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的名言

2024-11-28 08:58   geyange.com

01《备急千金药方》

孙思邈,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02《伤寒杂病论 · 序》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  

03《医 说》

张杲,字季明。为南宋著名医史专家。张杲出生于名医世家,张杲少承家学,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也比较高,因此他一方面从事临床诊治工作,另一方面又发挥了以儒业医的特长,从事医学史料和禁方秘方的搜集整理。

“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召请,急去无迟。可止求药,宜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

“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

04《景岳全书》

张景岳,明代医学家,字会卿,本名介宾,别号通一子。对《素问》、《灵枢》有深入精研,经三十载而着成《类经》三十二卷,将《内经》加以分门别类,详加阐释,亦多所发明,后代医家誉之。又为增补不足,再撰《类经图翼》。至晚年,又将其毕生医疗经验撰成《景岳全书》。

“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论治篇》

“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京师水火说》

05《医宗金鉴》

吴谦,字六吉。宫廷御医,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吴谦领衔主编《医宗金鉴》是乾隆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凡例》 “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运气要诀》

06《世补斋医书》

陆九芝( 陆懋修),字九芝,九芝初业儒,中年始肆力于医,博极群书,活人无算。学精《内经》、运气,治宗仲景家法。著有《世补斋医书文集》、《不谢方》、《伤寒论阳明病释》、《仲景方汇录》等。

“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

07《脉经序》

王叔和,晋代医学家。名熙,以字行,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做了当时的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08《理渝骈文》

吴尚先,清代医学家。名樽,原名安业,字尚先,又字师机,晚号潜玉居士、潜玉老人。所著《理瀹骈文》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外治专著,对中医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提出了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的论断,被后世誉为“外治之宗”。

“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09《物理论》

杨泉,字德渊,别名杨子,西晋时期哲学家,玄学崇有派代表人物。杨泉曾为吴国处士,仿扬雄著《太玄经》14卷,又著《物理论》16卷、集2卷。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10《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医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良医者,常治无病之人,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编辑:宣传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