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王维平淡闲适的风格之中,这首诗则写得如同行云流水,其流畅通达,不让李白。王维这首诗在整体的节奏上最见流畅,而且在其一气贯注的流畅中,转换之间还保持了和谐,其大乐师的素养完美地体现在了这首诗中。无论是李白,还是孟浩然,他们的诗歌固然流畅,但他们的格律和节奏在通篇的协调性上,往往不及王维的浑然一体。
这一首诗,意境清新,节奏轻快,是王维山水诗中难得的风格欢畅、意境清新的一首。此诗气韵始终流畅,起句即妙,结句亦妙,一妙到底,遂成绝响。
王维善写雨后,如“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因奇而妙。
这首诗也是写出了雨后的极美。空山新雨后,一个“空”字,写山之净,新雨之后,空山更净,而且一新。起句妙已如此,而下句“天气晚来秋”,以高爽的秋气来对空山,上下句的境界便相得益彰,互相润色,可谓是完美的对句。张九龄的“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也是灵山秀色与空水氤氲结合,但较之王维的句子,则不免著了一些痕迹,未及王维的自然流畅。而且,张九龄的诗意境尚嫌著色,而王维的意境则纯粹清空,一读之,便会之,清空新鲜高蹈洁净之气息扑面便来,袭人心意。
第二联则是传唱千古的名句。它直承上一联而来,雨后的空山、高爽的秋气中,松林间皓月清辉,石上流过清泉。一下子便将第一联的意境填充得丰满了起来。这两联四句,写了不同的景致,而这不同的景致充满了内在的和谐,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清新的、爽利的、宁静的、活泼的意境。
第三联写到了人,在这美妙的意境之中,如果没有人的活动,那就会变成枯寂。而第三联写人,在意境上就很难与上两联相比了,于是王维使用了技巧,“竹喧归浣女”,不见人而闻其声,竹林中传来妇女的谈笑,于是知道她们洗衣归来了,这一句是很妙的一句。下句“莲动下渔舟”,一样的笔法,但是就不如上句好了,因为这一句不如上句那样自然。
最后一联表达了王维的取舍,外面的春芳(也可能是指那些浣女)随它,我只要留在这秋山中。有了这最后的一联,我们再读前面,就可发现前四联的写景,并非纯粹的写景,而是若有所托。
山净、气爽、青松、明月、溪石、清泉,以及第三联的竹、莲,诸物皆高洁,与人格的高洁恰恰相合,这是一种“象”这一范畴的写法,我们必须熟悉佛典,才能更好的理解。
读这一首诗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正是这些具有共同人文特点的事物被完美而融洽地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以前的诗评家们没有看到这一点,大约是因为他们作诗的经验不够,对于运用文字组合手段强化诗歌意境的作用体会不深的缘故。
这一首诗中,王维未用奇字,不求一联一句之妙,却实现了通篇的妙境,他不概括一件事物的特征,而是概括了众多事物的共有特征,将人人能够会意其特征的事物组合起来,构成了一种和谐而高雅的诗境。
这种诗境,自中国有诗以来,都可以称为第一高洁、清净的诗境。在观察力、概括力、艺术手段上,王维的能力无人能出其右,杜甫常有单句中字意凝练的典范之笔,而王维不但擅长单字的凝练,更擅长通篇的凝练,这是一种大概括、大凝练。
在这一点上,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是唐人诗的一个顶峰,这种构境之法,只有《春江花月夜》可与之相比。马致远的《秋思》,也是与王维这首一样的写法。
从这首诗里面构造的意境我们也可以看到,王维的诗品是很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盛唐时,人们将王维视为“一代文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