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雅集产后修复【精选】

2023-04-23 01:13   geyange.com

苏轼的庐山诗词名句

苏轼有一首四言绝句诗,首句和尾句重复,形式罕见,但读起来很有味道,像吃清烧笋干,爽心又有劲道。是他去世前写给儿子的人生经验之谈,带着一份禅意,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庐山烟雨》(又名《观潮》)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诗词背景:

苏轼一生仕途大起大落,红的时候是皇帝的起居舍人,负责拟圣旨,还是皇帝的侍读,是五个有机会跟皇帝私人相处的人之一。从22岁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到44岁被贬黄州,是他春风得意的时期,从44岁到65岁去世,是挨整时期,期间曾短暂回到政治中枢,但很快又被贬。这跟宋神宗、宣仁皇后和宋哲宗时期政策多变有关,并非个人可以把握的,当时的朝廷重臣没有一直顺当的,都有被贬记录,即便是第一红人王安石。王安石的经历比他还惨,晚年被自己破格提拔起来的副手暗算,抑抑而终。50年后,北宋就被金终结了。

1100年,宋徽宗继位,大赦天下,被贬海南已经3年的苏轼奉旨北归。反对派认为他这次入朝极有可能被拜为宰相,迫害他的前宰相章惇此时已经被朝廷贬到与海南岛隔海相望的广东,章惇给苏轼写了一封信,请求他“放过我父子二人”。苏轼回信只是请这位早年的好友多保重身体,还附上一副药方给他。苏轼对中医也有一定研究。哪知在半路上苏轼就去世了,享年65岁,与王安石同寿。

苏轼在北归的途中听闻儿子苏过出任中山府通判,于是便有了这首《庐山烟雨》。

赏析:

这首诗苏轼想告诉儿子要淡然处事,因为你执著追求的,到最后你会发现也不过如此。物事没变,人的心已经变了,由“物”而入“悟”。这是一种升华,并不是颓废,只是按照物各付物的心态去处事,不要强求,不要意必固我,要随顺环境和形势变化。当你的心借由物事经历了一番洗礼,你会安定下那颗不定的心的。此时,你有一颗不动心,能应万机,而自己不乱,这就是做官之道啊。

苏轼会不会惋惜自己一生仕途坎坷,蹉跎了最好的年华呢?不管他的诗词多么洒脱豪放,那也可能是他不由自主的对自己的一种治愈,如果能够重来,相信他不会重复老路。他在诗中就曾写下“吾侪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当他的儿子踏上仕途时,他将一生的从政经验浓缩成这么几句话,以诗的形式写给儿子。这个经验暗合了禅宗的看山理论:未看此山时,觉得它很高大,待看到后,觉得也不过如此,但最终你还是应该正视它的高大。你只有重新看到了它的高大,才说明从超脱中又返回了现实,在经历中活出来了,从而进入了心的自由世界。你想超脱便能超脱,你想入世便能入世,即相离相,离相即相,心灵活泼自由到了很高的境界,也就得了大自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