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100句 全解释(国学经典名句100句)
国学经典名言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可怜我的父母啊,如此劳苦的养育我。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译: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
译: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国学经典句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译:自己不说出恶言,别人的忿语就不会返回到自身上来。你若以恶语伤人,他人也会以恶语相加。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译: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译: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就叫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孟子》
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
译:有技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没有本事的人没有追求。
国学经典名人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句子
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吕氏春秋》
译:事从心出,心随欲来,如果不从心欲的细微处观察事物,我们往往会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骗。纵横古今中外,详细考察事情的成败得失。如果深入观察,就会发现。事情的发展往往是被人的心欲所控制。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译: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是为了利益而来往(为了利益而奔波)。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译: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译: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
译: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而再笨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
译: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译: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国学经典内容摘抄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醒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
译: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
译: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
译: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
译: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
译: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
译: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译: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译:可以从观察的部分推测到全貌。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译: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译: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译: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具非常重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译: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