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扶轮手,吟坛绝句王
一一纪念刘多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诗文集《最忆不老斋》序言
赵志超
今年6月中旬,作家楚国良先生来电,告知由湘潭市诗词协会、湘潭市楹联家协会发起,拟征集纪念刘多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诗文并结集出版,题名《最忆不老斋》,由他担任执行主编。我当即表示赞成,并赋诗一首:
文苑扶轮手,吟坛绝句王。
思君多雅量,惠我有佳章。
俯首滋兰蕙,潜心育栋梁。
至今怀寿老,笔舌吐芬芳。
接着,楚国良先生又将《最忆不老斋》的电子文档发来,嘱我为该书作序。我当时抱恙在身,恐贻误时机,因此婉辞。未想楚兄再三慰勉、敦促,只好勉力为之。
光阴易逝,刘多寿老师离开我们已有八年了。在我的印象当中,他高高的身材,人很瘦,但走路轻快有力,精神矍铄,说话温和,待人和蔼,很有亲和力。他虽是数学教师,但擅长诗词,尤工绝句,在全国各类大赛中曾获奖夺魁,有“绝句王”之称。在湘潭诗词界,他的弟子很多,一见到他,大家都亲切地尊称他为“寿翁”,颇有如沐春风之感。
我与寿翁的交往始于二十年多前。那时我在湘潭市文联工作,平时偶尔也写些诗词对联。寿翁是诗词界前辈兼“大咖”,鼎鼎有名。由于共同的兴趣,我们在不多的接触中颇为投契。寿翁治学严谨,功底深湛,为人谦和,令我仰慕不已。记得湘潭市开展首届文艺评奖时,我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德高望重的刘多寿先生作为诗词楹联方面的代表人物,参评湘潭市文学艺术事业荣誉奖,寿翁果然不负众望,一举登榜。
2010年,庚壬虎年,是我的本命年,寿翁不知从哪儿得到消息,连写三首绝句,悄悄用手机短信发给我:
一
生辰属虎体刚强,器宇轩昂笔作枪。
墨迹未干书卷卷,打开页页见龙骧。
二
精兵麾下闯征程,但听文联号角声。
赤县八方传捷报,夺魁高手出莲城。
三
兽王值岁君临世,虎虎生威气不凡。
觞庆虎年添虎翼,月中摘桂有何难。
当时,湘潭名老中医张钊先生亦步寿公韵和诗三首,其中有一首写道:“敏行容物日图强,胆识兼能笔作枪。虎啸川原山谷动,也惊龙起仰天骧。”
寿翁的诗句句入耳顺心,既是对市文联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个人的鞭策和鼓励。
对于这本纪念刘多寿老师百岁冥诞的诗文集《最忆不老斋》,我粗略地看了一下,内容很丰富,体例也完备。既有精选的《刘多寿先生诗词选一百首》《刘多寿先生楹联选一百首》,也有全市广大诗联爱好者响应由市诗词协会、市楹联家协会号召而创作的“百诗百联”;既有刘多寿先生生前撰写的学术论文《浅谈诗词联创作》《如何写绝句》《浅谈散曲》,也有他的学生谈师从刘多寿先生经历的回忆文章。可以说,这本集子既是一种对诗坛宿老怀念方式的创新,也是后人学习诗联创作的补充读物。
刘多寿先生其人其诗,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看。
一是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寿翁祖上系湘中望族——中湘水竹湾刘氏,乃明朝大将刘答海将军之后,书香一脉。其祖父开有钱庄,灾荒年还自己发粮赈灾。生活中的寿翁,淡泊明志,始终是平和、从容、达观的,对自己经历的苦难毫无怨言,对他人更是礼敬、热情、周到。在这样的心境中,他坦然地活到了92岁。
二是治学非常严谨。寿翁的学问如崇山大川,不可窥其渊奥。新中国成立后,寿翁到江声中学(后为湘潭县一中)任教,并任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并考入湖南师范学院函授班,获本科文凭。他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栽桃育李,培养出栋梁之材(如院士彭先觉,将军郭应斌,省部级领导干部曹伯纯、刘光和等)。1959年,他出席全省群英大会,被授予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经受考验,没受冲击。改革开放后,他调县九中任教,并任县九中副校长兼教导处主任。
三是诗词成就甚高。寿翁是一代诗家,律诗、绝句皆为上乘,诗词是寿翁的最爱。寿翁灵感旺盛,信手拈来,尤以绝句著称于世,享“绝句王”之誉。1991年所写《屈原颂》,获《湖南日报》“屈原碑林征文”三等奖。1993年所写《黄花亦恨红羊劫》,获当代诗人联谊会全国诗赛桂冠。1994年其《题美足鞋行联(嵌名)》获沅江“凌云杯”全国征联大赛第一名。至2012年,他在全国各类诗词曲联大赛中荣获奖项300多次,不愧为诗界“得冠王”。他著有《不老斋吟草》系列三册,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关于《最忆不老斋》的具体内容,读者可以从中细细研读或匆匆浏览,我就不再赘述了。下面,我想和各位同行一起探讨三个问题。
一是诗词。
诗歌是文学,文学属于艺术的一个门类,从艺术到文学,文学到诗歌,诗歌到旧体诗,是第四个层次了。这么多人喜欢旧体诗,说明什么呢?在中华民族,旧体诗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诗歌是最能代表华夏民族特色的艺术门类。所以,中国早就被世界称为诗国。
《诗经》《楚辞》以后,诗歌从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而在我国古代,诗,不仅仅是艺术,它被列入儒家六经,其兴观群怨作用,是历代统治者都不敢忽视的。魏文帝《典论·论文》更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唐代以来直到清代,作诗还被列为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试帖诗不及格就会落第。
重视诗歌创作,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诗歌不仅仅抒发个人情怀,还言志,把个人际遇感悟与家国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一大批杰出诗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先贤们不仅在诗歌中留下了思想精华、感情精华,还留下了艺术精华、语言精华。从四言诗到骚体诗,从乐府到选体,从五言到七言,从古体到近体,从诗到词,从词到曲,体裁灿烂夺目,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有这样的成就。
诗是韵文,这是它区别于散文的最基本的艺术特征;诗讲节奏,这也是它区别于散文的最基本的艺术特征;诗讲究积极修辞,这还是它区别于散文的艺术特征;诗的形象思维更密集,这又是它区别于散文的艺术特征。世界各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诗歌艺术手法尽管千差万别,但这些基本要素却没有例外。而汉语固有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更加具备诗歌艺术发挥的潜在优势。
韵是什么?韵是诗歌理论中最直白、最浅显的常识,是句子末尾音节之间各自最响亮部分的同一性的表现。韵的实质,是几个句子末尾音节主要部分的共性,就像音乐中一首乐曲的主音。我们把韵母相同或者相似的音节分别放在一组句子的末尾,使相同或者相似的韵母反复在句子结束的地方出现,就会在语音上感受到,这种句子之间有一种语音的统一性,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听起来就和谐悦耳,记起来也方便。这就是押韵。
艺术形式需要多样性,不能千篇一律。古人在继承先代遗产中,就注重创新,其中包括体裁的创新,诗变而有骚,乐府变而有选体,五言变而有七言,七言变而有杂言,古体变而有近体,近体变而有琴趣,琴趣变而有散曲,传统形式花色,数以千种计。对于各个时代新生的体裁,当时一切有作为的大诗人,莫不率先垂范,经典迭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诗词交流日益活跃,诗词交流的专门网站数以百计。全国最大的诗词交流网站——中华诗词论坛,现有注册会员25万之众,其中起码有10%曾经或正在充当骨干,累计发帖五千多万个,其中主帖五百多万个,扣除重复发表的,旧体诗作品也有一百多万首。高效率的交流,使众多诗词爱好者在习作实践中,相互砥砺迅速提高,很多优秀诗人就是在这中间成长起来的。近几年微刊兴起,民间自办专门交流诗词的微刊数以千计,每天交流作品数以万计,网络交流更加活跃。就诗词知识和技能普及而言,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没有这样广泛过。
二是诗社。
诗社是诗人定期聚会吟咏而结成的社团。在我国诗词发展史上,诗社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诗社最早始于宋代,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各类诗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陈小辉编著的《宋代诗社研究》,从诗社的流变和诗歌艺术的成就,主要研究了“北宋诗社”“南宋诗社”和宋代遗民的诗社情况。欧阳光进一步指出:“宋代文士结社唱和活动十分活跃,各种类型的诗社文会蓬勃兴起,遍布域中。”他通过研究考察发现,宋代有文字记载的各类诗社有六七十家。较为著名的有邹浩颍川诗社丶徐俯豫章诗社、贺涛彭城诗社、叶梦得许昌诗社、欧阳彻红树诗社和王十朋楚东诗社等。
民国时期,是我国诗词社团发展的旺盛时期。有专家考证,晚清诗词社团有169个,而民国时期诗词社团达到483个。比较有名的有南社、如社、须社、国风社、变风社、铁血社、正声诗社等。其中最著名的诗社就是由著名诗人柳亚子同陈去病、高旭等人在苏州成立的南社。南社以“洗前代结社之弊,作海内文学之导师”为文学宗旨,用文字激荡时代风潮,提倡民族气节,发扬爱国民主思想,反对清王朝腐败统治,是清末民初“革命文学”的重要阵地,在我国文坛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诗社聚集了不少诗人,为诗人们的创作与批评鉴赏活动提供了交流融通的机会;诗社也培养甚至造就了诗人,为诗人的诗学成长提供了转益多师的可能;诗社又是凝聚诗学力量,干预诗歌创作与诗学批评的根据地;诗社还是传播诗学主张,形成诗学传统的诗学传输中继站,在文学史和诗学史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三是诗人。
今天,中华诗词面临巨大挑战,但也给诗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和机遇。世间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转换思维,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华诗词继唐宋后,就能够创造一个新的时代高度。
时代已经在不同方面发生了变化,也就为诗词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些变化,包括语言的变化——今天的诗词写作,要尽可能适应当代语境,用当代语言来写当代诗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华诗词固然从农耕文明的土壤里生长出来,但诗词无疑要在当代文明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诗人身份的变化——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社会大众成了诗词写作的主体,带来诗人队伍的扩大,诗词作品数量的激增;诗词地理的变化——现在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诗人可以满世界行走,带来诗人视野的改变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当然,我们还可以列出一些变化。但上述变化足以说明诗词的时代大势。这些变化既是今天的时代特征,也是今天的诗词现实,更是诗人值得骄傲的创作资源与施展才华的舞台。今天的诗人面对我们光辉的诗词传统,完全可以拿出唐人宋人的勇气与担当,抒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雄浑壮阔而又鲜活透亮的黄钟大吕。
刘多寿老师是杏坛楷模,更是吟坛名家,他的诗词将永留后世,他的风范将永远得到世人敬仰。市、县诗联组织为纪念寿翁百岁冥诞,发起征诗征联,并为他出版纪念文集《最忆不老斋》,我想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对已故诗坛名家的很好纪念,而且是弘扬国粹、繁荣诗词艺术的一个重要举措,实属难能可贵!因此,欣然写下上述文字,以示祝贺!
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诗词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