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情景默写(黄冈中学新兴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古诗文过关复习之专题检测)

2023-11-15 00:49   geyange.com

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情景默写

满分: 110分

一、文言知识与文学常识(共35分)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大王来何操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下列加点字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烛之武退秦师源:学_科_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茂林修竹(高,长) ②掌修国史(修改)

B.①正襟危坐(端正的) ②危楼高百尺(危险的)

C.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达到) ②听妇前致词(表达)

D. ①退避三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5.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悟言一室之内

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A.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也指后者。

B.长者,指地位显贵的人。《荆轲刺秦王》中“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一句中“长者”也是这个意思。

C.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D.请骸骨,亦称“赐骸骨”“乞身”,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请允许我自己回老家安度晚年,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复词现象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不一致的一项是

A.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B.无羽毛以御寒暑

C.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对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距其院东五里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A.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0.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苏子愀然 ②何为其然也

B ①扣舷而歌之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C ①惟江上之清风 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D ①寄蜉蝣于天地 ②当其欣于所欲

二、课内句子翻译(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③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④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⑤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13题。(6分)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2.下面对《归园田居》一诗的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全诗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13.“尘网、樊笼” 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9分)

春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辛夷:香木名,开白花者名玉兰,又称望春、迎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与旧日国中无异,但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于以前。

B.颔联着一“浮”字,写出了春风、江水、树木、阳光的融合,赋予动态景象以静态美感。

C.全诗描写了北国风光和作者感触,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

D.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风格含蓄凝练,本诗经作者精心锤炼,构思新奇,感情深沉。

15.请结合全诗,对尾联进行赏析。(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文本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文本二: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关。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①距关,毋内诸侯(接纳) ②常左右之(近臣)

B. ①秦时与臣游(游览) ②发踪指示(指给……看)

C. ①故幸来告良(特意) ②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具备)

D. 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②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只是)

A.“季父”中的“季”与“孟春”“仲夏”中的“孟”“仲”都是表示排序的。孔子字“仲尼”,孙权字“仲谋”,表明他们都是排行老二。

B.“晋侯”“秦伯”“项伯”“留侯”“沛公”“酂侯”中的“侯”“伯”“公”等都是春秋时期就有的爵位名称。

C.(一)(二)两文中提到的“关中”都是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也就是现今陕西一带。与此对应的函谷关以东地区被称作“山东”。

D.“王”既是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如“纣王”“周武王”等,与“高帝”中的“帝”相当;也是战国时期已有的诸侯称号,如“韩王”“汉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良与萧何一样,可以看作“功人”。危急关头,张良引导刘邦否决据守关口阻挡诸侯的策略,将项伯引荐给刘邦,促使刘邦接受向项羽请罪的建议。

B. 刘邦认为要成就帝业,攻杀战守与深谋远虑相比后者更为可贵。张良力排众议,赞同向项羽谢罪;萧何把秦朝律令图书收藏起来;这些都属富有远见。

C. 刘邦以谦诚待人,对他成就帝业至为重要。他称张良为“君”,诚恳请教;把项伯视作兄长,言听计从;对萧何封赏最厚,称他为“功人”。

D. 刘邦看重部下对自己的忠诚度。萧何不贪,为刘邦大业着想,带领宗族几十口人追随刘邦;张良可能做不到这些,论功时功劳没有萧何大。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0.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共15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①雪堂:苏轼被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筑“雪堂”于赤壁旁的龙王山坡,为其居住躬耕之所。

2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B. 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C. 顾而乐之 顾:回头看。

D. 今者薄暮 薄:迫近。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当其欣于所遇 复游于赤壁之下

B. 倚歌而和之 归而谋诸妇

C. 舞幽壑之潜蛟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

D. 以待子不时之需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2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3分)

A. 甲文首段正面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 甲文所说的“美人”,实际上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C. 乙文为作者再游赤壁时所写,相对前次所见之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D. 甲文限于舟中,着重写水;乙文观于岸上,着重写山。甲文写的是初秋之色,乙文写的是初冬之景。

24.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分)

(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4分)

25.联系本文的背景,说说歌词中的“桂棹”“兰桨”有什么含义,“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殁。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①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②,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注】①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②拏,通“孥”,儿子。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B.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C.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D.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A.领,中国古代官职兼任的一种说法,多为以高等职位兼任低等职位,如知州兼任观察使。B.废朝,中国古代重要大臣去世后,皇帝为表哀悼之情,暂时停止朝会,时间有长有短。

C.侍中,中国古代官职名,唐时为门下省长官,相当于宰相,宋时沿用,但很少授予。

D.申,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时至七时,亦称晡时。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保裔出身将门,满门忠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且都亡于阵中,他也在与契丹的作战中阵亡。

B.康保裔作战勇猛,不畏牺牲。在被契丹军队围困后,部下将领劝他更换甲衣,骑快马突围,但被他拒绝了,最后英勇战死。

C.康保裔曾经抓着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踌躇满志搭弓射箭,那些箭的箭头追着箭尾接连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

D.康保裔以身赴难,感人至深。他战死后,皇上非常痛心,给他的儿子封了官。李重贵虽有战功,也不忍向皇上请功。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2)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30. 康保裔的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3分)

三、默写(10分)

31.(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和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萧声悲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①②都是名词作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2. 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为被动句,“见”表被动。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动句,“为”表被动; B.“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操何”;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定语后置句。

3. B “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A.C.D.皆为使动用法,B.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友善。:学_科_网]

4. D A、②修,撰写B、②危,高的C、①致,思想情致

5. B “悟”通“晤”。

6.B A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C项非常古义指不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至于古义指到达,到。今义连词,引起另一话题。

8.A 题干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意思是“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这里的“出入”是偏义复词,取“入”的含义,“出”是衬词,无实义。A项,语句出自《黔之驴》,可译为“然而反复地观察驴,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这里的“往来”是同义复词,译为“来来往往,反复”。B项,“寒”和“暑”是语义相反的词,“寒”指“寒冷”,“暑”指“天气炎热”。由句中的“羽毛”可知,此处的“寒暑”为偏义复词,偏指“寒”,指寒冷,“暑”起陪衬作用。C项,从后面的“观”可以看出,“耳目”为偏义复词,偏重于“目”,看。D项,从“陟罚臧否”分析,“异同”为偏义复词,偏重于“异”,该项可理解为“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9.A ①其:代词,它。②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③指示代词,那。④指示代词,那

10.C A、①然:……样子。②然:代词,这样。B、①而,表修饰。②而,表并列。C、①②结构助词,的。D、①介词,在。②介词,对

(二)11.翻译

①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因: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易:替代。)

②大概我到达的地方,与那些喜欢游玩的人所到的相比还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但是,看看两边洞壁,来到这里并题字留念的已经很少了。

③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举、胜,都有“尽”的意思。)

④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之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鄙人,粗鄙的人;尝,曾经;振慑,害怕;少,稍微。)

⑤所以一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用来抒发感慨,其中的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12.D  全诗是写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并非从“进入官场”到“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13.答:(1)“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2)“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3)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14.B 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B项,应是“赋予静态景象以动态美感”。

15.①尾联写回头却不见辛夷开放,才始觉看花是在去年,借此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懑和收复国土的理想。②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同开篇的疑身于“旧山川”相呼应,再次将心中的情绪抒发,饶有新意。③尾联自然精巧,语言含蓄,平实的笔触中蕴含着深沉蕴藉的情思。

16.D A项,②句意:(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左右:帮助。 B项,①句意: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游:交往。C项,①句意:因此幸亏他来告诉我。故:因此。②句意: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具:齐备,完整。故选D。

17.B B项,“项伯”中的“伯”不是爵位的名称。

18.B B项,“张良力排众议”在文章中找不到依据。

19.(1)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足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2)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汗马之劳:大功劳。徒:只,仅仅。顾:反而,却。)

20.因为他认为刘邦让萧何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冒危险的事情却给萧何卫队,从最近韩信造反的事情看在怀疑萧何,给他卫队并不是宠信他的表现。

译文:

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

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汉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汉十一年,陈豨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来到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灭了韩信。皇上听到已经诛灭韩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很多人都来向萧何祝贺,惟独陈平替萧何忧虑。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希望你能辞让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拿出全部的私家财物资助军用。”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谋,皇上高兴。

21. C C项“顾而乐之”意思是“环顾四周,十分快乐”,所以“顾”,环顾。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学生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

22.D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加点的文言虚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D项,“以”均作连词,表目的,来;A项,介词,对/介词,到;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C项,助词,的/代词,代酒。所以选D项。

23. D D项,“乙文观于岸上”属于以偏概全,也有观于舟中的情况。

24.(1)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白露”,白茫茫的雾气;“纵”,听任;“凌”,在……上。

(2)这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打算回到临皋。(“是”,这;“望”,农历每月十五;“步”,行走。)

25.(1)“桂棹” “兰桨”比喻品行高洁。“美人”指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2)歌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贬请之后仍然坚持理想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不甘沉沦的情怀。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26.A 标点应为“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27.D 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时至五时。

28.C 原文说“引满以射”,意思是:拉满弓一一射去。

29.(1)皇上伤感地说:“你们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恻然1分,典1分,句意2分)

(2)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引1分,“亲吏”1分,“鬻”1分,句意2分)

30.①康保裔和契丹兵交战,血战至死。②康保裔骑马射箭,百发百中。③康保裔多次经历战阵,身上带着七十处伤口。(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祖父康志忠,在讨伐王都时战死。他的父亲康再遇,在跟随太祖征讨李筠时,又死于战场。保裔在周朝屡次立下战功,等到康再遇阵亡,皇上诏令让康保裔代替父亲之职,跟随石守信攻破泽州,又跟随各位将领在石岭关打败契丹,担任登州刺史之职。不久任代州知州,接着调任深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之后,将他召回,因为他能勤勉地赡养年老的母亲,皇上赐给他家上好的酒、茶和米。还发诏令褒奖他,让他担任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举入侵,各位将领与契丹兵在河间作战,康保裔遴选精锐兵力赶赴战场,恰逢天将黑,与诸将约定第二天早晨联合作战。次日黎明时,契丹把康保裔包围了好几重,康保裔的手下劝他换甲衣、骑快马冲出去,保裔说:“面临灾难,不可苟且偷生。”于是与敌人决战。战斗进行了两天,杀死杀伤敌人很多,踏践起的尘土足有二尺深,手下的士兵兵全都用光了箭,但援兵还是没有来,于是就牺牲在那里。当时皇上的车驾停驻在大名,皇上听到康保裔牺牲的消息,震惊哀悼,停止上朝了两天,并赠予保裔侍中之职。皇上还让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担任六宅使、顺州刺史,让康继彬担任洛苑使。康继英等感谢皇上说曰:“我们的父亲父不能在决战中胜利,而是战死了,陛下没有因此而对他的儿女治罪,就是大幸了,但是我们还是承蒙了皇上非同寻常的恩典!”于是悲伤流泪,匍匐在地不能起身。皇上伤感地说:“你们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回头对侍臣们说:“保裔的父亲、祖父都战死在疆埸,他自己又在战斗中牺牲,世代代都体现出忠节,非常值得嘉奖。”

保裔谨慎厚道,讲究礼节,喜欢结交宾客,善于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没有射不中的。康保裔曾经抓着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拉满弓一一射去,那些箭的箭头追着箭尾接连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多次经历战阵,身上带着七十处伤口。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上知道这件事后,就又对保裔家优厚赏赐。

正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时,援兵却没有来,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与他作策应,他们也遭遇契丹兵并与之作战。康保裔被敌人覆没时,李重贵与张凝赶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各位将领多半丢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张凝提议上书报告将士们立功的情况,李重贵深深叹息说:“大将都陷于敌阵战死了,我们这些人却想计较功劳,有什么脸面啊!”皇帝听说了这事,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31.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