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创作近体格律诗

2023-07-14 08:24   geyange.com

近体诗又可分为绝句什么什么和什么

看完此篇文章后,便可以了解近体诗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知识,也即可以写出基本符合格式写作要求的近体诗了。

(碍于本人水平有限,只能在此写些对近体诗写作知识的微末了解,希望对人有所帮助。)

1.近体诗的产生。

近体诗即格律诗,又称为今体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明珠的唐诗,一般指的就是近体诗,同时唐诗的主体也是近体诗(唐朝时写作的诗中,也有少部分是古体诗、乐符诗等形式)。近体诗起源于隋朝,而后在唐朝正式成熟并广泛流行开来,成为唐诗的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的诗歌形式主要分为这几种:近体诗、古体诗、乐府诗、诗经体、楚辞体。其中古体诗没有近体诗的格律(即平仄)要求,但仍必须句末尾字压韵。可以看作是没有格律的近体诗。乐府诗主要盛行于汉朝及魏晋时期,而诗经体和楚辞体就是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主要的诗歌形式。

2.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主要分为平仄要求和压韵要求这两种。其中,压韵又称押韵、叶韵。

近体诗的平仄要求:

近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其中跟据每句字数的多少,又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而在律诗中,又存在着小律(整首诗只有三联,共六句)、六言律诗(每句只有六个字)、排律(句数多于8句的长律,且不论多长,都必须一韵到底)等特殊形式。

近体诗的基本平仄格式(即正格)是以下几种:

五言绝句(四种):

(平起平收,首句需压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首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首句需压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首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四种):

(平起平收,首句需压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首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首句需压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首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不管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绝句,第三句的尾字都必须是仄声。

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即正格):

律诗的句数共8句,而绝句的句数共4句。律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第五句(即第三联的首句)与第四句(即第二联的末句)相粘,然后第六句对第五句、第七句粘第六句,第八句对第七句。即通过第五句粘第四句而得出第五句的平仄格式后,律诗的后半部分(即后两联的第五、六、七、八句)便按照绝句的平仄格式排列。即可把整首律诗的四联分别看作是两首绝句。这两首绝句通过律诗第四句和第五句的相粘来进行连接。粘,即绝句或律诗中,句数位置的奇数句和偶数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律诗的第五句(第三联首句)的尾字(五言律诗每句的第五字,七言律诗每句的第七字)不管什么情况,都必须是仄声字。而绝句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相粘,第一句对第二句,第三句对第四句。

例:五言律诗(四种):

(平起平收,首句需压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首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首句需压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首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四种)

(平起平收,首句需压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首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首句需压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首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和仄起仄收中的起、收字,分别指的是首句的第二字和尾字。

近体诗的变格:

近体诗中,无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以及小律和排律中,平仄格式都存在着在正格基础上产生的变体格式,即变格。变格的主要行式就是:诗中每句,一、三、五字不论,而二、四、六字分明。即五言诗中,第一、三字可平可仄,第二、四字必须于前句相粘或相对、七言诗中,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必须于前句相粘或相对。而五言诗的尾字第五字、七言诗中的尾字第七字有固定的平仄。每首诗的首句的尾字根据是否是仄声,而确定首句的尾字是否需要压韵。而句数排列是偶数句,即对句的尾字都必须是平声,且必须压韵。

但在使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时,必须要注意每句中是否犯了孤平。孤平,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一句中,除尾字以外,后五字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即为孤平。第二种说法是,一句中出现两仄夹一平时,即为孤平。一般采用第一种说法,作为是否犯了孤平的依据。当句中出现孤平时,可以采用孤平拗救。即一句的后五字中,五言句的第三字、七言句的第三、五字可改变平仄,以让这一句中,除尾字外,后五字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声字,以使其句不再孤平。这样改变一句孤平的方法,被称为‘’孤平拗救。

除了孤平拗救外,当一句中出现孤平时,还可采用“三、四互救”的形式。所谓三、四互救,指的是五言句中的第三字和第四字,七言句中的第五字和第六字的平仄可以互换位置,以使这一句不会出现孤平、四连平或四连仄等错误。

另一种挽救一句中孤平的方式,被称为“对句相救”。对句相救解释起来教复杂,要打的字较多,所以这里直接搬用百度百科中的“对句相救”词条中的内容进行解释:

拗救有两种:本句自救、对句相救。本句自救,就是在一个诗句的某字违反格律时,用本句中的其他字补救。对句自救,就是在对联句的上句中出现拗句时,在与其相对的下句中补救。

使用

在对联句的上句(又称出句)出现拗句的情况下,调整同一联的下句(又称对句)中的平仄用字,使之在上下两句之间,平仄声字的比例基本恢复平衡,就是“对句相救”。对句相救,有两种情况。

孤平拗句的对句相救

在五言诗的句式“仄仄平平仄”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则被称为“犯孤平”。同理,在七言诗的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第五字也不能用仄声。

补救方法是,如果在出句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该用平声而用了仄声,则在对句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该用仄声的地方改为平声,以求补足。

在五言诗中,如果在出句中将“仄仄平平仄”用为“仄仄仄平仄”,就应将对句从“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于是该联变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例如,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上句“竟”字拗,下句“空”字救。

在七言诗中,如果在出句中将“平平仄仄平平仄”用为“平平仄仄仄平仄”,就应将对句从“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平平平仄平”。于是该联变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例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上句“自”字拗,下句“空”字救。

用错平仄的对句相救

五言的“仄仄平平仄”或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本该用平。如果改用仄,就必须在对句的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将仄改平,以资补救。其句式变成“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或“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第三、第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句的第四字本当用平而用了仄,便在对句中的第三字处将仄换为平。这便是对句相救了。

3.近体诗的压韵。

近体诗中,无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小律、六言律、排律,都必须要压韵。

近体诗的压韵,即整首诗的对句(整首诗中句数排列的偶数句、如绝句中是第二、四句。而律诗中是第二、四、六、八句)必须压韵。而整首诗的首句,则根据首句是平起平收还是平起仄收,还是仄起平收和仄起仄收来绝定首句是否压韵。

一句压韵,是指这一句的尾字这一个字压韵。

诗句压韵时压韵的根据是韵书。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现两部韵书已失佚。其后,隋朝时所用的韵书是《切韵》,唐朝时所用的韵书是《唐韵》。宋时所用的韵书是《广韵》、《集韵》和主要用于科举用韵的《礼部韵略》。

宋末元初时,平水人刘渊刊行了《平水韵》。《平水韵》至此成为元、明、清三代写诗的主要韵书。另外,由于《平水韵》是根据《唐韵》所编纂的,所以唐人写的唐朝近体诗大多也符合《平水韵》。

到了现代,新中国成立的中华诗词学会于21世际初,主导创立了一部新的韵书,即《中华新韵》。目前,《中华新韵》韵书已大致完成,但离真正完善还有段距离。自《中华新韵》创立到现在,中国传统诗界写诗主要遵照两种韵书:《平水韵》(也被称为旧韵)和《中华新韵》(被称为新韵)。目前,中国传统诗界有一条不成明的规定:写作近体诗时,如用中华新韵,则必须标明用中华新韵,否则便会被默认为用的是平水韵。

4.律诗的特殊对仗形式。

近体诗中的律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要对仗。律诗的对仗,即律诗八句中的第三句要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句要和第六句对仗。即第三联对仗、第四联对仗、其余的第一联和第四联分别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律诗中的对仗指的是出句和对句(近体诗中句数排列的奇数句和偶数句分别为出句好对句。即绝句中的第一句是出句,第二句是对句。第三句是出句,第四句是对句。律诗中,第一、三、五、七句为出句,第二、四、六、八句为对句。)进行对仗。对仗指的是出句和对句中,两句每相同位置的词语或字的词性要相对(即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语法结构要相对(即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对动补短语等等)、平仄相对(就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要求)。

律诗中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必须要对仗。否则不成律诗,或为特殊对仗形式的律诗。

小律只有三联共六句,所以只要第三联进行对仗即可。而排律,是除了首联和尾联外,中间的联全部都要进行对仗(不管中间的联有几联还是十几联、几十联、上百联,全都要进行对仗,否则就不是排律,也不是律诗)。

5.律诗的特殊压韵形式。

在律诗中,也存在着特殊的压韵形式。目前我已知的律诗的特殊压韵形式有:轱辘韵和进退韵。

轱辘韵:律诗的第二句和第四句压韵书的同一韵部,而第六句和第八句压与第二、四句所压的韵部相临的临韵(虽然律诗的第二、四句和第六、八句所压的韵部可以不同,但这两个韵部必须是临韵。否则不成轱辘韵)。

进退韵:律诗的第二句和第六句压韵书的同一个韵部,而第四句和第八句压与第二、六句所压的韵部的临韵(虽然律诗的第二、六句和第四、八句所压的韵部可以不同,但这两个韵部必须是临韵。否则不成进退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