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诗句积累作者诗题课外(古诗名句十篇)

2023-11-03 20:28   geyange.com

名句诗句积累作者诗题课外

古诗名句篇1

1、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2、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3、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4、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

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7、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释文向《过苕溪》

8、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9、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0、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李白《上李邕》

1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2、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王若虚《论诗诗》

1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1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8、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21、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22、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23、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2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2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7、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28、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赵翼《论诗五绝》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3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3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36、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

3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3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39、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4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4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42、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

4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44、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陈亮《三都乐》

4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6、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

4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48、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

4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50、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5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5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53、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

54、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5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56、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5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5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5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6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61、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

6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6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64、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5、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6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6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68、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6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70、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7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7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73、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74、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7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7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7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79、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80、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8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8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3、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黄遵宪《杂感》

8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85、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86、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8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8、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黎志远《汉阳舟次》()

8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0、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91、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93、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94、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

9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96、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欧阳修《吊僧诗》

9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9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古诗名句篇2

例将“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不改变原词意境。

答题分析:

1. 还原情境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共才七个字,乍一看,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要求扩写的诗词名句一般都出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课本,题目本身已经给了同学们解题的隐性已知条件――诗句的情境因素。

做题时首先应该还原诗句的情境,通过回忆全诗或全词弄清该情境包含的三项内容: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就可以确定解题的切入点,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扩写了。

此外,还原情境还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比如,有的同学把“杨柳岸”扩写得春光旖旎、春意盎然,如果在还原情境时,想到词中写的是深秋清晨的景物,就能避免这样的失误了。

本题在还原情境后可得出如下结果:时间――深秋清晨;地点――某个泊船的渡口;人物――离别情人的“愁人”。

2. 构设画境

古诗词中的很多名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等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杨柳岸,晓风残月”虽仅七字,但七字中包含一近一远两个画面,极有层次,且符合情理。作者由近及远,先描摹岸边“杨柳”,后绘写天际“残月”,完全符合人视物的顺序及习惯。

扩写时,应充分尊重作者的构设,将画面一个个有序展开,突出景物描写的顺序感、方位感、画面感。依据作者思路来布设写景的顺序和画面,不仅可以减少答题构思的时间,而且能使答题更准确更到位。

3. 表现意境

古诗词非常强调意境。要使诗歌有意境,就要在诗中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感情。而扩写题往往都有“不得改变原诗(词)意境”的要求,因而首先要体会原诗所蕴涵的感情,然后将这种感情融入扩写中。原诗感情为悲;扩写文字感情即定调为悲;原诗感情为喜,扩写即定调为喜,二者绝对不能冲突、矛盾。

对例题,同学们应该细心体会“残”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挖掘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愫,并在扩写中表现出来。

古诗名句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古诗词名句,积累运用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脍炙人口的诗词名句,能让人知古鉴今,开启心扉,体味情趣哲理,涵养道德品行,能给人熏陶和滋养,使人终生受益。

古诗词名句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兼思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古典文化的精粹。对于这些名言诗句,如果仅仅为考卷上的8分而疲于诵记,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没有深入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古诗词名句的诵记和说话、写作活动挂起钩来,并运用于其中,完成诵记、理解和应用的一步到位。

然而,在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中,绝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朗读、理解、背诵三位一体的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仅知识无体系,能力无层级,连过程方法都被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被生硬移植。这还是好的,有的学校有的教师,甚至不曾正式、完整地上过一节古诗词的阅读教学,直接就告诉学生背诵默写,更不要说是否会用心设计教学,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魅力和传承民族传统经典的使命更是遥不可及了。

这种随意性极强或者老套的教学模式和以会背能默写的机械目标致使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因为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诗词的关注度自然不高,更不要说理解和运用并且养成良好习惯了。

下面是我多年来关于古诗词名句积累与运用的实践:

1.要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因此,古诗词阅读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观念上,从对学生的引领上,从古诗词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探索新路,改革和创新古诗词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最终让学生形成自觉积累和运用古诗词的习惯,让学生吸收并传承民族文化经典,让积累和运用古诗词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本能的习惯和自觉的需求。

2.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古诗词的习惯

2.1 要激发兴趣,多途径积累。

2.1.1 开发网络资源,广泛积累。每天定一个主题,让学生上网查询,寻找有关诗句。选择5至10句名言摘录到笔记本上。

2.1.2 开发课外书籍资源,看见感受深刻的诗句都摘录下来。

2.1.3 利用黑板一角积累。把黑板右下角留出一块,专门用来书写名句,采取学生轮值书写制度,按座号顺序上去书写,每天一人,书写的内容不能重复,既锻炼书写,又加强了积累。一年来,班上50多位学生每人都写了4句以上,单在黑板上出现,学生抬眼就能看见的名句就有220多句。例如: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2.1.4 举行朗诵、默写、仿写古诗词名句比赛,刺激学生加强积累。在仿写比赛中,有的学生还写得特别好。如:仿写岳飞《满江红》句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为“勿虚度,废了年轻时,徒哀叹!”……

2.1.5 分类整理,方便记忆。如古诗词中关于春、夏、秋、冬、花、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春花秋月何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2.2 采用串联记忆法,高效积累。

采用串联记忆法,化“点”记忆为“线”记忆,在短时段内完成高效的学习。

2.2.1 教师示范,学生仿照。

课堂上,教师先作示范:每堂课定一个主题,选择4-6句名言,用一段话将它们串联成一则有意义的识记材料。学生在这过程中要做的事就是找到相应的名言,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背诵。由于目标集中,又已经具备对材料一定的熟悉程度,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另有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建议他们在下课后或者早晚读抽几分钟时间强化,其他同学也要在课余及时巩固。

2.2.2 学生写串联短文。

串联短文的写作主要在课外完成,上课前同学之间先互相交流,并进行修改,推荐出妙文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学生们也在展示自己作品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感觉,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常有充满奇思异想的妙作出现。例如:

(1)绘月。在旷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在大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在密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在大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环保。眼下的环境恶化已经十分严重。由于空气污染,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情景;噪声污染使我们难以进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地;林木被砍伐,植被大大减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样的地方难得一见,真怀念“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环境。

2.3 灵活运用,提升效果。

教师要鼓励学生活学活用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和优美词句,大胆地运用到口语交际中,尝试写进习作中。让学生在“主动积累——活学活用”的历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每次作文,学生习作中都不乏“引经据典”的佳作,如写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很多学生就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名言名句。名句的恰当运用,让学生的作文显得才情飘逸。

2.4 开展诗歌朗诵会、唱诗会、写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兴趣和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的引领和日常练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的活动课,给学生展示学习古诗词成绩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积累与运用的兴趣和自信心。在诗歌朗诵会上,为学生的朗诵编配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利用音乐和图片做背景,使学生的美的享受中感悟诗歌的情境。在唱诗会上,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伴奏音乐,让学生的音乐的引领下自由歌唱,学生唱得很有气势,也很快乐!

总之,古诗词积累与运用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教学,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古诗名句篇4

关于除夕的古诗名句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关于除夕的古诗名句精选《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除夕的古诗名句推荐《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古诗名句篇5

一、中国古代许多优秀诗人作品中的名句,有的是他们高尚人格的具体展示,有的则教人如何修养自我,培养美好道德规范,是潜移默化的道德品行教育。

屈原在长篇抒情诗《离骚》中留下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其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他一生忧国忧民,对腐败的楚国政治非常不满,作为三闾大夫,屡屡上书谏净,却不被楚王接纳,最后在失望中投汨罗江而死。前一句形象地展示了他对苦难民众的关怀;后一句则抒发了他为寻求改革弊政之路不断探索的情怀。出身于官宦之家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由于看不惯官场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在四十一岁任彭泽县令时,就毅然退隐山林,宁肯过着清贫生活,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在《饮酒诗》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真实地记载了他隐居的生活,而且可以看出他的清高、不卷入世俗的美好情操。唐代诗人李白,一生狂放不羁,更不向权贵低头,他留下了不少千载传诵的佳句,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使人对他不屈服于权势的铮铮铁骨而敬佩。公元745年(天宝四年),李白将要离开山东去游吴、越,非常向往天姥山传说中的神仙世界,于是抒怀,写出了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名篇。与此同时,他又以自由自在的神仙天地联想世俗社会的权贵如何欺压良善之人,从而发出了震惊世人的高傲的呐喊之声。此外,又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表现了他对穷困百姓的同情与关注,并揭露了统治者及依附他们的富豪的骄奢淫逸。宋代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表现了一种在艰难困苦中矢志不渝、永葆冰清玉洁之身的气节。宋代文天样《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亦是作者宁死不降的高尚民族气节的显示。明代诗人于谦在《咏石灰》中亦借物抒怀,唱出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响亮之声,也是其“宁肯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气节的体现。类似这样的名句还有不少。如能结合作品向留学生加以深入阐述,他们也必然会对这些古人产生崇敬之情。

在诗词名句中,还有一些是启发世人,特别是孩子们重视思想品德修养的,也对一代代的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诗经.卫风》中的《木瓜》,就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名句,意思是,他人赠我以木瓜、木桃,我应以美好的佩玉相赠,正如后世人们所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如果世界上人们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些为争夺、占有产生的许多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再如曹植《七步诗》中的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是在曹丕逼迫下出口而成,他批评曹丕的“兄弟相残”,流传下来,就成为警戒世人不要内部互相残杀的名言。唐代孟郊《游子吟》中的名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则在于昭示母爱的伟大,教育人们不要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如能向留学生细细讲解其内涵,也会使他们产生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认同感。

二、许多古典诗词名句,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既有深刻的哲理,又有历史知识、古典掌故和民风民俗的介绍。如能深入讲解,可使留学生加强对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汉代韩婴《韩诗外传》中所引一个叫皋鱼的人见到孔子时说的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也是人们常常引用的名句,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千变万化是不依个人意志而转移的,发人深思。又如汉代无名氏的一首《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说是家喻户晓,它把人生中四件最令人高兴的事,用诗句连在一起,内里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生动的形象展示出来了。如“甘雨”、“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等词语,都是古代文化有的。再如人们在婚恋中常常引用的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其实来源于李白的一首诗《长干行》,其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古代儿童常作竹马之嬉戏,实际上是拿着竹竿当马骑,又常把未熟的青梅置于床上而绕耍,那种天真活泼,心无猜忌,是培养日后长大产生爱情的基础。还有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牵扯到唐代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以及唐代社会的动荡、诗人杜甫的颠沛流离。王维的怀亲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则包含着农历九月九日全家团圆登高,还要在臂上佩戴茱萸,饮酒等习俗,当时王维在遥远的异乡,家中兄弟们团聚则少他一个,自然免不了思乡、思亲之悲苦。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传统文化的色彩是非常浓郁的。

还有些名句,包含着一些典故甚至是有趣的故事,如能结合诗句加以解释和说明,是很有趣味的。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他的成名之作。据说他十六岁时赴长安应试,以此作拜见当时的名诗人顾况,顾况开始对他并不以为然,见他的名字中有“居易”二字,便打趣说:长安的米价正贵,在这儿居住可不容易啊!待他读到全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大为嗟叹:“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以后便推荐了白居易。全诗是这样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晓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以后人们常用“野火烧不尽”的名句比喻某些正确事情或新生事物遭到暂时的挫折,但终会“东山再起”,最后取得成功。以诗句本身的艺术魅力,再加上穿插的生动典故,将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生辉。再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中的故事更为生动。据史书记载,其夫赵明诚对清照的才情不服气,闭门谢客三日,写出了五十首词,并把清照的词加入其中,请来访的友人陆德夫评判优劣,但陆德夫品味半天说:“只三句绝佳”,明诚忙问:“哪三句”?陆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明减这才真正佩服妻子的才情高于自己。再如项羽《垓下歌》中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中《渡易水歌》中记叙荆轲去刺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等,都包含了不同的历史故事,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详加剖析。

古诗名句篇6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一一《赤壁赋》苏轼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一《短歌行》曹操

4、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一一《临江仙·忆古桥桥上饮》陈与义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一《与朱元思书》吴均

古诗名句篇7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6、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7、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古诗名句篇8

2、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6、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7、望前山、山色如烟,烟光如雨

8、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9、香雪碎团团。便合枝头带露餐

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6、一年春事几何空。杏花红。海棠红

1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8、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1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4、花日穿窗梅小小,雪风洒雨柳疏疏

25、溪傍野梅根种玉,墙围修竹笋生鞭

2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8、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2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0、斜阳日日长亭路。倚秋风、洞庭一剑,故人何许

31、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3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古诗名句篇9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诗句领会诗人表现手法及感情。2.理解送别诗特点,把握诗中意象内涵。

【教学方法】批注阅读法、情感诵读法、比较诵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预学:1.古诗新唱《游园不值》《春夜喜雨》(播MP3音乐)。2.古诗大比拼(看图读诗、诗句接龙等)。

一、激情导入走进主题

(播《送别》曲)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送别(师生同写)也就成为我国古诗中永恒的旋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中,寻觅古人送别朋友之法,去感受那份殷殷别情、悠悠离意。

二、回顾古诗“四读”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方法?(屏显“四读法”,生齐读。)下面请用四读法学送别诗中名作――师生同写《送元二使安西》。

三、品析送别诗中名作

(一)一读知诗题,明作者:仔细观察,你能从老师写诗题时获得什么信息?诗题该怎样读?元二要去哪?谁来送?(简介王维。)

(二)二读正字音,通诗句。1.读准字音。指名读诗。(明确“舍”的读音。)2.读通诗句。同桌商议,用“M”划古诗朗读节奏。3.按照节奏读诗句。(屏显:画好节奏的本诗。)

(三)三读解字义,晓诗意。1.看图(屏显:地图),看注释,知背景。2.结合注释,同桌互说、互听、互补充、大致了解诗意。3.师生合作,全班交流诗意。

(四)四读悟诗情,想意境。1. 读好诗题,走近诗境:诗题《送元二使安西》该如何读?(学生自读、互读、齐读、师范读。)2.研读古诗,读中悟情。(1)依照平仄,感情诵读:唐朝诗人遵循平仄规律作诗,请按此规律(屏显:正确标示的古诗),自由反复朗读“渭城朝雨……”你们仿佛看到、感受到什么?(2)情景再现,感悟悲凉:(示图,配古琴曲《苏武牧羊》)这是渭城到安西通往阳关的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共3000多公里,满目荒凉呀!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艰难、坎坷……)(3)举杯相送,一咏三叹:是啊,一想到朋友将远赴安西,孤身漂泊,王维端起酒杯对元二说――学生一读咏叹:劝君更尽……(板:酒)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马车即将起程,王维又劝元二――学生二读咏叹:劝君更尽……(板:酒)此时王维纵有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只得把无奈、把不舍全融入酒中,再提议――学生三读咏叹:劝君更尽……(板:酒)3.想象意境,凸显主题:此刻假如你是元二想对王维说出了阳关还会有这客舍、杨柳吗?还能喝到这酒吗?(边说边擦掉板书:王维、柳、客舍、酒。)这一路,就没陪元二的了吗?有,是“情”――再读全诗 (板:情)4.情感朗读,升华主题:配古筝曲《阳关三叠》读本诗,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四、同主题链接自主读

五、梳理“寻”送别诗特征

(1)回顾所学,自主填表。(如下)(2)师生合作,完善表格。(屏显:九首送别诗,让学生找规律)送别诗是古诗中的一类,从大量送别诗中发现(以诗句为例):

六、积累运用送别名句

1.分组朗读诗句。(屏显:送别诗名句)是呀,人生自古伤离别。古人可折柳相送,以歌相送,用目相送,借酒相送,但唯有真情相送(指板书),才会有这送别名句(生读)。

2. 送别名句今用:你即将小学毕业与好友离别,会用哪句诗互劝?

七、升华主题唱响诗魂

古诗名句篇10

一、把握意境是第一要素

古诗词的形式多样,大都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这就限定了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必须首先把握古诗词所创设的意境。我们不仅要学习古诗词所描述的场景,还应该了解作者的身世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的,包括作者的写作风格、所属流派等。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在学习古诗词时就能够准确地把握好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仔细品味作品中的关键文字,诗人在创造时,对于文字的运用十分考究,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才形成的最能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作品,例如,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一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一句千古佳句,诗人就是凭借“春水东流”这样的绵绵流长的语句来抒发自己内心当中的无限愁思。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了解李煜的生活背景,就可以帮助他们对于诗人词中所表达的愁苦有更深刻的感悟。

二、朗读背诵也是重要环节

朗读和背诵是古代教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它应用于今天的古诗词教学也仍然有效。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并且背诵,可以逐渐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而且可以体味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感情。

首先,古诗词的韵律平仄押韵,节奏鲜明,易于朗读,同时古诗词又可以分为多种情感、不同风格,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流派,如婉约派的诗歌比较适合低声诵读,而豪放派的诗词学生则应该高声朗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并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举例来说,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低缓、悠长的语调来诵读,而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学生就应以高亢、豪迈的语气来读出诗词激荡、雄壮的气势。

其次,从初读、细读到精读再到熟读的各个阶段,诵读的方法也有所差异,初读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读懂;细读要求学生们要仔细品读,理解诗词的内容;精读的过程则要求学生抓住重点,细细品味,有所感悟;到最后熟读以及背诵,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涵的前提下,达到背诵的能力。经过这样的步骤,学生们对于诗词的理解就会更加地深入,之后教师再对学生加以点拨指导,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鼓励学生多应用诗词名句

学以致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举一反三的能力,还可以再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当中,笔者还经常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多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佳句。

我们中国的古诗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每当学生处于不同的情境之时,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就可以被我们引用进而来抒发自己此刻的内心感受。例如,在我们课余时间采风组织爬山活动的时候,走了一会,学生们都累了,笔者此时就会提醒学生停下脚步欣赏山中的美景,并且启发学生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表达眼前所看到的的一切呢?这时学生们就会努力搜索自己脑海中的诗句,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此外,笔者会用“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类的诗句激励学生,在作文课上会让学生用诗句来为自己的文章添彩。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