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500句(《论语》名句赏析——品读经典智慧)

2023-12-06 17:08   geyange.com

论语经典名句500句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此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章、492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给大家介绍其中一些名句,品读经典智慧。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名句赏析】:孔子说:“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他工作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从而成就自己的高尚主体人格。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2、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名句赏析】: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能听到有关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更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名句赏析】:孔子说:“学了知识又能时常练习运用,不是很令人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名句赏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力则学文。”——《论语·学而》

【名句赏析】: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再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名句赏析】: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服务君主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说话有诚信。这样的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名句赏析】: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而无所获。”

在学习过程中,学和思是不能偏废的。学而不思有其局限性,思而不学也存在很多弊端,学与思相结合才行。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名句赏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名句赏析】:孔子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担当别人的老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表明了学习与创新的关系。不断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收获,这一方法论,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深远影响。人们的新知识、新思维、新成果、新思想,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名句赏析】: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能行。就像大牛车没有輗,小马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行走呢?”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也是人们成就事业的根本。信既包含着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更注重对人讲信用。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会名片。因为,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与他人沟通,也才能被他人所理解,否则,只不过是一个孤家寡人罢了。诚信如天,唯此为大。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名句赏析】: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我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我对听到的一切都可以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我便随心所欲,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思想境界逐渐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5-40岁是学习领会阶段;50-60岁是安心立命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70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体的阶段。孔子的人生历程,道出了人要立志修炼才能完善自己的道理。我们从孔子的一生中可以领悟到:第一,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12、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

【名句赏析】: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着重表明了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我们讲话办事应本着“知之为知之”的原则,这样会减少失误。

13、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论语·为政》

【名句赏析】: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要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了解他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一个人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方位、立体地去了解观察,才能够真正了解一个人。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名句赏析】: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覆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学习他人的长处,大多数人都能办到;但发现他人的缺点,并以之反观自身,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这与“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意义大体相近。

1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名句赏析】:孔子说:“早上得知了‘道’,即使晚上死去也心甘。”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求道要有迫切之心,“不知道,无以为君子”,不明白人生大道,岂不是浑浑噩噩地过一生吗?晓畅大道对人生具有首要而且重要的意义。

16、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名句赏析】: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并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的具体内容之一。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每次远行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不能照顾父母。这种原则在今天巳经失去了它的原始意义,但子女应当体恤父母的关爱之心,感受到父母高年、孝养日短的可贵亲情。孔子在《论语》中还说广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同样包含着这种深沉的情感。

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名句赏析】: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学习有三种不同的态度。了解、喜欢、以之为乐各有程度的区别,对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当然有所不同。对求学的人而言,要由了解自觉地上升到喜欢,进而以之为乐。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名句赏析】: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検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人的外在与内在是同样重要的。外表华刚,夸夸其谈,而内也、空洞,没有好的修养和操守,不过是个“纸老虎”、是一个花瓶而已。学问道德都很好,但拘泥迂腐,不能真实表达流露,也只能算得上“三家村”的老学究罢了。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名句赏析】: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好活动,有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此章是说智者与仁者的不同之处。第一层说性情,第二层说表现,最后是说效果。人们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保持安静的心灵和清醒的头脑,让自己快乐而长寿。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名句赏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他们身上有好的地方,我就向他们学习。他们身上有不好的地方,我就对照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也有那毛病,有,就改正。”

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以他人的短处作为自己的镜子,其中包含深刻的哲理。追求善美,是一个人发掘内心道德主体性的表现,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善于从他人的不善之处,反躬自省,从而改掉自己的缺点,则是很困难的。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着眼,才是真的会学习。

2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名句赏析】: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些呢?”

治学方法是一个人学习的首要问题。未知的世界浩博无涯,而我们的生命有限,学习就是与时间赛跑的马拉松。虽然一路春光,但无暇留意,因为心中要摒除一切杂念,为知识留下积累的空地。不断地用心去追寻,然后在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学习没有捷径,如果有的话,这就是捷径吧。

2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名句赏析】: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孔子注重启发教育,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今天的灌输式教育,恰恰与孔子的思想背道而驰,值得我们警醒与反思。

23、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名句赏析】:孔子说:“财富如果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财富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做事。”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中庸》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一个人所言所行,都要与他所处的环境相吻合。富贵本不必羡,贫穷也不必耻。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一个人应当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事情。做官与发财都是可以的,与“安贫乐道”并不相悖,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不能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2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名句赏析】:孔子说:“君子通常襟怀坦白心气宽广,小人则一般心气局促时常忧愁。”

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名句赏析】: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情,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一个人的死生与富贵,包括兄弟多寒,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恭敬有礼地对待他人,就能得到他人的尊敬与信任,无时无地不充满了兄弟般的友情。在追求至善至美的路程中,志同道合才是真正的兄弟,而不必在乎是否血浓于水。

26、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

【名句赏析】: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伦是最松弛的一种。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一种艺术,同时又是对别人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名句赏析】: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其实,锦上添花也不易。当看到他人快要实现理想与追求的时候,只有真正品德高尚、胸怀磊落的人,才能伸手助一臂之力。那些患得患失的小人,往往袖手旁观,甚至在关键时刻踹上一脚。

28、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名句赏析】: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任何社会都有相应的规范。做我们该做的,不做那些不该做的。做个仁人,就这么简单。

2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名句赏析】:说话一定要诚实可信,行为一定要坚决果敢。

3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名句赏析】:孔子说:“自身品行态度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施行;自身品行态度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身正就是榜样,以身作则,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正人先正己,既是做事的需要,也是有修养的表现。

31、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名句赏析】:孔子说:“(做事)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深刻的辩证思想,说明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办任何事都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高远的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3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名句赏析】: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主要的方法论。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言顺则理直,理直方能服人,人服才能统一意识,有呼必应,接下来的事情就可迎刃而解。“名”就是一面旗帜,引导他人,也引导我们自己走正确的道路。

3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名句赏析】: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追求完全一致;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经过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独立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3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名句赏析】: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3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名句赏析】: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坏大事。”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包含着极高的智慧。对那些有志于修养大丈夫人格的人来说,这句话更是至关重要的。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36、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名句赏析】:孔子说:“工人想把活儿做好,首先必须使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与贤者为邻,则其功业日进;与仁者为友,则其道德日高。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侍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首先要做的重要—步, 也可称得上是提升个人修养的终南捷径。

3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名句赏析】: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未来有一个统筹与规划,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而不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般地被动应付。

3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名句赏析】: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的建议。”

一个人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而没有见识,是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绝的。虚妄的空谈,对人对己都没有什么好处。一个人虽然出身低微,但他的合乎道义的话也应当采用。做人要中道直行,不偏不倚。君子重道不轻信。君子是孔门的理想人格,也是我们做人的标准。

3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名句赏析】: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发扬光大。”

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句话阐述了人与道、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名句赏析】: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根本原则上的差异,是没有办法沟通的,也是不可能协调和妥协的。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名句赏析】: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对后代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宽厚待人,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从而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4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名句赏析】: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如果世人能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勤于改正自己的缺点,管好自己,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就不会一味地往外推责任,苛求别人,管别人,反而会体谅别人,宽恕别人,这样就能减少很多纷扰和怨恨。

43、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名句赏析】: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们心目中,往往有很大的差别。人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以众人之是非标准作出自己的是非判断,而是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然后作出。

4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名句赏析】:孔子说:“可以对他说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对他说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应该谈而不谈,不应该谈而谈,分不清谈话对象,是没有智慧的表现。言谈既要分清对象,也要把握好度。与高尚之士大谈下里巴人,与普通人却讲阳春白雪,则给人的印象不是低俗,就是狂傲。那样,既失人,又失言,就不是明智之举了。

45、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名句赏析】: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这是孔子对人的一生作出的忠告。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时期,我们的周围都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妨碍我们修养的提高,妨碍我们追寻大道的脚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追逐自己的高尚品格和人生正途。

46、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目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名句赏析】: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愤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人类有了思考,才有道德与灵魂之高贵,一言以蔽之,即时刻检省自己的行为,按照孔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心灵道德的规划,只能靠自己去慎重地完成。

47、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名句赏析】: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信的人交朋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阳奉阴违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结交朋友是为了辅助仁德,但并不是任何朋友都有益,此章所讲的辨别标准,对于今天的人们,依然有着现实意义。那些使自己舒适的人,往往是对自己有害的;而那些经常给我们提个醒的人,才是我们真正有益的朋友。

4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名句赏析】: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修道的人有坚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磨折,而不至于改变初心。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有远大志向的君子,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人思考。

4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名句赏析】: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这是孔子在周游各国途中,对于自己的主张不能实现,而岁月已逝的感叹。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当把握分分秒秒。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应该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5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名句赏析】: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要想成就理想的人格,就应当有仁爱之心、充满智慧的头脑和不怕一切困厄的勇气。

5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

【名句赏析】: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面对后起之秀,能不为光阴逝如流水而功业未立而惶恐吗?

5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名句赏析】: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人的本性都差不多,而后天的 习染使人产生了很大的差别。人生来是有善性的,具有完满的仁德。 后天的习染让有的人仁德更加显现,有的人却日趋蒙蔽。基于此,孔子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5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名句赏析】: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时光流逝如河水,求道任重道远。而宰予白天睡觉,所以孔子对他大加非难。一个人应珍惜时光,勤奋好学。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是庸人的本性,消磨的只是自己的宝贵光阴和生命。成就自己,要靠努力探索、追寻。

54、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名句赏析】:季文子凡事都想三次再做,孔子听说后评论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凡事“三思而后行”,是在行动前要多思考,要反复斟酌,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做法呢?一个人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就会发生各种弊病。想太多,反而把明白的事儿想糊涂了。

55、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名句赏析】: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发挥他的智慧,建功立业。国家政治黑暗,他就假装愚笨,什么也不干。他的智慧,别人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所以“愚不可及”,不是谁也没他愚笨,而是说一个人显露智慧的时候,别人还有可能赶得上。当他发现环境黑暗、是非颠倒,于是深藏不露,像个傻子一样,这时候他的韬光养晦功夫,谁也赶不上。

56、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名句赏析】:孔子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论语》一书中,反复强调谨言慎行,从而做到“寡尤”、“寡悔”。对于我们不知道、不清楚的事,最好不要臆说,否则,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5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名句赏析】: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路程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任务,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努力奋斗。

58、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名句赏析】: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仍然是讲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要“安分守己”。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是“违礼”之举。这不是主张政治冷淡,而是君子处世的一种准则与尺度。曾子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思不出其位”,即不考虑职分外的事情。术业有专攻,专心致志地去钻研自己的业务,不要过分地关心他人如何如何。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