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后两句描写的景物是 ​你真的读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了吗

2023-04-01 14:55   geyange.com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后两句描写的景物是

小时候,学过很多诗文,有一些在长大后,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今天分享一首南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其诗其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亦能文,有《诚斋集》。

2.写作背景

林子方(1130-1192)是南宋乾道(1165年-1173年,是南宋孝宗赵昚的第二个年号)年间进士,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为皇帝草拟诏书。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二人常在一起畅谈强国之道、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自以为是仕途升迁,因而很高兴。但杨万里则不这么想,在与林子方离别之际,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题,写下两首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这是其中一首。

3.诗言情

自古诗词有诗言志和诗言情之说。所谓“情”,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被认为是最早提出“诗言情”观点的。所谓“情”,即人的思想、情感。“情”的产生,要靠外物的作用。“外物”即客观事物。也就是说,“情”要先有客观事物的出发、感应才会产生,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即“情动于中而形成于言”,强调客观事物的作用才能生情成诗,所谓“发言为诗”。

也就是说寄托于外物,才能更好表达作者的感情。表面描写西湖六月的景色,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

其实,诗的题目也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它是一首送别诗了。

历代送别诗,多数为直抒胸臆,例如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往往能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感动。

但是杨万里的这首诗则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无声息地诉说着感情。

4.赏析

从表面看,西湖风光,接天莲叶,映日荷花,那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美景。但是,写景的背后,却是诗人的苦口婆心。“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在这里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表面这里强调的是西湖六月的风光与众不同,其实,诗人在这里是告诉林子方:杭州(临安)毕竟是首都,是南宋的政治中心,这里的风光才是最美的。你要好好考虑,到底要不要离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皇帝的恩宠,才能够与朝廷官员及四方大员搞好关系,只有在皇帝的身边,在皇恩的普照下才能官运亨通,仕途通达。

5.启示

显然林子方没有看到杨万里在诗的背后,对他的劝诫。于是乎,我们看到,林子方的主要成就是“杨万里的部下兼好友”,也就更未能名著《宋史》了。

读懂其诗的背后,我恍然发现,虽历经数百年,诗词的意思仍然发人深省。

“接天的莲叶”才能“无穷碧”,“映日的荷花”才能“别样红”。一如而今奋斗在北上广深的大多数年轻人,我们终其一生,也只能成为一个普通人,但是在大城市,才能获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啊!

同样在现今的职场上,要想获得升职加薪,默默地工作是必要的,积极地表现也是必要的。不要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关键的是,你等得起,那尘尽光生的时间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