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绝句古诗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1、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元日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元日》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天的欢快情景。这首诗写得轻松活泼,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流露出了诗人在除旧迎新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3、三年级语文下册九课古诗三首之清明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清明》是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4、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笔记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笔记知识点
夏日绝句诗意: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夏日绝句主题: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夏日绝句鉴赏: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5、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6、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
7、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8、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1.读了这首诗,你对小娃有了怎样的认识。
他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2.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小娃偷采白莲会被发现,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两句可看出。
3.读了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例:诗中描写了一个天真幼稚、调皮可爱的小娃,可以感受到纯真美好的童趣。
9、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藏:隐藏。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不明白。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10、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朝廷的军队已经收复了洛阳等地。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身在蜀地的杜甫听闻这一消息,不禁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本诗开篇便点出了写作的缘由,即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是诗人当时所在的蜀地,蓟北则是当时叛军的根据地,忽传写出了捷报到来的突然,因此诗人惊喜莫名,以至于刚一听到便涕泪如雨。涕泪满衣裳里,既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之意,更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之情,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五个字中了。接下来,诗人回头看到身边的妻儿也一扫愁容,自己不禁随意卷起书本,陷入这巨大的喜悦中。漫卷二字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激动心情,而喜欲狂更是直抒胸臆,把感情推进到一个更热烈的层次上。然后,诗人对喜欲狂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大白天便开始纵情饮酒高歌,想着正好能携这大好春光一同返乡。放歌纵酒,正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不仅如此,诗人甚至已经想象到了返乡的路上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即从便下写出了时间之迅疾,转瞬之间,从巴峡到巫峡,又从襄阳到洛阳,飞驰的想象将诗人忽闻捷报、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推向了高潮。全诗感情汹涌澎湃,为后人所推崇。
11、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诗的前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对仗工整,意境雄浑。通过三万里五千仞的夸张比喻以及入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这两处景物,代表着北方的壮丽河山。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地区的遗民百姓,不禁发出一声喟叹。泪尽一词中,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归山阴故里。他本人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因而使得这首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
12、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13、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②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14、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15、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是什么意思?由此你想到什么?
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2.衔和浸这两个动词用的好在何处?
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落日挂在山头的景象,富有画面感;浸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16、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前两句写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两个满字,写出了仲夏时节的景物特点,描绘了景色的生机勃勃;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将山写活了;一个漫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后两句写人。与前两句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生动活泼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17、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18、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悠闲自在。
19、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淡字表现了墨梅怎样的特点?
淡字表现了墨梅颜色朴素淡雅的特点。
2.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最后两句诗托物言志,点明中心。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0、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盛赞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有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自己不愿媚俗的品格。
21、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所以在此地留下了这首送别诗。
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但是主题却不甚哀愁,王昌龄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此诗写的非常有深意。诗的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十分生动的写出了雨夜之时的情景,同时也是用这连绵的阴雨写出了心中的离别时的黯淡之情,这份愁意也同时笼罩了即将离别的友人,在这里王昌龄并没有用细腻的笔法来写这阴雨连绵的场景,而是采用了豪放的笔法,将这夜雨连江笼罩吴地写的颇有几分壮阔之势,即是离别亦不落精神。
诗的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则是描写了王昌龄想象天明的时候送走友人的之后,只剩自己面对着茫茫的山峦起伏,想着友人消失在这大山之中,自己又变成了形单影只的孤家寡人,主要是着重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己孤单处境的感慨。
诗的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要连在一起去理解,这两句话是王昌龄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叮嘱,王昌龄在这里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冰心出自《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玉壶出自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在这里两个词不是王昌龄对自己传言的澄清,亦或是对自己馋名的推脱,而是对旁人的非议的一种蔑视,一种自誉。
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更是向远方的友人表明自己的决心,也是想让远方的友人放心,告诉他们自己不会被这世俗的馋名所累。虽然是送别诗可是全诗没有表现出一点的惺惺之态,所以我们也要向诗人学习,离别虽然是黯然的,但是我们要像诗人一样想的开怀些,让我们的家人朋友放心,让他们不必担心在远方奋斗的我们,告诉他们我们自己在外奋斗也能过得很好。
22、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突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色彩鲜丽,写出了田园之美。
②后两句农民或忙于农事,或正在午间休息,显得村中平和宁静。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做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橫生。
23、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2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都是断魂般地落魄。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25、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根据古代习俗,常在元日引用。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27、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勺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路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鉴赏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刚开始的时候是青色,称为青梅,等成熟的时候就变成了黄色。这句诗的意思是:梅子成熟变黄的时候,每天都是晴朗的。
小溪泛尽却山行。泛在这里是乘船的意思,咱们不是经常说泛舟湖上的吗?这句诗的意思是:坐着小船沿着小溪走到了尽头,就上岸再走山间的小路继续前行。却在这里是在的意思。
绿阴不减来时路。这句诗的意思是:(路上的树木茂密,苍翠),形成了树阴,和来的时候一样浓密。不减的意思是没有减少,差不多。
添得黄鹂四五声。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林里还传来了黄鹂的叫声,比来的时候更增添了一些乐趣。黄鹂就是黄莺,在古诗词里也经常出现: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比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等等。
这首诗,作者曾几描写了三衢道中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28、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春日照着江山,多么秀丽,春风吹来了花草的香味。燕子们衔着刚融化的泥土忙着筑巢,温暖的沙滩上睡着成对的鸳鸯。
29、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上:指鱼逆江而上。
3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重难点探究:
1.请揣摩咬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个咬字,运用拟人手法,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2.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这首诗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全诗借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意思对即可)
3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32、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这两句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形容天河很清澈、晶莹,脉脉刻画织女默然不语,用眼睛表达情意的神态;盈盈的河水,映现出织女眼中涌动的情思,脉脉的情意,亦如天河般明澈、深沉:这两处叠词,表现了织女与牛郎受天河所阻,思念过深、忧伤太重而无以成语的离愁。
33、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里的柳树。
传蜡烛:指工种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34、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35、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一个任字,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36、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因为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的是什么风。
37、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2.《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那句?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马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4.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
《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38、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两句诗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写出了春日乡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诗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兴致勃勃地放起了风筝,使春天更显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39、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事物有声有色,描绘了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画面,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喜悦的心情。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两句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怀。
40、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