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南宋 释志南 绝句志南44句汇总

2023-03-18 03:11   geyange.com

绝句 南宋 释志南

《小贝句子迷》汇总绝句志南共44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绝句志南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44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1、zhānyīyùshījìnghuāyǔ,chuīmiànbùhányángliǔfēng。

2、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3、觉得不错,请在页尾点赞哦......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5、《绝句》由南宋诗僧释志南,志南是他的法号,这首绝句,主要写诗人在春风细雨中独自一人拄杖春游。“杖藜扶我”是将藜杖拟人化,仿佛拐杖是自己的同有人,”桥东“这里的东有东风的意味,借指春天,”杏花雨”和“杨柳风”也都点名了季节,把一幅杏花开柳叶飘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6、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诗人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7、第二句“杖藜扶我过桥东”。杖藜,藜杖,藜是一种草,茎很坚硬,用它作的拐杖。“杖藜扶我”,实际是“我扶杖藜”。说藜杖扶着我,将杖拟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间的感情。意思说:我扶着藜杖来到小桥东面。这句写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虽然年纪老了,但游兴很浓。其实在乘船途中,他已经在欣赏春天美景了,现在又徒步游赏,可见春天景色的迷人。

8、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

9、绝句宋·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白话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僧志南简介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宋人赵与□《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

10、阳春三月正是杏花开放的季节,春天的细雨淅淅沥沥打湿了我的衣裳;春风拂面,带来杨柳清新的气息,暖暖的令人心旷神怡。

11、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

12、白话文意思:把小船停放拴在岸边的古木树荫下;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边恣意观赏这春光。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13、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14、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这时的风就叫柳花风,或称杨柳风。在这里引申为春风。

15、志南的《绝句》翻译赏析原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16、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此诗所写的大致是三四月。

17、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18、这首诗写的是阳春三月里的真实感受。

19、诗前两句叙事。写年老的诗人,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20、前两句写诗人的下落,后两句写诗人的春天的眼睛。前两句文笔优美,给人一种清幽的美感:斑驳的老木,潺潺的溪水,轻盈的舟,扭曲的杖,简朴的桥,毫无问题的老和尚,构成了一幅春天的图画。

21、出于偶然,太阳的意义是伟大的;写下微妙,如望着湖底,越想越高;不怪也不怪,剥落文人才子,知道其妙又不知道其妙,说天人高人一等。姜奎,宋·《白石道家诗》)没有理由,不说禅,但很有禅意,这首诗可以说是自然而美妙的!

22、这首诗写春天美景,没有一般地描绘花开鸟鸣,主要写了春天的风雨。春风春雨也本是人们常见的现象,作者却写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

23、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

24、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其法号,生平不详。代表诗作有《绝句志南》。

25、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2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扬柳风”出自于宋代一个叫释志南的和尚之手,题目是《绝句》。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仗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7、本韵谱包括《中华通韵》《佩文诗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十三辙》等几个常用韵谱以及常见格律诗体式、常用词谱、常用曲牌等内容,对于诗词曲创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广大诗词曲爱好者和创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相比于其他韵谱,本书特点是一方面新旧韵兼备,诗词曲并收,做到了全面实用;另一方面着眼常用韵字韵谱,删繁就简,简明扼要,极大地满足了读者需求,也方便了读者使用。

28、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

29、这是在《宋诗纪事》中,志南和尚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没有实质性的题目,只是借诗的形式题了一个不关意旨的诗题。然而就是这一首诗才使后人知其名,尤其是诗的后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凉美,生动活泼,成为千古名句。

30、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31、“沾衣”一词写出了雨的量,只是沾在衣服上而并没有浸透。而“欲湿”一词则更直接的写明了雨并未渗透进衣服,是欲湿而不是湿。这两个词非常生动形象地把春雨那种细雨朦胧,缠绵的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以一个遐想。

32、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33、南宋僧人志南《绝句》,原文为:

34、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35、“杖藜扶我过桥东”将杖拟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间的感情,这句写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虽然年纪老了,但游兴很浓。其实在乘船途中,他已经在欣赏春天美景了,现在又徒步游赏,可见春天景色的迷人。

36、古木阴中系短篷:在老树树荫浓密的地方,将小船绑好。

37、《绝句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38、本诗尤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被世人称道。

39、上两句主要写春游经过,于春游兴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么春光到底怎样美好呢?作者在后面进行了具体描述。

40、《绝句》是南宋僧人志南(法号)创作的诗词,出自《宋诗纪事》卷九三。表达了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诗人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41、把小船系在参天古树的深阴里,我携了藜做的手杖,它扶持着我慢慢走到桥东。阳春三月,杏花开放季节里,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迎面而来拂动杨柳的风轻吹在脸上,没有丝毫寒意。

42、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乘小船沿溪水而来。诗人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43、美丽的主播丁歌,国家一级播音员,她的声音仿佛来自于云端的天籁,她开创了佛乐梵呗唯美播送的先河;她就是资深媒体人、著名梵呗播讲人、禅意主持人、禅韵养生、声音正能量的传播者——丁歌。可承接各类配音节目、电影电视专题片配音制作。

44、人在其中,看杏花如烟,杨柳似线;感如酥细雨,如丝和风,也正如蝉翼纱幕之后,欣赏明眸流睇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一种特殊感情。这也正是诗人眼中的禅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