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名句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名句

2023-11-07 17:22   geyange.com

桃花源记的名句赏析

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赏析?

如何赏析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不是散文,而是小说!

昨天看了悟空推荐的这个题目,很兴奋!觉得这才是富有挑战性的话题,今天琢磨了好久,于是有了下面的感想!

过去,我和大家一样以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或者叫散文诗。其实不然,它不是散文,也不是散文诗,它是一篇微型小说!

一, 为什么说它是一篇微型小说呢?

微型,是说其篇幅短,这是没有异议的。

下面说说《桃花源记》为什么是小说?

小说的特点是要有三要素,可以说小说三要素是评价一篇文章是否是小说的最好标准。

小说的三要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等。从这三要素看,《桃花源记》它都具备!所以从小说的这些特点看,它就是一篇完整的微型小说。

《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

《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富有幻想,敢于追求新生活而又厌恶现实生活的渔夫形象!

《桃花源记》有故事情节吗?

《桃花源记》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桃花源记》开端于一个渔夫为了改善生活,希望多打点鱼,为此划船走了很远的水路。正因为此,让渔夫迷路了!

迷路了,怎么办呢?

得寻找回家的路啊?

结果没有寻找到回家的路,寻找到了一片桃树林。此时,桃花盛开,这让渔夫流连忘返,想穷其源头。找到源头后,发现了溪水,发现了小山,发现了小山有一个小洞,发现了溪水是从那个小洞里流出来的。洞口有亮,从洞口往里看,又看不清楚,这更激发了渔夫的好奇心。渔夫由此想走进去看个究竟,正好那个洞口可以通过。于是渔夫把船靠在一边,只身进了洞口。

渔夫进去以后,发现了村庄。村庄很安静,屋舍很整齐。又见到了很多人,这些人都很和气、热情,又知道了这些人的传奇经历。

这就是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渔夫找到这么一个宜居环境,尽情享受了人生难得的享受。

渔夫想,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享受,应该让很多人知道这个地方。于是,渔夫告辞回家。

出来的时候,渔夫很小心地做了标记,希望下次来的时候,顺着标记找到这个地方来。

渔夫出来后,首先告诉郡守。郡守也觉得是个好地方,派人去寻找,无法找到渔夫说的地方。南阳刘子骥听说了这个消息,也亲自去寻找。

通过郡守派人寻找,南阳刘子骥亲自去寻找,说明很多人都希望能找到这个地方,并且都有移民的欲望。这就是故事的高潮!

最后刘子骥因为寻找这个地方,身心交瘁,死在路上,这是故事的结局。故事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桃花源记》也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描写。看过原文就知道了。

另外,《桃花源记》也有鲜明的主题。

《桃花源记》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个渔夫寻找桃花源头的所见所闻,描写了一个美丽、安静、祥和、平明百姓宜居的村庄,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恶、失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这不但是一篇经典的微型小说,而且是一篇经典的微型历史架空小说。

陶渊明借秦朝动乱,百姓流离失所这一现实,由此玩了一次穿越。由东晋穿越到秦朝,由此幻想一片桃花林。现在网络上历史架空小说盛行其道,应该说陶渊明是鼻祖。

三,故事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富于幻想,又极富逻辑。

故事由渔夫开始。

渔夫因为想多打点鱼,驾着小船,航行了很远,由此迷了路。

迷路了,就得寻找回家的路。结果回家的路没有寻找到,反而寻找到了一片桃花林。

桃花林太漂亮了,让渔夫流连忘返。

渔夫的好奇心促使渔夫想找到桃花林的尽头。

当渔夫来到桃花林的尽头时,又发现了小溪、小山。小山有个小洞口,溪水从小洞口流出。小洞口有亮光,渔夫好奇,顺着亮光往里面看。里面隐隐约约,看不清楚。这又激发了渔夫的好奇心。渔夫想进去看个究竟。

渔夫发现洞口虽小,人可以进去。于是渔夫下船,走进洞口。

从洞口进去以后,发现了里面有村庄,村庄里还有人。

这些人是哪里来的呢?引发了渔夫的兴趣。

这里的人告诉渔夫,是他们的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

这些人对渔夫也好奇,打听外面的世界怎样了,渔夫一一作了回答。

之后自然是这里的主人尽地主之谊,盛情款待从外面进来的渔夫这个客人。

渔夫尽情享受了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后,想回家去。然后带领更多的人到这里来生活。

于是渔夫出来的时候,沿路做了标记。尽管桃花源的人叮嘱渔夫不要告诉外边的人,渔夫受这里美好生活的诱惑,还是固执己见。

渔夫出来后,首先想到的是应该告诉郡守,让郡守出面组织人来桃花源。

结果,无法找到这个地方。

南阳高人刘子骥听说了这一消息后,也很兴奋,亲自去找,直到病死,也没有找到这个地方。

故事由此戛然而止!

这样读、这样想;认真读,仔细想。回味无穷!

四,《桃花源记》留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如桃花源中人叮嘱渔夫不要对外人道,而渔夫为什么要亲自向郡守报告?

如桃花源为什么无法找到了?

如刘子骥为什么直到病死,也没有找到这个地方?

如为什么要为刘子骥冠上“高尚士也”?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还可以列出很多!

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续写!

我也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就以上问题发表我的看法!

《桃花源记》究竟讲了什么?

《桃花源记》——理想和现实的对白!

《桃花源记》是田园诗人陶渊明写的一篇散文诗般的短文,短文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乱世中的天堂——桃花源。

这是一个质朴自然化的净土:她宁静和平,人们幸福安乐、质朴好客: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这样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平等、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就与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晋宋交替时期,东晋末年,政治黑暗、战乱频仍,统治集团疯狂压榨,百姓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拥有“大济天下之志”的陶渊明,在政治理想实现无望之后,避于田园,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但对于现实的不满无时无刻不烤问着他的良知,政治理想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心头,在苦闷无法排解的情况下,只有借助文字,描写一个乌托邦式的桃花源,来寄托自己的理想,用一个理想的美妙社会——桃花源,来对比现实社会,对现实社会进行无情的讽刺和鞭挞。

陶渊明所描绘的美好社会——桃花源,不仅是陶渊明的政治理想,它其实更是封建时代人们共同的理想,表现了人们对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