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上一句(怎样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读书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之气,就会自然而然受书本的影响,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雅或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一个人见识深广,学识渊博,会由内而外散发一种独特的气质,它是一种在优良品德的前提下伴生的一种深沉内涵,一种闪光思想,一种璀璨的光芒。
故而,“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只是表达读好书,会读书,还在于“气自华”三个字。“腹有诗书”“气自华”二者存在一个因果的关系,“腹有诗书”是“气自华”的前提,而“气自华”则表现为“腹有诗书”的成果。“气自华”主要表现在内外两个层面。
这里的“内”指的是学有所得,心生信念,定力增长,使“浩然正气”内化于心。
如孔子评价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如黄庭坚所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曾国藩也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这些先贤的名言都点出读书提升精气神,坚定理想信念的作用。
而“外”指的是格物致知,学识增长,处世及工作能力提升,外化于行而表现出的从容与淡定。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讲的是学识渊博并且能够及时反省自身的人能够达到“不逾矩”的境界,即言行举止没有过错。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便能得心应手。
同样,陶宗仪的“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颜之推的“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等传世格言也都说明了“当以读书通世事”的道理。
其实,“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用现在我们讲的“学思践悟”一词来概括。要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必然要念好“学”“思”“践”“悟”四字诀。“学”和“思”是前提和基础,即“腹有诗书”的过程;“践”是外在表现,“悟”是内在升华。在学思到位基础上,践而有成、悟有所得,自然会获得“气自华”的境界。
近年来大型文化类节目的火热,让更多的人对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一句诗联很是火爆“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前半句出处暂不可考,而后半句则是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整首诗是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以下来自神马百科:
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贫困的董传曾与苏轼相从。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指胸有,比喻学于成。 气指表于外的精神气色。华指丰盈而实美,比喻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
我想,一个真正用心读书的人,一个满腹经纶的人,总会不禁的流露出卓尔不群的气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终极的人生境界他已经完成了一半,无论如何我们是没有资格去评价他的。任何一个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离不开书籍的哺育。至于你所说的读书读成书呆子,不仅是极少数,更多的是他并没有真的用心去读书,或者说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或许只是家长的逼迫吧。
人自罪,关书何事!
如果你也喜欢古风文学,轻戳我的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