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史记的名人名言(历代名人对《史记》成就的评论有那些)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西晋华峤也说:“迁文直而事核
张辅说“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
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
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杨雄(前58~公元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
他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
“子长多爱,爱奇也。”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
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韩愈(768~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
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
《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柳宗元(773~819),散文学家。
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
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或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妆如浓,靡蔓绰约;或龙腾虎跃,千军万马。
司马迁世家龙门,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
所以,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为文章,因而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郑樵(1103~1162),福建人,南宋史学家。
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
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 ... ,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
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六经之后,惟有此书。
可见郑樵对《史记》评价之高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一个思想敏锐而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他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九十多篇。
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
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在评《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金圣叹可谓司马迁的知音。
他对《史记》与小说关系的探讨独树一帜。
“《水浒传》 ... 即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清人张竹波更直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可见《史记》对后世小说写作技巧的广泛影响。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江苏常熟人。
曾任礼部尚书,诗文甚负盛名。
他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
是继唐代刘知几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他在史学理论名著《文史通义》中说:“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他认为《史记》一书“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司马迁有卓见绝识之能,《史记》有发凡创例之功。
由于司马迁有卓绝千古的识力和笔力,《史记》是“经纬乎天人之际”的一家之言,章学诚俨然比于后无来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改良主义者、学者。
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
梁启超对《史记》评价颇高,认为《史记》实为中国通史之创始者,是一部博谨严著作。
他认为:史记之列传,借人以明史;《史记》之行文,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史记》叙事,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
因此他主张对于《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五、现代、当代
建国前《史记》研究收获颇丰,名人迭出。
鲁迅、郭沫若等大家的评论惊世骇俗;建国后《史记》研究 ... 迭起,人才济济,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鲁迅一生酷爱《史记》,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有专篇介绍司马迁。
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
... (1893~1976),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 ... 、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在《为人民服务》文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 对司马迁很佩服,认为“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
他说:“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1958年郭沫若在为司马祠题写的碑文中对司马迁有“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的赞语。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史记》的文学成就是极高的。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园人,近代史学家。
他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史记》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
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他还说:“《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司马迁“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
所以我以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
郑振锋认为:自司马迁以来,便视历史为时代的百科全书,所以司马迁取的材料,范围极广,自政治以至经济,自战争以至学术,无不包括在内,其所网络的范围是极其广大的。
所谓“文学史”也常常被网络在这个无所不包的“时代的百科全书”之中。
杜鹏程(1924~1991),陕西省韩城市苏村人。
当代著名作家,原陕西作家协会 ... 。
他在《韩城市志》序中说:“韩城素称文史之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里,一向文化较为发达。
……历朝各代,名人辈出,其中以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最为著名,其宏伟巨著《史记》闻名中外,影响深远。”
师哲(1905~1998),陕西省韩城市井溢村人。
著名翻译家,原任 ... 俄文翻译、顾问,中央编译局局长。
他说:“1940年3月,我从苏联回到延安后的第二天,周恩来领我去见毛主席,他同我亲切握手之后,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韩城人。
司马迁是同乡。”对此我十分惊诧,我想,毛主席说:“喔,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你和司马迁是同乡。”对此我惊诧,我想,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抗日,领导全国人民翻身闹革命,昼夜操劳,日理万机,还不忘读《史记》,而且还能准确记住它的作者的籍贯,真了不起。”“司马迁刚直不阿,秉笔直书,所以封建统治阶级不喜欢他。
现在是人民的天下,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理直气壮地宣传其人其书其精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给司马迁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像他这样对人类历史文化有贡献的,举世公认的人,历史文化名人,全国有几人?我们应该好好地读其书,学其人,弘扬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