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杜甫中的对仗(这首诗对仗工整,犹如神来之笔,成千古绝句)
一首诗歌讲述着一个故事
记录着一个国家渊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名师领读古诗词,让孩子们读懂国学精髓
爱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今天是名师领读古诗词
第【20】期节目
跟着音频读诗吧 ▼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领读名师 ●
谭玉洁
文化部朗诵艺术水平考级高级教师
广东省朗诵协会青少年语言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杜甫人称“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并称“李杜”。但是,他写诗的风格和李白很不一样。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所以他经常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而杜甫呢,则很不一样。杜甫扎根于现实,用诗歌来反映百姓生活的困苦。
这是因为啊,杜甫生活的时代爆发了“安史之乱”,这场战争长达八年,给人民带来了很沉重的伤害,唐朝也因此由盛转衰。
杜甫很多诗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读他的诗就能感受到他所在的唐朝末年的历史了,所以人们称他的诗为“诗史”。
杜甫长年流亡在外,而且他的身体特别多病,穷困潦倒,多年颠沛流离。在多年颠沛流离之后,他来到了四川成都。
在朋友的帮助下,盖了自己的草堂,生活也暂时稳定了下来,心情呢,也舒畅了一些。
面对杜甫草堂附近秀丽的景色,他写了四首《绝句》,我们选的是其中的第三首。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 诗歌解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行白鹭上青天”意思是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窗含西岭千秋雪”,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很多小朋友都听过这首诗,他对仗工整,而且流传特别广泛,我们以前两句为例子分析一下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对”一行“,其中,”两”和“一”都是数词,“个”和“行”都是量词。“黄鹂”对“白鹭”,两种鸟相对,而且“白”和“黄”都是表示色彩的词。
“鸣翠柳”对“上青天”,“鸣”和“上”是动词,“翠”和“青”是色彩,“翠柳”对“青天”。
小朋友你感受到了吗,它的对仗是多么讲究。怪不得古时候学生学习写诗都要用这首诗当范例呢。
如果说,前两句有黄鹂在鸣叫,有白鹭在高飞,写的是动态的景物。那么后两句写的就是静态的景物了。
而且诗人先写远处山头的风光,再写近处门口的景色,这样整首诗有动有静,有远有近,从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写到雪山和行船,一幅明媚的山水图就勾勒出来了。
这首诗从形式到内容都无可挑剔,绝对值得一遍遍的诵读。
● 杜甫草堂的故事 ●
为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带口,逃难至蜀都,并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近郊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他在这里过了将近四年的隐居生活。
草堂东边有清澈见底的浣花溪,南边有红莲放香的百花潭,西边可以远眺山顶终年积雪的西岭。更妙的是,草堂前有一株高大的楠树,据说有200多年了。
来到杜甫草堂,就能看见一条波光闪烁的河流从门前流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这时走过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只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洗,任姑娘欣然接受。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了朵朵莲花,再看那和尚,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姑娘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的人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作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
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船,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隐居在这里,杜甫的生活是闲适的,心情是平静的。在风和日丽的季节,他常常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无论是翠竹、飞鸟,还是蝴蝶、野花,他都非常喜欢,他的朋友也因此慢慢多了起来。
看完了名师的解析,快拉到文首,跟着谭玉洁老师的声音,再次品读本诗!
《名师领读古诗词》
诵读经典古诗词对加强中小学生树立牢固的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文素质,启迪智慧陶冶品格,有着深远影响。
我们邀请佛山市优秀语文、语言教育领军人,诵读鉴赏适宜中小学生阅读的古诗词,为孩子塑造更好的国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