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晏殊诗意(晏殊蝶恋花注音版)

2023-06-03 02:25   geyange.com

蝶恋花晏殊诗意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蝶恋花》词,双调六十字,篇幅甚短。而晏殊却在这有限的天地中,以生花妙笔,将传统的离愁别恨题材,写得情致深沉、缠绵而气象高华阔大。

词的上片,以环境衬染。开篇一句“槛菊愁烟兰泣露”,移情入景,给全词定下了基调。槛菊庭兰,既是居处幽雅之物事,也是衬比人品之高洁。“餐秋菊之落英”,“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这里暗含此意。深秋之时.菊笼轻烟而“愁”,兰沾晓露而“泣”,这是词中主人公内在愁怨之情的“外射”和“物化”,状物实是写人。虽然仅只七个字,但交代的内容却很丰富。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承上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飘荡着缕缕轻寒,梁间羽燕穿过帘幕,双双飞去!这两句虽写客观物象,然而却透露了主人公的内心愁苦。

惟其孤独,所以对时序迁移、节候冷暖特别敏感。如刘禹锡《秋风引》所云:“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所以感知轻寒透入帘幕,实是由于空闺的寂寞,同时也暗示了欢情的消歇。而梁间羽燕的双双飞去,更加反衬出闺妇的孤独无依的处境。“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怨无知之明月不知人间的离别之苦,斜照到今日晨晓,实是抒有情之人长夜不寐的相思之苦。

下片的过片几句,于写景叙事之中抒怀人之情。“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夜西风,碧树凋尽古文名篇诵读,这样的情景未必是真实,但浸透了感情的色彩。在离人看来,由于人在人去,可以一夜之间,景象全非。“碧树”在这里是美好希望的象征,一夜西风,也是一种突然的变化,吹尽了碧树;实际上也就是吹碎了思妇的心。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着一“独”字,显出思妇的伶何孤单。“独上高楼”,为望远人。“望尽”是极目远眺,思飞神驰之态可见。“天涯路”,表明遥远,难以寻见,境界宽阔,怀人之离愁亦随之泛溢无边。人既望而不可得见,相思怀人之情,只能托之于书翰相传。

“彩笺”、“尺素”,分言则一供题咏,一传书信,这里复叠使用,以言离情之多,怀人之切,独处之苦。而山长水阔,阻隔重重,世路茫茫,人踪渺渺,音信亦复难以凭寄。情自无由相达,则无限失望、感伤之情,何能穷已。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在三处提到这首词。一处是:““我瞻四方,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另一处是“词有三种境界”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在称赞《诗·秦风·蒹霞》“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几句“最得风人之致”的同时,又举引这几句,认为“意颇近之”。

王国维从“西风凋碧树”这几句所创造的意象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