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经典名句 《左传》经典语录30句

2023-06-11 05:30   geyange.com

《左传》经典名句

《左传》,是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传(传:解说经义的文字),全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左传》既是经书,又是史书。因它解释《春秋》,被后世列为“十三经”之一,以鲁国国君的顺序编年,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1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

不义之事做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语出郑武公,其弟共叔段僭越本分,意图谋反。有人劝武公早处理,武公出此言以对。果然,共叔段叛乱不得民心,最终失败被杀。

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庄公十年》

第一次击鼓会大大增加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就不会激起士气了。

曹刿对鲁庄公论述对齐的对策时所说,“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即因此而来。

有些事需要有鼓一股劲,一气呵成,做得干脆利落,拖泥带水则难成事。

3

无德而禄,殃也。

——《左·闵公二年》

没有德行却享受俸禄,是祸。以德配位,才能安心地享受回报。

4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面颊(辅)和牙床骨(车)互相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晋国想借道虞国去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用两个比喻说明虞国和虢国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晋国灭虢国后虞国也将陷入危险。

事物普遍存在着联系,凡事不能自闭于一隅,不宜只看见自己的利益,也要顾及与自己利害相关的人和事物。

5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左传·僖公二十年》

依据自己的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很少了。量力而行,切勿妄自尊大,螳臂当车。

国学文化精读

6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因为一个人的个别过错而否定他的全部。

瑕不掩瑜,此为用人之道、交友之道之启发,能包容一个人无伤大雅的不完美之处,充分肯定他的才能、优点,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7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左传·文公五年》

徒有虚名而无实力,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得到众人的拥护不是靠华丽的外表和言辞,只有内在能力和魅力才能真正服众,赢得人心。

8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谁能没有过失?有了过失能改正,那再好不过了。

《论语》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月有阴晴圆缺,人无完人。犯错并非大耻,能够正视错误、承认错误,知错能改,也是良好的德行。

9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左传·闵公元年》

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能对此留恋。

10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左传·宣公十二年》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旧的衣裳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之艰辛,“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精神值得敬仰和学习。

国学文化精读

11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

我不诈骗你,你也不欺骗我。君子之交,应坦诚相待。

12

从善如流。

——《左传·成公八年》

听取中肯的意见和劝告像流水那样爽快。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实现自我的更好发展。

13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尚书》说:“处在安全之中想着可能的危险境遇。”能想到就会有准备,有准备就不用担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才能享国长久,才能保身避害。

14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灾祸和幸福没有定数,都是人们自己招来的。将要面临灾祸时还不担心,忧患一定快要逼近。

不要抱怨命运之不公,痛苦或幸福都与自己之作为密切相关,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国学文化精读

15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很久以后也不会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此为著名的“三不朽”说,德、功、言都可使人得以不朽。但德行是第一位的,然后是功绩,再次立言传之后世,如当时孔子并不以著书立说为首要,而是修身立德。

16

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下棋的人拿着棋子不能决定在哪落子,这样的人战胜不了他的对手。

行事宜有果断的精神,太过犹豫则往往败事。

17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传·昭公十一年》

末,末梢;掉,摇动。树木的末端太粗壮,树一定会折断;尾巴太大,就不容易摇动。

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上级无法控制。上下级力量要适度,上级要对下级有较强的控制力,整个组织才能良性运转。

18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左传·昭公十八年》

天(自然界)道远,人道近,两者并非必然相关的。

郑国星占家裨灶预言郑国将发生大火,人们劝子产按裨灶的话,用玉器禳祭来避免火灾,子产以此话应对。显示出子产清醒的意识,进步的思想。

国学文化精读

19

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左传·哀公元年》

修养道德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是将它彻底消除。

德行修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日日渐进;对疾病则要彻底除尽,“宜将剩勇追穷寇”。

20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想要加害一个人,即使他没有过错,又怎会担心没有说辞?此可见人言可畏。

21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诚信,是国家的根基,是人民做事的根据。

22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百姓的生计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活就不会困乏。天道酬勤,幸福生活必须靠自己的勤劳来争取。

23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昭公五年》

当权者不应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无故惩罚与自己有私怨的人。

不以私害公,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品质。

国学文化精读

24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左传·宣公十八年》

河流大泽能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有瑕疵。

万事万物总是不完美的,要试着理解和包容这些不完美。

25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兄弟之间即使有小怨,也不会切断他们的至亲关系。血浓于水,至亲之间偶有摩擦,也不会断绝关系。

26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左传·哀公元年》

国家兴盛时,(统治者)看待平民百姓像对伤者一样爱护,这是国之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卑微,这是国之。

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对人民的态度,决定着国之兴衰。

27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节俭是有德之人所共有拥有的品质,奢侈是恶行中的大恶。

28

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左传·襄公七年》

有过错而不改,是败亡的根源。

国学文化精读

29

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左传·僖公五年》

鬼神不是亲近哪个特定的人,而是亲近有德之人。古时虽有祭祀,但古人并不非全然迷信鬼神,而是将它与人事密切联系起来。更强调人自身德行的重要。

30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左传·襄公十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