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礼对现代的意义【精选】

2023-03-31 12:06   geyange.com

儒家文化中关于礼句子

首先更正一下,“礼”不是儒家的,而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五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不归属哪一家。

为什么会认为“礼”是儒家的?

这是因为“礼”是孔子教的。孔子教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子整理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前者是教材,都不是孔子编的,后者是典籍,早于孔子存在。

言归正传。

要研究礼在当代的意义,那就要知道“礼”到底是什么。

礼这个字原来写做“禮”,偏旁是“示”,代表祭祀,右邊的曲是几串玉放在容器里,下面的豆是容器,像一个高脚盘。这说明礼最初产生于祭祀,因为传说颛顼绝天地通之后,普通人就没有资格祭祀天地了,只有帝王能祭祀天地。至于其他贵族,例如诸侯,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和山川神灵。这其中河神、泰山也是不能随便去的,也只有帝王有资格。

本来是祭祀的时候为了显示重视的一套规则,后来到了周灭商之后,周公改变了商人一族独大的治理结构,采取分封制,用宗法制和世系制规范了整个社会的结构。简单说这就是“周公制礼”,实际上周公建立的是一套社会制度,就用了“五礼”来指代。其中包含了“政、刑、礼、乐”四部分,这也是当时最先进最完善的一套国家运行保证机制。

最初的礼集中体现在《礼仪》这本书中,孔子教弟子用的应该就是这本书。但是到了孔子那会这本书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弟子们把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就形成《礼记》,这本书叫做“记”,肯定不是一本完整的经典,至于它成为经典,那就是汉朝的事了。

后来人根据秦制,结合零散的资料,编制了《周官记》,也叫做《周礼》,按照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复原了周处设置官职的情况,其中冬官遗失,就用考工记代替。

对于今天而言,礼的规则性、制度性所具有的规范性,还是很有意义的。规则的目的是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都不遵守规则,受害的肯定是多数人。

礼的等级制,在“王法不下乡”的时代,一直作为县以下的乡治理的主要模式。不过礼的精神被抛弃了,留下的是形式,而且被固化,因此就成了“吃人的工具”,这个评价有过之而不及。鲁迅所说的“吃人”,指的就是这部分礼。

最初制礼的目的是确保社会和谐,礼之用和为贵说明了这一点。这个“和”不是和稀泥的和,而是存异求同,让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和睦相处。目的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顺便说一句,礼本来是约束贵族阶层的,所以有“礼不下庶人”的说法。后世把礼下降到普通民众层面,是朱熹干的事,和孔子无关。不过宋朝已经进入平民社会,贵族消失了的结果就是礼无处安身,朱熹的做法在当时也不为过。

今天的人大多把“礼”误解为“礼仪”了,礼仪只是礼的皮毛和表现形式。今天很多人在教授礼,最多也就能做到穿着汉服作揖行礼,那还不如握手鞠躬来得实在。

礼的现实意义其实就是规则含义。不论法律还是法规,或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进你们大楼的门禁制度,都属于“礼”的范畴。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人际关系和谐是人脉的基础,它既是一个人创造人生成就实现人生价值的保证,也是整个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石。

以上。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