2024-01-21 20:18   geyange.com

庄子关于水的描述

庄子的水:鉴于止水

孟维

子名周,生活在战国中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巨匠。其所著《庄子》一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充满道家智慧的哲学著作。庄子被后世道家捧为和老子并列的先祖。

庄子和老子一样,喜欢从水中感悟和阐发深邃的“道”之理。老子从流动的水中发现“上善若水”的“道”德,庄子则从静止的水中阐释了“鉴于止水”的“道”理。

《庄子 · 德充符》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们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而面向静止的水面就可以了。静止的水能够止住众水,静止的事物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

庄子的“止水”,体现了道家的“安然”、“泰定”的心性,面对红尘中滚滚而来的喧嚣纷扰,保持一颗“安然”、“泰定”的心,“心如止水”,“鉴于止水”,时时在“止水”面前反照自己,以消除内心浮动的杂念。

水不光是静水,还有动水,当外面的动水冲击了“止水”,“止水”也会泛起波纹,但是庄子说“止能止众止”。“止水”自己安静,就能够使流过来的“动水”自然地融入“止水”,归于安静。这就是道家的思想:“安然”、“泰定”、“清虚”、“公正”、“无求”、“虚怀能容”。

在《庄子 · 天道》里,庄子又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庄子告诉人们什么是圣人之心?

圣人之心就是一颗如水的宁静之心。

水是一面清澈澄明的镜子,它不仅可以为世人照须眉、正衣冠、正心性、鉴德行,它还可以让匠人取为“平中准”的标准。甚至可以当天地万物之镜。

而“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就是道家的“天地之平”,“道德之至”。

庄子发现,水的平、静、明,都是“止水”而非“动水”造成的,这与老子的“无为”的思想相一致,所以,水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就成为道家的人格修养。“圣人休焉”,心静如死水,则可达到圣人的标准。这并不是说心中之水干涸了,而且怀一颗“心如止水”般的无忧无虑无为之心,这种心就接近道家的“道”了。

老子的水是“上善若水”,老子在“上善若水”中强调的是水的“无为而为”,“不争而争”,这是道家“柔弱胜刚强”理论的基础;庄子的水是“鉴于止水”,以静止的水为镜子,时时返照自己,有没有做到“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做得越好,就越接近道家的“道”。

庄子的“鉴于止水”,并不只是小水,也是汪洋恣肆的大水。他在《庄子》开篇《逍遥游》里就给了我们一个“北冥”和“南冥”的大水。

他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冥太大了,可容下几千里的大的一种叫“鲲”的鱼。鲲不知为何生气了,化作几千里大的大鸟“鹏”,迁徙飞去南冥,南冥是天池,似乎更大。

庄子给了我们一面大镜子,大如汪洋般的北冥,可照天空。叫作“鲲”的大鱼跃出水面,化作大鸟“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以磅礴气势飞翔于天空。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大解放大自由的精神境界,也可以用作我们独特的人生态度,从“自我”的人生束缚中挣脱出来,突破尘世中的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等种种“身外之物”的牵绊,使我们的精神作无挂无碍、无我无物的“逍遥”之游,去到天水之间的“逍遥”之境。

庄子的“逍遥”是大逍遥,是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和灵魂的逍遥,也是放在天地云水大背景下的道家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心性的大写意。

大水则为大镜,大鉴于大“止水”。

孟维,澳大利亚华人作家,发表有长篇小说《蓝的天空蓝的海》,诗《岁月》、《凭栏集》,散文《人生》等,专论《走进美学》系列,《中国文化简史》系列,《中西方文化比较》系列,《闲翻“红楼梦”》系列,《中华文明的起源》系列等六十余万字。

tianyalumanma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